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故事 中国第一台内燃叉车的诞生
中国最早使用的叉车,源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九四七年,当时国民政府几经周折,购买了几台由美国军队退役的,最初用于搬运军用物资的叉车。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当时国内几个大的港口仅从前苏联购买了极少量老式叉车,而国民经济各部门急切需要提高装卸机械化水平,改变那种原始落后的人抬肩扛的装卸作业状况。
于是,国务院工业主管部门的决策者们,将研制生产中国自制叉车的重任交给了始建于一九四六年,曾在解放战争中担负军械修理,在解放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屡建功绩,有一定技术基础和制造能力的现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大连机械一厂。
经过艰苦不懈努力,终于在一九五八年的仲秋之际,命名为W-5型“卫星号”的中国第一台内燃叉车,在大连叉车厂诞生。
随后,与一九五九年十月一日,庆祝建国十周年,大连产的中国第一台5吨内燃叉车作为中国机械工业的新产品,随国庆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向党和国家报捷。
中国第一台内燃叉车的诞生,在中国叉车制造史这张白纸上画下了重重的一笔,大连成为中国叉车的摇篮并由此开创了中国叉车制造业史。
中国第一台内燃叉车的诞生
研制历程
一九五八年初,肩负重托的主管工程师高吉霖带领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先后多次走进大连港,对该港从前苏联购买的4003型5吨汽油机械传动叉车进行了考察和测绘。
测绘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的配套能力,无法完全按测绘的图样投产制造,必须结合国内实际配套情况在苏制原型机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性设计。
当时条件下采用了解放汽车汽油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车轮、转向柱等部套,但叉车作业工况的特殊性决定了变速箱不能直接用汽车变速箱替代。为满足在叉车作业中频繁后退变速的要求,想出了一个临时设计方案,在解放汽车变速箱后另行设计安装一个换挡齿轮箱,这似乎看来不尽合理的设计,在当时却起到了实用的效果。
第一台叉车制造成功后,被命名为W-5型“卫星号”万能机,后定型为5CQ-Ⅰ型5吨汽油机械传动平衡重式叉车,当年生产了6台。(本文来自大连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