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走近卡特彼勒基金会在中国支持的环境保护项目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动物流离失所,人类的生存家园也备受威胁。气候变化对我们影响之大,不仅关乎人类的未来,也决定地球是否宜居。因此,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以“气候行动”为主题,旨在唤起大众气候意识,抓住“零碳未来”的机遇。 一直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卡特彼勒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创造“绿色价值”,为“气候行动”做贡献。多年来,卡特彼勒基金会始终支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协助推进在中国的一些减少碳排放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动物流离失所,人类的生存家园也备受威胁。气候变化对我们影响之大,不仅关乎人类的未来,也决定地球是否宜居。因此,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以“气候行动”为主题,旨在唤起大众气候意识,抓住“零碳未来”的机遇。
一直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卡特彼勒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创造“绿色价值”,为“气候行动”做贡献。多年来,卡特彼勒基金会始终支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协助推进在中国的一些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的环保项目,让可持续进步成为可能。今天,就让小编带你了解一二。
减排低碳,守护城市蓝天——“可持续及宜居城市”项目
卡特彼勒“可持续及宜居城市”项目
卡特彼勒基金会从2012年起支持世界资源研究所开展为期五年的“可持续及宜居城市”项目,以更好地应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气候变化、能源、交通和水四个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在原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项目在中国成都市和青岛市进行试点研究。
经过5年的研究分析,世界资源研究所与多家机构合作共同发布了二十余份项目报告和一系列的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测算工具和方法,针对中国城市的规划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撑方法或工具,同时就所识别的减排重点领域引入专门的行业分析方法,为编制城市低碳规划提供了基础性的参考资料及方法学指南。这些在中国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将为面临同样问题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宝贵借鉴,助力各国家和地区政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让生命之源焕发新机——“故乡的河”清洁行动
“故乡的河”清洁行动
卡特彼勒基金会从2018年开始支持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故乡的河”清洁行动。解决农村污水直排问题,帮助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并提升相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
第一个“故乡的河”清洁行动在河北省丰宁县潮河流域开展。潮河是北京市饮用水的供给源头之一,隶属“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承德。在此建造适宜农村的污水综合处理系统,帮助河流的净化和农村环境的改善,解决了河北省移民村约1000名村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潮河的问题,提高约60平方公里潮河流域的水质,保障农业灌溉水源及饮用水安全。此外,当地毗邻平顶山国家级保护公园,改善的水环境及其配套的陆上园林景观让当地居民能更好地利用起旅游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打造可持续发展特色乡村。
2020年“故乡的河”清洁行动在吉林省蛟河市继续开展
今年,“故乡的河”清洁行动在吉林省蛟河市继续开展,计划在原有天然洼地基础上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帮助恢复自然湿地的生态作用,同时改善约60平方公里蛟河流域的水质,并为当地提供工作机会,利于当地发展环保友好型旅游产业,助力绿色乡村振兴。
经济价值与绿色价值兼收——“生态扶贫公益林”示范项目
卡特彼勒基金会自2011年开始持续支持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开展“公益林”项目。在“生态+扶贫”的理念之下,选择“生态脆弱+收入较低”地区,通过指导当地农民建立合作社,用生态环境友好的方式种植适宜当地生长、销售的经济果木,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项目所在地的农村社区居民收入。
“生态扶贫公益林”示范项目
截至2019年底,“公益林”累计在中国植树38万余株,固碳量达到每年5万余吨、释氧量达到每年3万余吨。“公益林”每年可为村民创造7800个工时,尤其是在典型的“空巢村“,项目为留守老人和妇女提供务工机会,妇女劳动力占比超过65%。
目前,项目依托各地20多个村民委员会和合作社,已建设生态经济果园1000余亩,栽植各类果树10万余株,帮助1200余名农民转变经济来源,由种植低收益的传统农作物稳定过渡到高收益的果实种植和销售,年收入获得翻倍增长。
未来,卡特彼勒还将继续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携手守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其实,你我都是环保的主人公,少开一次私家车,多拧紧一次水龙头,点滴之行,终能汇成伟大之举。
平时你会如何守护地球环境呢?留言区一起分享吧~
(本文来自卡特彼勒中国)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