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铁建如何让“非洲伊甸园”重获新生

在坦桑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矗立于恩格罗恩格罗火山口边的观景平台,俯瞰这座世界上最完整的火山口,被海明威称为“上帝后花园”的雄伟自然奇观尽收眼底。留意观景平台旁的解说牌,会惊喜地发现,除了英文和当地斯瓦西里文,还镌刻着中文和“中国援助”标志。

完成施工的恩格罗恩格罗火山口观景平台

坦桑尼亚恩格罗恩格罗自然保护区有着“非洲伊甸园”的美誉。在这里,由中坦两国元首见证签署的我国首个援外地质公园项目正加速推进:281块标识标牌已全部安装完成,拉托利古人类遗迹保护结构物正进行装饰装修施工,“一步施工图”建设内容通过商务部经济合作局的中期验收,地质公园博物馆主体结构实现封顶……中铁二十五局海外建设者此刻散布于广袤的恩格罗恩格罗-伦盖地质公园内,为它的“新生”忙碌着。

已完成主体封顶的地质公园博物馆

恩格罗恩格罗-伦盖地质公园位于坦桑尼亚北部阿鲁沙省,是非洲第二个、坦桑尼亚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地质遗迹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但该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差,奥杜威峡谷博物馆以人文为主,简易人类足迹拓样展示馆为危房,且不在遗迹原址,原有两座博物馆地质性质展示内容很少,均不具备地质公园博物馆功能;世界级重要遗迹拉托利古人类足迹无妥善保护设施,仅上堆玄武石简单防护;重要的地质遗迹点缺乏必要的步道连接,且路线设计不合理。

拉托利古人类遗迹仅用玄武石覆盖保护(项目原貌)

2022年,该地质公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评估过程中被亮地质遗迹保护黄牌,要求在2024年重新验收评估前,对前期评估所提出问题进行整改,否则将面临摘牌风险。作为坦桑尼亚的老朋友、好朋友,为加快此援助项目推进进度,中国分为技术援助和基础设施两个子项目,帮助公园通过下期评估。

建设者在现博物馆选址处开展测量作业(开工前期)

在中坦建交60周年之际,为公园带来“新生”的重责落在了中铁二十五局海外建设者肩头。中铁二十五局主要负责基础设施项目的专业考察、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工作,将完成公园内用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主体工程建设及其内部展示系统的制作安装,拉托利古人类遗迹保护设施、科普步道和观景平台的建设,以及科考路线标识系统的制作安装。

正在建设的拉托利古人类遗迹保护结构物

为保证公园原始状态,园区内没有铺装道路,都是原始的“搓衣板”土路。考察时,项目团队每天要驱车颠簸2到3个小时,最远的线路单程要4个半小时才能到达现场。结束一天的考察,返程的大家早已是“灰头土脸”。从奥杜威到拉托利、从马雅拉到伦盖、从恩帕凯到艾雅西,顶着烈日酷暑,踏泥土、过荆棘,公园内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了项目成员的足迹。最终历时1个多月,他们顺利完成了考察任务。

没有类似援外地质公园类项目借鉴,即使团队成员多是身经百战的“老海外”,一时也犹如第一次投身海外建设,面对种种困难,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公园内新安装的标识标牌

由于清关手续复杂、周期长,临建物资迟迟不能到达现场,项目团队前期租住在一家民宿作为项目临时驻地,挤在一间小小的会议室中办公。物资匮乏、人力资源短缺、设备调配难度大,开工伊始,项目团队就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劳务用工紧缺,他们就同工人一起去现场挖土、砌墙、抹灰、搞临建。就这样,他们一边建设基地,一边筹备项目开工,日夜忙碌。

但地质公园区域广、工点多且分散的特点对项目建设造成了制约,加之许多工点没有水电,又逢特大暴雨影响,兑现施工节点压力重重。项目团队利用前期考察取得的经验,坚持“方案先行”,配齐材料运送车辆、发电机、施工用水等物资,安排技术员带领当地工人驻扎施工现场,而每次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之久,但此举顺利克服了雨季施工、往返交通周期长等难题,工程进度稳步推进。

地质公园博物馆效果图

当地时间11月16日,在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陈明健,坦桑尼亚自然资源与旅游部长平迪·查娜等坦桑尼亚政府官员,坦桑尼亚各社会团体及中坦两方建设者的共同见证下,该项目完成了奠基仪式。

奠基仪式现场

据悉,该项目是贯彻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绿色发展合作计划”的重要举措,建成后,不仅可让公园内极为罕见的地质文化遗产得到可持续保护,使之成为展示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和科普技术的窗口,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软实力,促进坦桑尼亚地质科研和旅游业发展,服务其国家减贫战略,并将进一步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和共识,拓展文化和旅游合作新路径、新空间、新模式,为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