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施工如何构建本土化的设备体系
本期嘉宾 徐玉青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朱建国 江苏开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雒红卫 中铁一局海外事业部 近年来,国内施工企业在海外的工程量越来越多,而施工企业在海外施工的设备来源有哪些?对设备有哪些特殊要求?在海外施工的设备售后服务和设备管理遇到了哪些新问题?本期话题我们就这些进行探讨。 海外施工如何构建本土化的设备体系 采购考虑因素 周馥隆:大家都来自不同的
本期嘉宾
徐玉青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朱建国 江苏开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雒红卫 中铁一局海外事业部
近年来,国内施工企业在海外的工程量越来越多,而施工企业在海外施工的设备来源有哪些?对设备有哪些特殊要求?在海外施工的设备售后服务和设备管理遇到了哪些新问题?本期话题我们就这些进行探讨。
海外施工如何构建本土化的设备体系
采购考虑因素
周馥隆:大家都来自不同的施工企业,在海外施工地区和工程项目都有所区别,请大家结合自己公司在海外施工的特点,谈谈海外施工设备采购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塔柱施工
徐玉青:由于中资企业在境外承包的工程一般都在经济欠发达、建筑市场环境较落后、各类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当地设备配件市场不健全、维修能力和技术水平也较落后。因此,对施工作业设备的选购也要做相应的重点考虑:从我的经验来看,一般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考察。一、选购性能稳定、性价比高、成熟的品牌产品。二、由于海外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基本都完全依赖项目部有限的维修能力,设备操作也是依赖当地员工,因此要尽量选购结构、原理相对简单易于现场维修保养和操作的设备。三、对同一种设备,尽量选用同一品牌、同一型号,提高设备间配件的互换性,以便节省配件库存和成本,同时也能降低现场维修保养的难度和压力。四、尽量选购在当时使用较普遍、售后服务有保障的品牌和型号,易于购买配件和维修。五、尽可能考虑项目结束设备退场后易于在当地市场处置的品牌和型号。六、要特别考虑所在国家的气候环境特点,购买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设备,如有必要,要选用专门配置。
朱建国:通常对于海外项目,施工企业在投标前均会派人做好项目实地考察,考察期间针对项目所在国的设备采购和租赁市场一并考虑,除考虑价格因素外,还包括产品稳定性、使用经济性、售后服务是否便利快捷、后期使用配件供应及维修成本。往往所在国雇工素质不高,因此要求设备操控难度低,简洁实用。
雒红卫:除了考虑设备本身的技术、经济因素外,更要结合境外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需采购设备的品牌在所使用国家(地区)的认可度和占有率、产品的入境许可规定、设备操作及办证要求、售后服务保障能力等因素。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独家向第一工程机械网供稿,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明原稿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d1cm#page#
采购途径选择
周馥隆:上面大家谈了海外施工设备采购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今,在海外施工的中国企业,设备采购主要有哪些途径?分别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设备采购主要有哪些途径
徐玉青:按照采购的地域分,海外施工设备采购有在国内采购、本地采购和第三国采购。目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非常成熟,各品牌型号的设备供应渠道丰富,同时也有利于现场设备管理人员与厂家的沟通,而且一般都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在当地使用普遍、供应渠道多、简单、规模小、价格上有优势、项目急需的设备,一般在当地采购,这样设备供应时间短,可避免繁琐的进出口手续。随着国内设备市场的成熟和价格等综合优势的提升,以及一般境外工程总承包企业都有工程承包带动物资出口资质和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因此第三国采购在逐渐减少。
按照采购形式分,有询比价、议价、招标等形式。询比价、议价,节省时间,效率高,适用于采购量相对少的项目。而招标采购需要有专业的招标评标队伍,时间周期长,适用于规模较大、运作时间长的采购项目。
朱建国:我接触过的也有3种途径:一是就近采购,这样可以省去设备进出关的繁琐以及长时间的海运等待,对于设备售后服务也能就近解决。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价格高,配件市场选择小,部分配件无法采购。二是国内采购配发,优点是国内设备选择性大,询价方便,价格便宜,对于厂家认知面大、了解多,便于选择,并且配件供应集中易采购,缺点是采购周期长,项目配件需提前储备。三是跨国采购,即从第三国采购,这种方式主要设用于资金充裕,追求设备高质量高稳定性的企业,这种方式的显著特点就是设备质量好,价格高,同时对于操控及维修人员要求也比较高。缺点是维修保养配件不易购买,成本高。
雒红卫:我们公司海外施工设备采购主要包括在项目施工所在国(地区)直接采购和在国内采购后发运到使用国2种方式,前一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符合当地的使用习惯、品牌认可度高、服务有保证、便于处置;缺点是当地设备大多也是进口产品,采购费用高、服务效率较低。后一种方式符合中方操作人员的习惯、采购成本较低、可取得退税和奖励,但存在当地品牌认可度不高、维修保障有挑战、完工后不便处置等劣势。
甄选供应商
周馥隆:每个企业都会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采购途径,大家所在的企业对设备供应商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徐玉青:对于从国内采购的特种作业设备、专门设计加工的设备、现场组装的设备等,一般需要供应商提供现场技术服务,派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安装指导、安全操作、维修保养培训等。
朱建国:针对我前面谈到的3种采购途径,我们区别对待、比较选择、综合评判。就近采购的设备主要是在当地市场容易购买的设备,主要集中在小型工机具,如汽油机水泵、振捣器、小型发电机等。国内配发的主要是成熟的大型工程机械,这类产品多产自国内大中型企业,有良好口碑声誉,产品性能成熟稳定,配件齐全易购,售后服务完善。如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装载机、压路机以及汽车起重机等。跨国采购则要求设备供应商的产品达到市场的高度垄断,或技术领先,或服务领先。在国外常见的跨国采购设备是挖掘机、摊铺机以及一些国内少见或者不成熟的设备。
雒红卫:在项目施工所在国(地区)直接采购设备,应选择在当地认可的大品牌代理或生产商,他们应具有良好的信誉、售后服务保障机构和能力,对零配件要有一定量的库存和快速的供货渠道。
若在国内采购后发运到使用国,则应尽量选择国内的知名品牌,并在使用国(地区)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在使用国(地区)有维修保障机构或委托渠道;批量采购时,应尽量统一品牌和厂家,并在使用国(地区)建立维修机构,配备维修人员。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独家向第一工程机械网供稿,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明原稿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d1cm#page#
设备管理迎大考
以经营的理念运营管理境外施工设备
管理模式的突变
周馥隆:在海外施工,设备的采购,供应商的选择前面大家都进行了分析探讨。那么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在海外施工,设备管理和国内相比有哪些新问题?
徐玉青:现在各境外施工企业对设备的配备、运营管理基本是依托于某个工程项目,这种管理模式与国内当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施工企业对设备管理的模式很相似。这种模式存在以下问题:一、设备配置缺乏长远的市场定位,具有很明显的短视性。由于设备配置的最终目的是服务项目,设备配置只单纯着眼于某个项目的特点,只局限于短期内满足特定的项目需求,缺乏长远的市场定位。同时现在是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综合建设成本、利润独立考核,这也决定了设备配备不可能很好做到长远考虑。二、设备管理缺乏连续性。工程项目时间上是临时的,空间上地域是变化的,而且关键的管理人员也是不固定的。上个项目完工后、下个项目开工前,机械设备管理往往处于无人问津的真空状态。人员之间的交接也很混乱,对设备技术性能、状况没有必要的相互交底。设备在项目实施期间,所有的维修保养费用进项目成本,而一旦项目完工,维护保养费用就没有出处,这时候设备就成了人见人烦的累赘了。三、使用过程中重维修、轻维护,设备实际寿命周期被缩短。项目一旦进入实施阶段,整个项目班子的重心都将转移到项目的实施和进度上。机械设备往往都是满负荷工作,经常是人停机不停,甚至必要的日常保养时间都被占用。此外,项目上设备维护保养往往被看作是低技术活,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而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价值也被体现在维修技术水平上,对维护保养工作也很难上心。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很难体现出工作业绩,而维修工作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中现象在被土木工程师主导的项目管理班子推波助澜。这些都造成了设备的过劳死。四、项目设备管理大锅饭,设备从业人员主观能动性差。在现有的设备管理模式下,项目部一般都是以向公司提交折旧的形式使用设备,同时承担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费用。由于项目对设备管理没有有效考核机制,项目的盈亏在机械设备身上都得不到体现,设备管理人员为了避免因为设备故障维修不及时影响项目施工而受过,往往过量做设备配件计划,造成浪费。五、缺少有效的经济评估机制。现有的设备管理模式,项目受人力及专业水平等的限制,很少对每台设备的运营、维修、保养等成本进行独立成本统计和核算。没有有效的数据支撑,不能引起项目决策者对设备使用成本的重视。这样,该淘汰的设备还在继续低效、高耗运营的情况比比皆是。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淘汰,给设备管理者和项目带来很大的负担。这就是为什么施工企业对运营、管理设备越来越丧失信心和兴趣的原因之一。
朱建国:海外施工与国内相比,由于对设备的高度依赖,所以在施工上也突出对设备管理的高度重视。国内生产往往偏重施工进度要求而轻视设备保养,即便设备因此报废,但相比于进度上的追求,其价值是可以忽略的。记得曾经有项目经理如此评价:“保养就是耽误生产、贻误进度,而进度奖可以再买几台新的。”不可否认,国内在进度与设备的选择方面很现实,而且即便设备维修也是很快捷的。境外施工则完全不同,或许一个不起眼的配件损坏,就得为此停下生产,一两个月的等待是很正常的。据此就国外设备管理而言,首重保养:生产可以停,保养不能断。其次重视配件储备管理,由于从国内购买、配发需要很长周期,所以施工项目往往购买设备的同时会根据使用经验同时购买相对齐全的配件,并在后期做好配件补充。再有就是重视维修使用人员的综合培养,针对国外的情况,不能照搬国内维修模式。在人员选择方面,着眼于高、精、尖,重视全面全能型人才。要求使用人员具有一定的维修水平,维修人员具有单独解决一方面甚至多方面问题的能力。
雒红卫:在境外施工的设备管理,对于中国施工企业来说,仍然处在摸索阶段。由于施工地域和施工环境的影响,设备管理面临的问题也会不同,主要表现在:设备资源的供求关系不同,社会资源相对匮乏;设备租赁折旧的规定不同,规定与国内差异较大;操作人员主要依赖当地,不利于自有设备的持续使用;设备安全监控与国内不同,一般重结果、轻程序;可持续经营环境存在变数,对在建项目的依赖性强;项目完工后的处置困难,需求少、价格低。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独家向第一工程机械网供稿,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明原稿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d1cm#page#
诊断设备管理
周馥隆:的确如此,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施工,设备管理遇到了很多类似和极具个性的问题,针对遇到的问题,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应有哪些创新?
徐玉青:现有的设备管理模式是对项目管理提升的一个死角,亟待触及、改革,代之以“以经营的理念运营管理境外施工设备”。将设备运营管理从项目上解放出来,跳出项目走进市场,经历风雨,才能健康发展、茁壮成长,更好地为项目服务。新模式下,各境外工程总承包单位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集中设立设备站,面对自有工程项目和当地市场经营设备租赁。区域内各项目部不再直接运营管理设备,而是以内部租赁的形式从设备站租用设备。
以经营的理念运营管理境外施工设备这种新的设备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设备站作为长期运营的机构,扎根于当地市场,利于本土化发展,这样才能确保设备站在当地的长期生存。二、确保了设备管理的连续性。三、减轻项目对设备管理的人力投入、一次性资金投入,有利于项目做成本规划,设备使用成本可控度增大。四、能充分激活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他们也将有更多与各品牌设备制造商和业内人士进行沟通互动的机会与动力。这将大大开拓设备管理者的视野,有助于企业培养真正的综合型国际人才。五、设备规模提升,增强了设备站的话语权,这样将从多个方面降低设备管理成本。六、在该模式下,设备运营也能向施工承包企业承接工程项目一样,行大道、办大事。相信这将是中资企业境外经营收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七、设备站在当地的扎根和影响力的增大,不仅能很好确保项目的实施,同时也将为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当地开拓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八、该模式使设备站与品牌设备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可能,可以开拓各种可能的新的合作模式。同时,各品牌设备,特别是国产品牌设备,也能够借助施工企业在境外的资源,扩大其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设备站与设备制造商的合作,为设备制造商在当地建立售后服务点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同时售后服务点又将反哺设备站,形成良性循环。将信誉好、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国产工程机械设备推到国外市场,也是国内这些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国有企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朱建国:在已往的境外施工项目上,往往会发现配件库存很多,而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国内错发或者重复发送的配件。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施工企业应该在设备管理方面做好下面几点:一是设备资料管理两边(国外项目,国内采购)同步走,以便在设备配件采购上按照配件号查对。二是配件申报和采购人员专业化,减少配件误报误购。三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化申报采购,对一些难把握的配件,实行拍照说明和视频说明,以图例做样品。四是要建立申报采购及时反馈制度,杜绝重复采购和无序采购。先报先购、急件先购。
雒红卫:根据我们在海外施工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我建议在海外施工的企业应强化设备资源的配置策划,自购、租赁、分包方式并存。在设备采购时要注重设备品牌和市场占有率,确保维修便捷及处置优势。海外施工的企业应组建自有机械保障力量,配备中方操作、维修骨干。项目层面上应灵活、合理调整设备保有量,动态应对投资经营压力。
设备去留依据
周馥隆:在海外施工结束后,施工企业都面临设备的处理问题,是直接运回国内?还是转场到新的工地?对设备如何处理大家有哪些看法?
徐玉青:工程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经济评估,决定设备的去留。对于没有使用价值的设备,坚决处置;对于没有后续使用预期的设备,根据当地市场行情,选择出售。对状况好的设备进行维护封存。
朱建国:鉴于目前海外项目情况,各公司通常根据自身情况区别对待。常见的处置包括转入下一项目继续使用、变卖折现以及闲置兼出租。
雒红卫:如有后续项目,可持续使用。如果1~2年以上没有接续任务或放弃市场,一般可就地变卖或竟标拍卖。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独家向第一工程机械网供稿,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明原稿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d1cm#page#
施工企业和设备供应商的内功修炼
周馥隆:随着海外工程量的增加,为适应海外工程的需要,施工企业在设备采购和管理方面应做哪些改进和提升?
徐玉青:增强采购的集中度,扩大采购话语权,与设备供应方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制。
朱建国:施工企业首先应该重视人的因素,配备一个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是首要条件,在团队中有各自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提升企业设备采购和管理的基础。其次还是人的因素,加强使用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做到自觉主动保养,有效监督执行。最后才是完善制度条例,做到赏罚分明,透明公平。我之所以强调人的重要性是因为我觉得人更胜于制度,凡事必先有人治才谈法治。
雒红卫:海外所需设备由于采购供应的程序环节多、物流配送周期长,因此在海外施工前应加强前期调查策划,明确选购设备的主要品牌,同时简化采购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应允许境外设备租赁、折旧条件和方法应因地制宜;对设备的处置应掌握市场时机、机动灵活应对;加强中方操作、维修骨干力量是保证设备可持续使用的基础。
周馥隆:为了更好地服务在海外施工的企业,最后请大家给国内的设备供应商提些建议。
徐玉青:国内设备供应商应与海外施工企业加强交流、增强互动,以施工企业的海外市场为依托开拓海外市场,加大海外市场售后服务的支持力度。
朱建国:面对不断走出去的施工企业,国内设备供应商应该借此良机大胆走出去,既可借此平台,实施跨境经营,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又可协助国内施工企业,保障生产。应和已经跨出国门的大型企业广泛建立协作同盟,既保证了施工企业生产又开拓了稳定的需求市场。在完成上述两点后国内设备供应商还应该不断设点带面,逐步建立国外销售服务网点,最终走出国门,实施海外市场占有。
雒红卫:要提高出口设备的配置和质量,确保技术安全、环保、可靠。为施工企业培训或配备维修提供保障力量,建立便捷的保障渠道。扩大境外影响,培育项目所在国(地区)的代理服务力量。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