国际油价的两种逻辑:欧佩克酋长难胜页岩人

AI摘要

2014年下半年,石油成为环球市场的主角。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国际油价从6月高位的每桶107美元下跌到不足60美元,跌幅已经接近50%。 四年前触及历史峰值之后,国际油价为何出乎许多人预料地大幅下行?人们用来进行解释的宏观市场逻辑,包括了中国需求下滑,欧洲经济不振,美元走强等等。而一些媒体和分析人士则试图给出更为具体而完整的逻辑。 酋长难胜页岩人 “酋长对决页岩人”(Sheikhs v shale

2014年下半年,石油成为环球市场的主角。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国际油价从6月高位的每桶107美元下跌到不足60美元,跌幅已经接近50%。

四年前触及历史峰值之后,国际油价为何出乎许多人预料地大幅下行?人们用来进行解释的宏观市场逻辑,包括了中国需求下滑,欧洲经济不振,美元走强等等。而一些媒体和分析人士则试图给出更为具体而完整的逻辑。

酋长难胜页岩人

“酋长对决页岩人”(Sheikhs v shale)是《经济学人》杂志的一篇封面文章,该杂志网站在发布的一则配套视频中,分析欧佩克与美国页岩油气公司的对决及其对油价的影响。评论员在视频中分析称,欧佩克拒绝减产,让国际油价尽可能长时间处在低位,以迫使美国页岩油气商在盈亏平衡线边缘挣扎,但油价总有一天会回升。

《经济学人》评论称,目前的情况是,随着美国页岩油气的发展,欧佩克的市场力量已经被削弱,不再像过去一样可以对原油市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欧佩克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也只是国际原油市场的掌控权的又一次变化。在二战之后的上世纪中叶,被称为石油“七姐妹”的跨国石油巨头联盟掌控了全球原油市场。当年,从上游的油井直到下游的汽油罐都由“七姐妹”掌控,他们主要在彼此之间进行保密交易,基本就没有公开市场可言。“七姐妹”如今还剩四家,美国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欧洲的BP、英荷壳牌。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拥有世界级大油田的中东海湾国家联合组建成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诞生,国际油价开始掌控在其手上,并一度成为政治工具,在70年代。但到了80年代初,欧佩克爆发内部分歧,市场出现了新的供应者,且期货市场也取得了发展,这推动了全新的、以市场为基准的原油价格机制的形成,但欧佩克依然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2009年开始的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再次改变了力量对比,国际能源署(IEA)在今年6月预测,到2020年,美国有望跃升为全球最大产油国,而在2009年之前,它还是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

美国石油的自给甚至出口,将给其他主要产油国带来深刻影响,虽然欧佩克国家坚持美国仍将长期需要石油进口,但继续以欧佩克产量来掌控油价,已是越来越难了。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