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产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的中交天和“虹浦号”

AI摘要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盾构隧道智能化建造现场会,包括中国工程院何华武、朱合华、丁烈云院士等多名院士及相关专家表示,上海机场联络线工程11标,首次实现了盾构掘进由“人工为主、智能为辅”到“智能为主、人工为辅”的产业升级,标志着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超大直径气压泥水平衡盾构机“虹浦号”由中交天和自主设计研发 项目所用的超大直径气压泥水平衡盾构机“虹浦号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盾构隧道智能化建造现场会,包括中国工程院何华武、朱合华、丁烈云院士等多名院士及相关专家表示,上海机场联络线工程11标,首次实现了盾构掘进由“人工为主、智能为辅”到“智能为主、人工为辅”的产业升级,标志着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超大直径气压泥水平衡盾构机“虹浦号”由中交天和自主设计研发

超大直径气压泥水平衡盾构机“虹浦号”由中交天和自主设计研发

项目所用的超大直径气压泥水平衡盾构机“虹浦号”,由中交天和自主设计研发,总长114米,总重约3174吨,刀盘直径14.04米,应用了刀具光纤磨损检测及中交天和独有超长距离掘进不换刀(在高承压水粉砂地层可实现连续掘进7000米不换刀)等先进技术,创造了国内外同类装备的新高度,且国产化率达98%以上,不仅大幅度提高盾构机的适应性、可靠性及安全性,还为“虹浦号”在上海机场线建设中实现高效和智能化掘进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虹浦号”已掘进隧道3000多米,并创造了超大直径盾构机单日掘进32米的世界新纪录及月掘进650米全国最高纪录的好成绩。

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

“在城市深邃的地下,无需工程师人工决策、手动操作,重达数千吨、长达百米以上的盾构机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自动挖掘出一条条地铁、公路、高铁等隧道”是盾构机未来的发展走向,这也是所有盾构人最大的梦想。

要真正实现这一梦想,盾构机就必须具备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实现自主“巡航”掘进和管片智能化拼装的必备核心技术,两项技术还必须在同一台盾构机上成功应用等必备条件,才能最终实现盾构机无人驾驶掘进。届时技术人员只需在隧道外通过“看护”盾构机在“人工智能”控制下的自主掘进。

2021年4月,中交天和就已在天津地铁11号线开展了盾构的“自主巡航”(智能化掘进)应用,实现了作业人员隧道外操作盾构掘进;2020年12月,管片智能化拼装技术已在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项目“振兴号”盾构机上试验成功。据中交天和负责无人化掘进盾构机研究的吴志洋博士介绍:目前中交天和盾构机无人化掘进的核心技术日趋成熟,预计明年下半年首台具有自主掘进、自主拼装一体化的盾构机将研制完成,率先实现进入盾构机掘进无人化时代。

上海机场联络线工程全长68.6千米,从虹桥枢纽站出发,经过浦东机场,终到上海东站,设计时速160千米/小时,是国内首条与国铁网络互通互联的市域铁路示范工程。预计于2024年底建成通车,将实现虹桥国际机场与浦东国际机场快速联系,行程由原来的所需2小时缩短为40分钟。中交天和为上海机场联络线建设同时提供助力的还有与“虹浦号”“孪生”的“东方号”“明珠号”等超大直径盾构盾构机。

来源:中交天和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