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放言:世界舞台很大 徐工不能缺席
“徐工徐工,助您成功。”徐工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可谓妇孺皆知。在改革开放40年间,徐工集团的发展之路,正是中国制造不断迭代、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质量高端发展的典型样本。特别是徐工艰苦奋斗、诚信经营、创新超越的精神,以及企业“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追求,在装备制造行业乃至整个工业界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徐工是徐州的,也是江苏的;徐工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作为一个曾经有着沉重包袱和诸多历史遗留
“徐工徐工,助您成功。”徐工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可谓妇孺皆知。在改革开放40年间,徐工集团的发展之路,正是中国制造不断迭代、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质量高端发展的典型样本。特别是徐工艰苦奋斗、诚信经营、创新超越的精神,以及企业“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追求,在装备制造行业乃至整个工业界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徐工是徐州的,也是江苏的;徐工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作为一个曾经有着沉重包袱和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老国企,徐工能够发展到今天,至关重要的就是坚持改革改制与管理创新,通过聚焦国际市场和全面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成功实践值得回味,更值得借鉴。
始终坚持自主创新 塑造自主品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和工程机械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进一步巩固和确立了我国作为机械和工程机械制造大国的地位,徐工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代表。徐工诞生于1943年鲁南第八兵工厂,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奠基者、开拓者、引领者;从1989年集团组建到今天,已成为拥有诸多“世界第一”的中国工程机械领军企业。
徐工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并“以创新抢占发展先机的智造追求,与国际龙头企业竞争的亮剑精神”,在市场沉浮中始终执着坚守,在改革浪潮中持续引领创新。1989年开始,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徐工集团从过去靠规模、速度发展,转变到靠技术、品质、精细管理来发展,先后培育出16大类328种工程机械、重卡产品集群,形成了“能吊能压、能挖能推、能摊能平、能装能运,能为用户提供成套施工设备和方案”的差异化特色。在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眼里,智能制造绝不是生产设备换成机器人、多上几台数控机床那么简单。要构建智能制造体系,实现供应链、价值链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连接集成,首先是产品的智能化,其次是生产装备的智能化,再次是管理的智能化,以此保证用更经济、高效、精准的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精密的产品。
1995年,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推出“亚洲第一吊”160吨全地面起重机,2002年又推出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5吨全地面起重机,引起行业轰动,并引发了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发展高端技术起重机”的思辨。此后,在国家863计划“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移动式起重机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徐工自主研究了全地面起重机“准椭圆形截面起重臂的研究应用与批量生产技术、多桥转向多种控制模式”等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从25吨到2000吨的完备型谱,成功实现了全地面起重机核心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2000年以来,徐工通过主辅分离,对下属中小企业和经营实体进行了一系列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56家中小企业的改革改制。同时,通过精干主业,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核心业务得到明显强化和提升。从2007年开始,经过诊断、咨询、调整、架构,徐工集团管控体系和整体平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08年徐工突破困扰多年的改制瓶颈,确立了国有控股、打造自主品牌、构建新的上市融资发展平台的发展路径。徐工提出的“匠心,为你智造”“技术领先,用不毁”,目标就是做到“六性领先”,即产品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维修性、操控性及使用的经济性,落脚在“四用”,即好用、管用、耐用、实用。
可以说,徐工集团发展经验的核心是,企业在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塑造自主品牌。从液压油缸自制技术的突破,到车桥、回转支撑和发动机的合作创新;从掌握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核心研发,到工程机械主机多门类、全系列、成套性的集成突破,并在被国外企业控制了几十年的中高端工程机械和核心零部件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是徐工成功的基石,也是国家装备制造工业的财富。
产品走出去 人员走出去 资本走出去
“世界舞台很大,徐工不能缺席。全面突击中高端,进军发达国家市场,提升企业价值和用户价值,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突破当前困境、打破成长瓶颈的关键,这条道路是艰难的,但徐工没有退路和选择,必须是不忘初心,奋力前行!”王民语气非常坚定。但是,打开世界地图,上世纪80年代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最顶级的舞台上,美系、欧系、日系“三分天下”。带着“珠峰登顶”的信念和勇气,徐工向着全球高端市场全面开拔。前路漫漫,其间的种种困难恰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着中国制造“由大到强”转型升级的艰辛,一次次成就的取得预示着某种生机勃勃的希望。
当时,经济总量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也是工程机械的发源地之一———卡特彼勒、约翰迪尔、特雷克斯等一众国际巨头均诞生于此,成为全球工程机械产业中最高端的一块市场。其中,卡特彼勒至今仍位居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位。徐工与美国市场“结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上世纪80年代初,徐工产品第一次接触到美国客户,那时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销售,只是让美国客户了解徐工。直到1996年,徐工一次性向美国发货100台压路机,这一时期可以算作是徐工开拓美国市场的“古代史”。按照后来的徐工集团国际化“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资本走出去”“三步走”战略来看,这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徐工由此开始在美国市场扎根,并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
2012年开始,徐工在欧洲并购了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施维英公司,与此同时还成立了欧洲研究中心;在北美地区,徐工正式启动了美国项目,建立了美国研发中心,专门布局研发团队长期驻点美国从事技术研发和市场调查工作。此后,在短短4年时间里,徐工挖掘机械事业部成功研发出了20多台针对北美市场特性、符合北美用户需求的设备,并实现了300余台新研发设备的销售,这是徐工集团进入美国市场的“近代史”。
2016年,徐工与在全美有80个租赁网点的美国第四大设备租赁商签订了为期3年900台设备的联合租赁订单,不仅输出设备,而且实现了人员、资本和技术的“走出去”,徐工跟美国的合作进入了“现代史”。
王民表示,企业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才能迈向世界。围绕徐工奔向世界级高度,王民提出徐工“五个世界级方向”:一有巨量规模,二有全球化的品牌形象,三有技术变革的显著贡献,四有独特的发展战略和运营模式,五有职业化、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顶级人才队伍。
持续拓宽新思路和新业态
伴随着工业4.0浪潮席卷全球,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始发生着一场巨大的变革———由过去凭借一己之力独自研发、闭门造车,逐渐转变为开放式研发、众创众智、技术众筹,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设和推行制度化管理成为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王民敏锐地意识到,未来,要么拥有平台,要么将被平台所拥有。“环境产业是徐工的战略新兴产业,必须要坚定不移,用不达目标不罢休的产业追求,持续拓宽新思路和新业态,快速打造成为徐工集团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徐工不仅联合阿里巴巴率先搭建起中国首个工业云平台———徐工工业云,而且将“徐工杯”绿色创新设计大赛搭载在徐工工业云平台之上,嫁接工业互联网思维,尝试技术众筹模式。而率先投入这场变革洪流、在徐工工业云平台上发布课题项目的正是徐工环境公司。按照规划,徐工要形成“地面、地上、地下”立体产品系列。地面产品包括扫路车、洗扫车、压缩车、垃圾转运车等,地上产品包括抑尘车、护栏清洗车和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等,而地下产品主要是地下管网的检测、疏通、修复等设备。
随着产品的生产变成大批量定制方式,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而服务的增值在制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将逐渐形成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的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企业在未来向客户提供的将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依托产品的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也包括围绕产品生产的各类服务。王民明确提出,用物联网技术构筑产品数字化管理,引领工程机械技术的新浪潮,大幅提高徐工的服务水平,给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徐工集团曾经大力推进被命名为“4321”的信息化工程项目。“4”是指核心内容涵盖财务与管理、研发与制造、采购与物流、销售与售后四大业务领域;“3”是徐工集团的重型、科技和履带吊3家核心企业;“2”是实现管理、信息双轮驱动;“1”是1个目标,即在1年的时间内完成ERP项目建设。
现代物联网带动着徐工的产业升级,也引领着工程装备行业向智能装备转型。徐工经历了1985年的破冰起步、1998年的快速发展、2008年的整体提升、2012年的“两化”融合、2014年的产业化突破、2016年的“互联网+”融合行动、2018年的数字化转型7个主要阶段,不断开拓以智能化、互联网化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无人区”。目前,徐工智能制造正以徐工重型为标杆进行试点,并快速将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向铲运、挖机、道路等复制推广,通过“点—线—面”的方式,全力推动公司的智能制造上水平、上台阶。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徐工实行“集团化改革”的第30个年头,王民认为,徐工发展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和使命,徐工将认真谋划好“十三五”后三年和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加快实现行业“珠峰登顶”。徐工进入世界行业前五前三的战略设计是,力争2019年规模实力进入世界前五、2024年进入世界前三,把徐工打造成国际化、世界级的工程机械巨头。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主营收入1000亿元。
王民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无论哪个时期、哪个年代,无论顺境逆境,徐工从未放松过领导班子的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增强党委班子的大局意识、政治敏锐性和战略洞察力,保持与中央决策部署高度一致,发挥好主心骨作用,不断提升政治辨别力、研判力和决策力。未来,徐工集团将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以新思维、新举措、新作风,奋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而不断攀登。
徐工集团有光荣的历史,一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