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台氢燃料自卸车!同力重工正式“官宣”! 这一行业爆发在即!
工程机械设备是我国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2020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市场规模接近7000亿元,较2000年的500亿元增长了17倍。同时也是A股最大的赛道之一,在申万行业分类下,目前有458家A股上市公司。 相比于工程机械中的明星产品——被大家所熟知的挖掘机,在各类矿山开采及大型工程等行业所需的非公路自卸车,则属于工程机械行业中小众冷门的细分子行业。 但在这个领域里,中国企业后来居
工程机械设备是我国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2020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市场规模接近7000亿元,较2000年的500亿元增长了17倍。同时也是A股最大的赛道之一,在申万行业分类下,目前有458家A股上市公司。
相比于工程机械中的明星产品——被大家所熟知的挖掘机,在各类矿山开采及大型工程等行业所需的非公路自卸车,则属于工程机械行业中小众冷门的细分子行业。
但在这个领域里,中国企业后来居上,做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品,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输车辆——宽体自卸车,在大型矿用自卸车和普通自卸车之间兼具了成本的经济性和性能的稳定性。
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行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行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首创非公路宽体自卸车设计规范及标准,是国内首家研发、生产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的专业化企业,目前市场占有率接近40%左右。
2015年12月14日,陕西同力股份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转让,2021年2月22日晋级新三板精选层,11月15日平移至北交所成为首批上市公司。
日前,新三板万里行调研活动走进同力股份(834599),探访位于西安的公司总部,走访参观生产车间,深入到正在建设中的非公路自卸车及全路面矿用车制造基地,了解募投项目最新进展。此外,还与公司高管和行业专家展开对话,深入洞察最新行业动态和市场先机。
逾3万台宽体自卸车入市
新三板万里行调研团来到古城西安,同力股份总经理许亚楠带领投资者穿梭在生产车间的参观通道,对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的制造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
“进入这个车间,首先我重点要跟大家解释的是,同力重工不是一个简单的改装车生产企业,我们是一个整机生产企业。很多公司来参观之前都以为我们可能是买来一个底盘,改装了一个货厢。不是的!我们的产品都是自有技术知识产权独立开发研制出来的产品,我们的生产是从底盘一直做到上装,是一个完整的整机。”
据许亚楠介绍,自2005年成立以来,同力股份就坚持“做中国最经济适用非公路用车”。宽体自卸车是结合了重卡和工程机械技术基础通过系统设计制造的自卸车,属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新兴产品,相比传统自卸车有较大的经济性,在我国非公路用自卸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在同力股份研制出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前,矿山作业主流用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进口的大吨位矿车,以卡特和小松等知名企业为主的。因为产品价格高昂,售价基本上千万,每年进口数量仅两三百台;另一类是公路重卡,广泛被使用在中小型规模的矿山,总规模大约在50000-60000台,这也是同力股份一直致力撬动的存量替代市场。
非公路宽体自卸车
同力股份副总经理杨建耀表示,“从成立到现在这十几年时间里,我们销售到市场的宽体自卸车大概有35000台,主要替代的就是公路重卡。因为它在矿山里面优势确实比较少:不安全、拉的少、故障率高、出勤率低,给用户带不来太多价值,所以这一块是向下替代;那向上替代方面,我们希望能够替代100吨以下价格很高的刚性系列矿山车。”
非公路洒水车
2006年同力股份的第一批产品在鄂尔多斯批量销售,2011年公司税后净利突破亿元。截至目前,除了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同力股份还生产坑道车、洒水车等各类产品,但超过90%的收入仍来自宽体自卸车。以2020年为例,全年27.37亿元收入中,宽体自卸车贡献了25.02亿元。
“宽体自卸车真正诞生的时间并不长,到今年也就是16年左右的时间。这个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这个技术水平,在各类露天矿山开采及大型工程的生产施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亚楠表示,目前同力股份研发生产的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核定载重量为50~80吨,主销的70吨级宽体自卸车,填补了国内矿用车承载60~90吨级之间的市场空白。
非公路自卸车行业产销两旺
非公路自卸车具有“大产品、小市场”的特性,行业的繁荣与否与实体经济相关度极高,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行业的特点,产能供给与行业景气度有很大关联。
前一个行业周期波动从2012年开始,彼时国家经济转型,依靠传统资源开发拉动经济的模式趋于下行,导致煤炭需求量下降、煤矿减产,进而影响对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等工程运输机械产品的需求,宽体自卸车行业进入调整期,众多企业纷纷退出市场,规模以上企业仅剩几家。
“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有一个8-10年的跨年度周期。除此之外,年内也有一个周期,每年的3-5月份会形成上半年的高峰,9-10月份形成下半年的小高峰。”许亚楠指出,目前非公路自卸车行业处在一个比较好的时期,行业呈现产销两旺态势。
同力股份总部所在的西咸新区生产基地年产能约4000台,平均日产能达到25台。公司认为随着业务的逐年扩张,目前的生产能力已无法满足市场和公司发展的需求。
今年同力股份通过在精选层公开发行募集资金5亿元,其中募投项目中有2.86亿元投入非公路自卸车及全路面矿用车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募投项目中的西坡基地距离同力股份总部七八公里路程,占地227亩,建成后建筑面积为7万多平方米,还有辅助面积2万多米平方米,可年产6000台宽体自卸车,300台矿用车。
在募投基地现场,许亚楠对投资者说到:“我们这个工厂建成后,不单是宽体自卸车行业产量最大的单厂制造能力的宽体自卸车制造基地,也是将作为工程运输机械的技术中心,具备最高试验验证能力的一个技术中心,将会大幅度地提高我们公司的生产规模和制造水平和我们产品的质量等级。”
据许亚楠介绍,西坡基地将争取在明年上半年达到产能的设计规模,短期内两大基地会同时生产,“目前主产能还在老基地,明年这边逐步实现产能达产后,上半年争取能够批产,然后再用一年达到老厂区现在的制造能力,产能肯定是要逐步的迁移过来。”
首台氢燃料宽体自卸车研制成功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车辆工程学科负责人余强表示,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和公路运输车辆在技术路线上有本质的区别,但新能源车替代是两者一致的趋势。
“电动车是宽体自卸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因为在矿山里面不是上坡的话就是下坡,如果采用传统的动力车的话,那么上坡需要发动机提供动力,下坡过程中需要通过制动把势能转换成的动能消耗掉,这样的话就会有大量的能量损失。但是如果采用电动方式,在上坡过程中用电驱动,下坡可以通过电机制动发电制动这种方式进行能量的回收。”
余强还提到,矿山作为宽体自卸车的主要应用场景,同样很适合用来拓宽无人驾驶系统的使用场景。“在特定环境下实现无人驾驶相对来说技术难度会小一些,而且一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比如说无人值守的码头、无人值守的矿山,因为它的线路相对比较固定,道路干扰比较少,控制起来是比较容易的。”
身为处在一线市场的产业人士,许亚楠也持有相同观点:宽体自卸车未来将沿着大型化、智能化、新能源的方向不断推陈出新。
“一个是新能源,目前主要是电驱的,我们也在探讨像氢能、天然气等清洁燃料;那么另外一方面也在朝着智能化发展,就是无人驾驶。我们公司的无人驾驶的车队已经稳定运行了两年左右,还在继续完善。”
11月24日,同力股份公告称,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和研发氢燃料电池在纯电动宽体自卸车辆上的应用,依托现有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研发优势,研发试制了首台氢燃料增程式电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公司始终重视新产品研发,如果氢燃料电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研发成功,公司将继续在宽体自卸车新产品方面保持领先。
同力股份提醒道,新产品研发时间较长,目前公司已完成首台样车试制,尚需工况测试,后续研发测试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在无人驾驶方面,同力股份目前具备非公路运输车辆无人驾驶全系统的设计能力,包括整车线控化基础平台的设计和生产、传感器感知、数据计算和决策、控制执行系统信息管理等专业能力,并已推出可实际运营的非公路无人驾驶自卸车的成组样车在矿区进行试用。
“除此之外,宽体自卸车发展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大型化。从我们首次开发宽体自卸车以来,产品的承载能力已经从35吨提升到了目前最高的80吨级承载。而且从需求端来看,随着矿山的集约化生产,矿山规模的扩大,大型化的产品需求非常旺盛。”许亚楠补充道。
从制造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
10月27日,同力股份披露了三季报,公司业绩进入爆发期。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08亿元,同比增长193.6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089.89万元,同比增长120.5%。
回顾同力股份最近三年业绩,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2018 年度、 2019 年度、2020 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 20.04亿元、25.38亿元、27.3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88%,净利润分别是 1.61亿元、 2.44亿元、3.3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4.50%。
许亚楠对未来的市场增长保持信心,他表示宽体自卸车的市场规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主要来自于非煤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增长。从量上来讲的话,我们相信行业在目前的规模上还有将近一倍的成长是可以预期的。
“实际上很长时期内我们主要聚焦于露天煤矿,但是现在非煤市场已经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市场,而且是快速增长市场。”许亚楠表示,由于环保的需要,河道开采砂石已经禁止了,现在不断产生大型的砂石骨料矿山,那么这又是宽体自卸车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
除了非煤市场的机会,海外市场也被同力股份寄予厚望。许亚楠强调,公司宽体自卸车从2010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连续10年的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受疫情,大宗材料价格持续普涨,以及供应链受阻等原因影响,经济活动面临承压。传统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成本面临快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成为新的突破口。
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同力股份正在从运输方案和设备供应商向整体方案提供商转型,积极开展总包服务、租赁等新业务模式。
“我们虽然是个制造型企业,其实我们近几年还在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有一个子公司叫做西安同力,它实际上就是在做后市场,围绕着设备的运行、保养、维修、大修再制造这些来开展业务,体现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们不是简单把产品卖给用户,然后由用户去使用去维护,将来再去处置。”
许亚楠认为,如果能够参与到用户使用设备的整个环节中,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是提升用户对于产品使用的价值,我们做了尝试,而且现在已经取得了成效。
“西安同力从成立以来一直是处在盈利状态,随着我们进入精选层,得到资本市场和经营环境各方面的支持后,我们现在正在努力扩大西安同力这方面的业务,开展带有总包服务的经营性租赁这样的业务,包括后市场的耗材,我们都在做这方面的业务。”
着眼未来市场扩张和企业长远发展,许亚楠总结了两个关键点:一方面是推进长期技术发展,另一方面是朝着产业链的下游发展,嵌入到用户的价值链里边深耕。
(来源于全景财经)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