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深中通道主线贯通!
岭南冬日,天朗气清;伶仃洋上,烟波浩渺。11月28日上午,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完成浇筑,由中国中铁旗下中铁隧道局、大桥局、工业参建的长达24公里的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跨越碧波万顷,从深圳前海和中山马鞍岛伸出的“手”,历时7年终于紧紧握在了一起。 深中通道动态示意图 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采用“西桥东隧”方案,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工程,也是“深莞惠”与“珠中江”两
岭南冬日,天朗气清;伶仃洋上,烟波浩渺。11月28日上午,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完成浇筑,由中国中铁旗下中铁隧道局、大桥局、工业参建的长达24公里的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跨越碧波万顷,从深圳前海和中山马鞍岛伸出的“手”,历时7年终于紧紧握在了一起。
深中通道动态示意图
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采用“西桥东隧”方案,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工程,也是“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的唯一直连通道。
“一体两翼”,实现互联互通
从中山马鞍岛出发,深中通道的工程节点自西向东依次有中山大桥、伶仃洋大桥、西人工岛、海底隧道和东人工岛,接入在建的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侧接线。
深中通道“一体两翼”,实现互联互通
中铁隧道局承建了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全岛陆域面积34.38万平方米,相当于48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岛上设隧道工程、救援码头、供配电配套用房及相关附属配套设施。其中,隧道工程包括长480米的堰筑段隧道、长855米的岛上主线隧道,以及实现交通转换的4条匝道隧道。
作为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东人工岛采用了“一体两翼”的布局,与海底沉管隧道相连接,并实现项目与广深沿江高速等路网的高效顺畅衔接。
未来,经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可东往惠州、深圳龙岗区,西往中山、珠海,北往广州、东莞,南往深圳前海合作区、香港方向,充分发挥项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推动大湾区主要城市间一小时生活圈的形成。
“穿针引线”,架设海上飞虹
深中通道海上段非通航孔桥长约11.4公里,共需架设钢箱梁138片、混凝土梁155片,规模体量大、质量要求高。
深中通道海上段非通航孔桥长约11.4公里
中铁大桥局承担了这些桥梁的“制运架”任务。深中通道箱梁架设运输线路长、穿越航道多,且取梁、运梁、移梁及架梁均需特定潮位方可进行施工,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为圆满完成施工任务,中铁大桥局打造了深中通道“智慧梁场”,全面推行自动智能化、工厂化及装配化的建设理念,应用物联网+、BIM及信息化等技术,实现模板自动化、钢筋部品化及混凝土生产智能化,打造的国内最先进的梁场。
海上架梁施工专用起重船“天一号”工作中
架梁施工中,中铁大桥局采用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创单体船型结构、全电力推进的海上架梁施工专用起重船“天一号”,最大起吊重量为3600吨,无需辅助船舶,即可独立完成取梁、运梁和架梁工作。
深中通道海上箱梁种类多,吊高达64米,要求“天一号”的架梁吊具适应5种类型的箱梁,中铁大桥局通过多方面的设计验算,设计制造出重达550吨的吊具,既节省了材料,施工中又节省了人工,加快了施工进度。
“中国智造”,赋能“中国建造”
中铁工业旗下中铁山桥、中铁宝桥承制了该项目G05合同段和G04合同段钢箱梁制造任务,包括伶仃洋大桥钢箱梁、中山大桥、横门泄洪区非通航孔桥、西泄洪区非通航孔桥、浅滩区非通航孔桥、万顷沙互通匝道桥及附属设施,全长7.24公里,钢结构总重约18.3万吨。
项目建设过程中,中铁工业研究并应用 “跨海集群工程桥隧钢结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以智能制造信息化建设项目暨“一中心、三示范”规划为抓手,打造了以板材智能下料切割生产线、板单元智能焊接生产线、节段智能总拼生产线、钢箱梁智能涂装生产线以及车间制造执行智能管控系统为核心的“四线一系统”智能设备集群,使板单元制造智能设备使用率达到100%,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智能喷砂效率相比于传统手工喷砂效率提升5倍,全面提升钢箱梁制造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该成果荣获2023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桥面距离海面91米,主跨1666米,通航净空高度为76.5米,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高,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也是目前世界通航净空最高的海中大桥。面对挑战,中铁工业项目团队知难而上,以解决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易产生疲劳损伤等行业难题为突破点,研发了正交异性桥面板U肋双面埋弧全熔透焊接工艺,实现了U肋焊接的全熔透、无缺陷、可检测,一次检验合格率达99% 以上,较传统工艺大幅提升了钢桥面板的抗疲劳性能,保障了钢桥面板的质量稳定性。
深中通道作为国家重大工程,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次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将为粤港澳大湾区“A”形交通主骨架补上关键的“一横”。明年通车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从2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以内。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