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惊艳央视现场的徐工滑移装载机挑战到底有多么不可能!
昨天晚上,央视的舞台之上再次闪耀起徐工金耀眼的光芒。在新一期的《挑战不可能》中,凭借高超的操作技艺和卓越的产品性能,翟孝强与他的小伙伴滑移装载机一起用一场极限高空平衡挑战惊艳了全国人民,惊艳了全世界。 那这场看似不可能的挑战极限点在哪里,翟孝强又是如何成功跨越的呢?请听小编为你娓娓道来。 不可能一:零摩擦环境防滑爬升 由于滚筒是停放在两根宽度10cm的云轨上,接触线处面积极小,且钢对钢摩擦
昨天晚上,央视的舞台之上再次闪耀起徐工金耀眼的光芒。在新一期的《挑战不可能》中,凭借高超的操作技艺和卓越的产品性能,翟孝强与他的小伙伴滑移装载机一起用一场极限高空平衡挑战惊艳了全国人民,惊艳了全世界。
那这场看似不可能的挑战极限点在哪里,翟孝强又是如何成功跨越的呢?请听小编为你娓娓道来。
不可能一:零摩擦环境防滑爬升
由于滚筒是停放在两根宽度10cm的云轨上,接触线处面积极小,且钢对钢摩擦系数极小,所以滚筒与云轨间摩擦力很小很小,近乎于零。而轮胎与滚筒为弧面接触,使得轮胎与滚筒、滚筒与云轨间都极易发生打滑现象。
翟孝强必须凭借丰富的操作经验和对产品的精准把控,来掌握整个爬升的进程,使滑移装载机成功爬上滚筒。
不可能二:高频指令的精准执行
看似轻松的行进过程实际上需要翟孝强每分钟进行上百次的指令下达,而这一切没有一个强大的伙伴作为支撑是不可能完成的。徐工滑移装载机是在“技术领先、用不毁”金标准下经过先进可靠的设计,一丝不苟的制造而诞生的产品,它能够在各类极端环境下对操作手下达的指令进行及时准确的反馈,并施展出相应的动作。正因为如此,翟孝强对设备拥有绝对的自信。
不可能三:系统性平衡瞬间切换
滑移与滚筒合体后,必须要瞬间实现人与整机、整机与滚筒、滚筒与云轨间的系统性平衡。
翟孝强需要准确把控轮胎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切换的时机,否则由于滚筒与滑移的运动方向不一致,车身与滚筒将瞬间分离;与此同时,车身提供的动力应恰好能使滚筒在云轨上完成由静到动的转换,多一分滚筒将运动过快,人、车、滚筒与云轨很难在瞬间建立由静到动的新平衡。
不可能四:超长距无偏移直线行驶
滑移借助滚筒驶过云轨。云轨分为两段11米长的轨道,滚筒设计宽为2.3m。而第一段11米长轨道的外延宽为2.1m,这预示着滚筒在第一段轨道上的单边余量为10cm。而滚筒在初始位置偏离1度,经过11m长的轨道最后单边会发生19.2cm的偏离,这就要求操作者要保证滚筒初始位置的偏移要在1度以内。
不可能五:盲区操控
为了保证滑移装载机在滚筒上的平衡,铲斗必须提升至一定高度,这样便遮挡了一定的视线。而且直径达1m的滚筒在提升滑移高度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车身前进方向的视觉盲区。与此同时,受夜晚的能见度与挑战现场灯光的影响,翟孝强对车身周遭环境的观察几乎变得不可能。
第二段11米长的轨道外延宽度仅为0.8m,这比滑移装载机轮胎内距还要小,而滑移装载机必须要保证重心落在轨道内,才能在高空中维持平衡。而经过长距离运动产生的任何偏移都会使滑移失去平衡和滚筒一起从高空中坠落而下。而这一切都是在翟孝强视线之外完成的。
不可能六:速度的超精准极限驾驭
翟孝强要对速度有精准的把握和对运动变化敏锐的感知。滑移下滚筒时,滚筒在靠近平台的一瞬间,速度控制必须非常精准,速度过快,碰撞力量就大,滚筒会被立马弹回,整机很难稳稳的靠近平台。当整机稳稳的接触到高空平台后,整机后轮的着地也是个极具危险的动作,因为方向变换后,后轮对滚筒有一个向后的作用力,速度过快与过慢都极易造成后轮从滚筒上滑落,导致挑战失败。
挑战不可能选手翟孝强
看完这些不可能之后是不是想为咱们徐工滑移装载机与翟孝强强力打call,并在内心深处涌现出一路强烈的自豪感呢?让我们一起再次回顾那些精彩瞬间吧!
正如主持人在挑战成功所说的那样,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兴国之本强国之器。中国要从一个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像翟孝强这样的平凡工人的努力和付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吧!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