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通昆明,南抵万象,中国铁建参建的中老铁路开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3日与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举行视频会晤,并以视频连线形式共同见证中老铁路通车。 16时44分许,中老两国元首下达发车指令,中老铁路通车。 中老铁路,北通昆明,南抵万象,于2016年12月25日全线开工,全长1035公里,是中老两国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也是“一带一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3日与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举行视频会晤,并以视频连线形式共同见证中老铁路通车。
16时44分许,中老两国元首下达发车指令,中老铁路通车。
中老铁路,北通昆明,南抵万象,于2016年12月25日全线开工,全长1035公里,是中老两国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通车后,昆明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仅需3个多小时,至老挝万象可实现直达运输、当日通达。
中老铁路“零公里标”纪念雕塑
12月3日,中国铁建建设者亲手建成的中老铁路“零公里标”纪念雕塑,在昆明站北广场正式揭幕。这座雕塑的各构件尺寸与中老铁路息息相关,1024.385毫米的圆形徽标内径,代表着铁路全长公里数;1435毫米的徽标外径寓意中老铁路标准轨距;1225毫米的基座高度寓意铁路始建于2016年12月25日;底座下缘半径1961.425毫米,记载着两国于1961年4月25日建交,时时处处体现着两国情谊。
十二座重点车站:一站更比一站美中铁建设集团承建中老铁路磨(憨)万(象)段、玉(溪)磨(憨)段新建共计12座站房,为中老铁路按时高质量开通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克服疫情、雨季时间长、泥石流阻断施工通道、高温天气等困难,采取“老挝当地+中国国内”模式,确保施工物资满足需求;实行“全面双班制”施工模式,蓬洪站提前10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嘎西站率先完成外立面亮相;制作“双语工艺流程图”、双语技术手册“口袋书”,开办“工人夜校”、中老双语培训班,助力老挝籍员工提升业务技能;坚持样板引路,从源头加强工程质量控制,万象站于全线首次采用无装饰造型钢结构工艺,运用TKL软件搭配BIM信息化技术进行三维模拟计算,确保安装精度。
磨万段 · 琅勃拉邦站
突出“人间净土、上寮古都”主题,以香通寺“人”字型屋顶为整体空间意象,含双曲及多曲面“卅”字型、“人”字型异形结构,是中老铁路最具文化特色的站房。
磨万段 · 琅勃拉邦站
磨万段 · 嘎西站
以中国传统建筑山墙面为主要形象符号,把寓意团圆、美满的“中国结”文化元素,和老挝手工织锦的民族特色装饰文化相融合,象征中老两国的深厚友谊。
磨万段 · 嘎西站
磨万段 · 万荣站
借鉴中国传统屋脊和老挝叠层檐顶特点,融入中国传统山墙形象和当地服装色彩风格,展现万荣的自然休闲气质。
磨万段 · 万荣站
磨万段 · 蓬洪站
以“中寮之秀、魅力蓬洪”为设计理念,外立面以老挝传统坡屋面建筑,与中国建筑飞檐翘角造型交织融合,完美诠释中老两国的友谊。
磨万段 · 蓬洪站
磨万段 · 万象站
整体以中式传统古建筑舒展比例为基准,以“檀木之城,中老之谊”为主题,将万象“森林之都”特点与中国建筑门头结合,彰显“檀木之城”的优雅静谧。
磨万段 · 万象站
玉磨段 · 峨山站
以“彩云之南、彝珠峨山”为设计理念,整体造型融合峨山彝族文化传统元素,端庄舒展的大屋顶使得站房更加气派,体现峨山独特秀气的人文风貌。
玉磨段 · 峨山站
玉磨段 · 化念站
以“玉磨明珠、秀翼罗里”为设计理念,整体造型源自罗里秀山绿水文化,候车大厅墙面纹饰“祭龙树”,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玉磨段 · 化念站
玉磨段 · 元江站
以“世外桃源、生态元江”为设计理念,整体造型提炼元江多民族多文化传统元素,结合“云海梯田”和“棕扇舞”等文化特征,打造站房中的“世外桃源”。
玉磨段 · 元江站
玉磨段 · 墨江站
以“哈尼风情、紫米之乡”为设计理念,提取当地哈尼族文化特色,将民族聚落房屋造型应用于站房屋顶,高低起伏的屋面结构远望似山峦重叠。
玉磨段 · 墨江站
玉磨段 · 墨江站
以“热带雨林、自然野象谷”为设计理念,整体造型源于象鼻喷水的生动造型,候车大厅吊顶取意“大象漫步” ,通过“人寻象迹”文化互动提升出行体验。
玉磨段 · 墨江站
玉磨段 · 橄榄坝站
以“热带风情、多彩橄榄坝”为设计理念,整体造型源于傣族干阑式建筑特色,孔雀羽毛简化图案装点站房吊顶,举目即见“孔雀开屏”。
玉磨段 · 橄榄坝站
玉磨段 · 勐腊站
以“七彩桃源、风情勐腊”为设计理念,整体造型源于傣锦菱形回纹元素,在空间中以铝板造型展现,傣族锦布文化传承。
玉磨段 · 勐腊站
十二条万米长隧:一隧更比一隧难■ 中老铁路第一长隧:安定隧道17.5公里(中铁十九局集团)
中铁十九局集团承建的安定隧道位于云南省元江县与墨江县交界处,为全线一级高风险隧道,穿越20条断层和2个向斜构造,集有害气体、岩溶、软岩、涌水、高地应力、高地热等不良地质于一体,其工程规模、建设难度与施工风险在国内铁路隧道施工领域中极为罕见,创造中老铁路玉磨段八个之最:最长隧道、最长辅助坑道、最长单个斜井、最多断层、最大埋深、最大变形、最大独头施工长度、最大水压。
■ 万和隧道17.44公里(中铁十二局集团)
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的中老铁路玉磨段站前2标管段长32.159公里,桥隧比达87.5%,是中老铁路国内段长度最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标段。全长17.44公里的万和隧道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也是全线贯通的首座万米以上隧道。隧道最大埋深586米,最小埋深仅5米,穿越2个大断层,四级、五级围岩占比高达88%,属于典型的软岩大变形铁路隧道。建设者在初支锁脚施工中使用锁脚环装置,有效控制了钢拱架下沉问题;自主研发应用液位联通式二衬防脱空监测装置,保证了隧道实体质量。
■ 甘庄隧道15.25公里(中铁十七局集团)
中铁十七局集团承建的玉磨铁路甘庄隧道是中老铁路玉磨段首条15公里以上一级高风险长大隧道,于2020年5月24日全线贯通。甘庄隧道全长15250米,最大埋深约860米,穿越8条断层,地质复杂,突泥涌水量大,累计发生突泥涌水26次,单口最大日涌水量达3.24万方。项目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根据围岩变化采用了6种不同手段的开挖方式,强化隧道开挖、支护、衬砌、监控量测等过程控制,保障了施工安全和进度。
■ 新华隧道15.84公里(中铁十一局集团)
中铁十一局集团参建的中老铁路新华隧道全长15845米,是全线难度最大的高风险隧道,也是国内最长高地温隧道,内有断层破碎带、隧道偏压、滑坡、高地温、高地应力岩溶、坡崩积体等不良地质,隧道偏压严重、日涌水量达58000方,洞内平均温度在42℃ 以上,作业面环境温度超过50℃,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加快施工进度,建设者优化施工方案,先后克服了地震、特大暴雨、泥石流、滇西南红层软岩大变形、涌水、突泥等施工难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多项专利工法获得业内好评。
■ 新平隧道14.83公里(铁五院)
被业界喻为在“水豆腐”里打洞的新平隧道全长14835米,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洞身与大断裂平行,共穿越6条断裂破碎带,涌水、突泥、涌砂、溜坍、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灾害频发,属一级高风险隧道,是全线“咽喉”工程。针对新平隧道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铁五院铁城监理项目部督促施工单位持续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环节,严把施工质量安全关,积极与参建各方一道,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团队文化创新,先后在防溜止坍控涌突新技术、三台阶带仰拱非爆开挖新技术、综合机械化配套铣挖新工艺等方面实现突破,取得显著效果。
■ 多吉隧道14.5公里(中铁十六局集团)
中铁十六局集团承建的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多吉隧道全长14.5公里,集高地热、有毒有害气体、软岩大变形和突泥涌水于一体,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施工期间,隧道先后发生软岩变化114次,最大变形量到达80厘米,发生突泥21次、涌水28次,涌突量达8.2万立方米。项目团队采用加深炮孔、超前水平钻、地质雷达等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结合围岩量测数据动态调整支护参数,有效控制围岩收敛变形,确保了隧道安全顺利贯通。(点击上图了解更多)
■ 大尖山隧道14.2公里
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大尖山隧道全长14.2公里,是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穿越3个断层和2个浅埋段,围岩是典型的“滇西红层”软弱围岩,岩体破碎,强度极低,遇水软化、膨胀,突泥涌水频发,最大单日涌水量达5.2万立方米。面对万米长隧,施工团队采取“长隧短打”方案,按“进口+出口+3座斜井”5个工区组织施工,10个工作面同时掘进,优化辅助坑道设置,合理分配施工要素,加快工序循环,确保了隧道顺利贯通,并在平导段创造了单口月掘进274米的全线最快施工纪录。
■ 王岗山隧道13.5公里(中铁十九局集团)
中铁十九局集团承建的王岗山隧道全长13508米,穿越9条断层、一个向斜、一个背斜,集坍塌、岩溶、有害气体、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于一体,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为一级高风险隧道,建设难度极大、任务十分艰巨、隧道采用“长隧短打”方式,设置1座横洞、3座斜井、1座平导,12个施工工作面,昼夜掘进,最终于2020年10月13日贯通。
■ 勐腊隧道13.01公里(中铁十五局集团)
中铁十五局集团承建的中老铁路单线最长隧道——勐腊隧道全长13.018公里,是全线高风险控制性工程,处于全线地质条件最复杂多变地段,危岩落石、软岩大变形、高地温、大涌水等地质灾害频发,每天涌水量相当于31个标准游泳池,施工如同在“水帘洞”里,全风化的泥岩遇水就变成“豆腐脑”一样的泥浆,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极高。为保证安全进度,项目采用三臂凿岩台车、自行式仰拱栈桥等大型机械工装,提升隧道施工效率和质量。
■ 石头寨隧道11.84公里(中铁十一局集团)
中铁十一局集团参建的石头寨隧道全长11842米,最大埋深约773米,为全线重难点工程。隧道内有断层破碎带、隧道偏压、滑坡、高地温、高地应力岩溶、坡崩积体等不良地质,四、五级围岩占比高达94.6%。隧道进口为三线大跨,埋深较浅,且受高地温和高地应力影响,作业面温度超过50摄氏度,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建设中项目团队不断加强隧道围岩超前地质预报分析,加强安全质量管控,落实工序管控与分析,做到日分析、周总结、及时纠偏,有效控制隧道变形,成功突破各技术难关。
■ 大金山隧道10.65公里(中铁二十一局集团)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的大金山隧道全长10657米,是全线重难点高风险隧道。该隧道以四、五级为主围岩,存在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高地温、突水突泥和8个断层等不良地质难题。施工过程中,建设者采用“长隧短打”的方式,设进口、出口和2个斜井6个掌子面同步展开施工,在BIM和GIS三位可视化的基础上,运用超前水平钻、超前大管棚、超前预注浆加固、超前雷达地质探测、围岩量测自动化监测技术等科技手段,化解上百次重大险情,确保隧道安全贯通。
■ 南联山隧道9.85公里(中铁二十二局集团)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南联山隧道为单线隧道,全长9850米,多处穿越浅埋段及曼龙迈正断层,地质复杂,节理发育,围岩风化差异性大,裂隙发育且富水,施工中涌水、溜塌、变形等十分常见。面对高温、偏压、沉降及初支变形大、洞内围岩差、涌水等难题,项目技术小组攻克40余项技术难题,通过反复摸索形成了一套我国西南地区风化围岩隧道掘进综合施工技术,已研发申请国家专利2项。
■ 中老铁路国内段第一长桥(中铁二十二局集团)
中老铁路玉磨段橄榄坝特大桥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全长3512.81米,横跨多条国道、鱼塘以及河流,是中老国际铁路国内段最长桥。施工过程中,建设者采用“膨润土和火碱搅合成泥浆注入不良地质”等多种方法,攻克了钻机在流砂层无法成孔,地层软硬不均钻孔偏差大等施工难题。
■ “西南地质博物馆”——太达村隧道(中铁十八局集团)
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太达村隧道,涵盖滑坡、浅埋、断层等诸多不良地质,堪称“西南地质博物馆”,其中最大的“拦路虎”是180米长的富水粉细砂地层,自稳能力极差,且遇水成泥浆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施工团队通过组织16次专家论证会,采用了洞内帷幕注浆、地表深孔注浆及多项支护措施,实现隧道安全快速施工,创造了国内类似地质条件隧道施工速度的新纪录。与此同时,隧道埋深180米的地表注浆,钻孔深度、粉细砂地层成孔难度均达国内之最。
■ 全线通信铁塔组立、设备调试调度指挥中心、客运服务系统(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承建磨万段通信铁塔组立及设备调试工程。中老铁路磨万段铁塔共计67座,沿铁路分布在万象市、万象、琅勃拉邦、乌多姆赛和朗南塔四省一市。其中近一半位于无人区内和老挝北部山区腹地,施工条件艰苦、物资材料进场困难。项目部提前筹划,周密部署,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克服雨季长、雨量大、交通差、条件恶劣、疫情严重等诸多困难,严控作业流程、技术指标、工艺标准、技术交底,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提前安全有序高质量完成了铁塔组立施工。
财富路更是绿色路 建设者打造最美生态长廊■ 大象的旅行,建设者的守望
日前,一场别具一格的直播在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中老铁路野象谷站进行,央视记者带领大家一同打卡“象”往已久的野象谷站,看中老铁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野象谷站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镇,因毗邻亚洲象自然保护区而得名。今年一场罕见的野生亚洲象远距离迁移活动,更是冲上热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野象谷站
野象谷站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站房以“热带雨林、自然野象谷”为设计理念。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调查野生亚洲象的分布及其迁移通道,分析工程建设对野生亚洲象活动及其迁移廊道的影响,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控制施工范围,采用施工场地隔离封闭、道路硬化、裸露地面绿网覆盖、植草种花等保护措施,降低对野生亚洲象生存环境的影响,成为铁路站房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共存的典范。
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干扰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中老铁路项目所在地珍稀动植物品类极多,其中尚岗1号隧道下穿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亚洲野象等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建设者为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干扰,经过与当地政府、业主科学研判,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变原施工方案中“斜井开挖”为“进出口掌子面开挖”,优化减少占用森林40多亩,为大象等野生动物留下了充足的生存空间。
■ 绿色点缀铁路 绘就生态画卷
边坡绿化
中铁十五局集团玉磨项目从植物的种植到后续管养都精心安排,结合当地的气候类型、植被状况、地域文化等情况,选择金森女贞、红叶朱蕉、云南黄素馨等搭配种植边坡,采用三角梅、红绒球、凤凰木配合狗牙根搭配绿化林,并选择专业养护队伍进行日常养护,投入水车3辆、累计投入水泵20余台、水管50000多米,保证植被的成活率,形成了“四季常绿、季季有花、一地一景”绿色森林景观带,实现了“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美好设想。(点击上图了解更多)
建设中的琅勃拉邦站
老挝琅勃拉邦省位于南康江与湄公河交汇处,其中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五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流经过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为保护湄公河水质,琅勃拉邦站建设过程中,中铁建设集团在生产、生活废水均采用了三级沉淀池进行沉淀后,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相关要求进行处理;使用炮雾机等进行防尘喷淋,有效保护当地环境。
项目部积极践行“绿色铁路”理念,琅勃拉邦站装饰装修灯具均全部采用节能环保灯具,对比传统灯具将节省一半的照明用电。同时,项目部还采用了感应阀、节能水箱等节能用品,倡导节约用水。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