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CM首页 | 资讯
首页 资讯 视频 直播
整机 品牌 二手 代理
专题 图片 市场 排行

《大国重器》缘何受追捧

2013年11月6日开播的《大国重器》,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追捧,同时也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热议。这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历时两年的时间,为了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大国重器》向观众呈现了30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所经历的追赶、转型和创新之路,高端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的光辉历程,以及中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征程。

在中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放缓的当下,为什么一部纪录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纪录片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中国制造的关注,并由此而激发出人们由衷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大国重器》不仅让制造业的从业者感同身受,也让普通民众对中国制造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于我们这个工业化程度还无法与发达国家比肩的国家和民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强烈的认同感。传递正能量,这可能就是《大国重器》的意义所在,虽然纪录片播出之后,也引来不少的争议,例如有些企业还不能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典型,有些制造细节尚存在不规范之处,但无论如何,在这个沉寂了两年之久的行业里,它都像一阵清风,让我们为之振奋。

纵观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从工业化启动到工业产出比重达到峰值,英国用了180年,美国和德国用了110年,日本用了近100年,韩国用了50年,巴西用了30年,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从1979年算起,也仅仅走过了34年的时间,还未达到工业产出比重的峰值。虽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历时并不长,但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制造国。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目前我国的原材料工业仍然占据主导,而发达国家的加工制造业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这意味摆脱“低端制造”,走向“高端制造”,中国制造还将有很长的路要走。

过去的30多年,中国制造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制造成本上。未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工业要素通过贸易流通使得各种要素成本不断被拉平,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消失。中国制造业的提升空间,将会集中体现在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性能等竞争能力上。

马克斯·韦伯说过,任何一项历史事业都有一种无形的社会精神气质作为时代的精神力量来支撑,没有这一支撑,这项事业就难以完成。而《大国重器》就是当代中国工业精神的呈现与诠释。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卡特挖掘机
今日头条
相关资讯
小松节油大赛
评论
登录
发布

应用推荐

第一工程机械
第一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