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场有望与2019年持平,工程起重机高质量发展需打好“两化”攻坚战

AI摘要

2019年12月6日,工程起重机行业制造领域和应用领域6大巨头聚首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起重机分会年会,围绕“战略定位”、“两化攻坚”和“趋势预判”3个关键词,对工程起重机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度探讨。 从左到右:(主持人)太原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津贴科技专家 徐格宁/(嘉宾)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史先信;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副总经理,中起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王国华

2019年12月6日,工程起重机行业制造领域和应用领域6大巨头聚首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起重机分会年会,围绕“战略定位”、“两化攻坚”和“趋势预判”3个关键词,对工程起重机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度探讨。

从左到右:(主持人)太原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津贴科技专家 徐格宁/(嘉宾)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史先信;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副总经理,中起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王国华;中联重科助理总裁、工程起重机分公司总经理罗凯;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国务院政府津贴科技专家贾金廷;三一集团副总裁、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新良;山东海湾吊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利民

从左到右:(主持人)太原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津贴科技专家 徐格宁/(嘉宾)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史先信;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副总经理,中起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王国华;中联重科助理总裁、工程起重机分公司总经理罗凯;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国务院政府津贴科技专家贾金廷;三一集团副总裁、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新良;山东海湾吊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利民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实录整理:

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做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高质量发展要将质量、技术、成本和服务做到极致。

太原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津贴科技专家 徐格宁

太原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津贴科技专家 徐格宁

徐格宁(主持人)今年市场火爆,斐然业绩令人瞩目,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出发,请总结2019年的成绩,分享2020年的规划?

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史先信

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 史先信

史先信:2017年12月12号,习近平主席到徐工现场进行参观指导,明确提出了我们的发展要朝着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应该是综合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是研发的可靠性。研发是第一关,现在很多问题都是在研发的过程中产生的。研发过程的实验、验证是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基础,没有可靠性的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从研发端到制造端,我们追求的是一致性,经过我们的产业线,出来的产品都是一致的,质量是合格的,是满足要求的。

产品到了市场,用户在使用的时候要在各种情况下安全可靠地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质量发展体现着可持续性。今天工程机械行业是重复的市场竞争,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是要注重技术创新,加大投入,集中创新,这样来引导我们的行业良性发展,而不是靠一些不正常的竞争。

做可靠的产品,就需要下大工夫,好好运营一下。只有这样,企业、行业,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副总经理,中起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王国华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副总经理,中起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王国华

王国华:中起运公司是中石化重组来的,由原来几家施工企业、机械吊装运输公司重组,总体上生产经营情况还是良性发展,每年持续稳定的增长,营业额、利润情况和服务都得到了业内的认可。

安全是这个行业的第一要务,对于我们来讲,怎么样能够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保障安全,是一大要务。这里面除了设备的安全以外,操作人员的水平和对机械性能的了解与设备制造厂家、配件提供者是分不开的。

吊装运输行业,大家都知道这两年市场比较火,各家都比较忙,对于我们来讲,按照集团的要求走向了三化:专业化、国际化、资本化。专业化要有专业化的人才,这两年吸收了一部分社会人才;随着整个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各行各业的发展,在装备上做了一些研究;没有技术引领,这个行业可能也不行,所以在技术方面我们投入很大,后面还要继续追加投入。关于资本化,这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中起运作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也在研究后续怎么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合作。

中联重科助理总裁、工程起重机分公司总经理罗凯

中联重科助理总裁、工程起重机分公司总经理罗凯

罗凯:2019年市场处于整个历史的高端,工程起重机会达到470亿元的规模,超过2012年时300+亿元,这轮周期的增长是巨大的。

主机企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我个人认为产品要继续维稳,一定要把产品做到极致,这是我们坚持不变的真理。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呢?就是要把技术、成本、质量和服务这四个要素做到极致,这是对企业本身负责,也是对客户、对行业的一种责任和态度。我们原来多快好省,埋头猛干,不停地往前奔跑,这10~15年,通过大家的努力,国内市场进口的起重机基本很少,这是制造商和我们的客户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把智能制造和产业的互联物联进一步升级,产品和数据要再完善,市场要再改善,这是我们未来十年努力发展的方向。

关于产业方向,这也是我们致力于把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未来10年投资一千亿元,打造一万亩产业园,用最新的发展手段,实现从智能制造到产品本身的升级,包括远程服务。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国务院政府津贴科技专家贾金廷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国务院政府津贴科技专家贾金廷

贾金廷:中核机械应该说是国内从事工程吊装的龙头企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起重机产品目前都有,3000吨级超大型吊车占有率在国内第一。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淀,中核机械现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经营能力和管理体系,我们能够提供涵盖吊装、运输、设计、制造、技术咨询一体化的整体服务和解决方案。当然,这些都离不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各位厂家对中核机械的支持。我们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看到了国产起重机在设计、制造、技术、质量上的全面提升,各位主机厂,乃至整个行业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关键工程作出的巨大贡献,提供的强大便利。

中核机械是为了中国核工业发展组建的,我们的定位就是为中国核工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从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来说,是做吊装运输的整体服务提供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吊装企业。

1111

三一集团副总裁、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新良

三一集团副总裁、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新良

孙新良:三一这几年在做什么?特别是这两年,我们首先是要实现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在集团要做各个板块筛选的推动。

一个是制造资产化,现在三一正在建全球性重大工厂,包括结构件的生产和安全调试,基本都要实行数字化。

第二是产品的设计制度,为了吊装的规划和管理,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方便,未来我们这些行业的大咖,能够全方位地做得更好。

第三是智能化的设计,智能化的产品必须通过智能化来实现。要通过各个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过去我们拿产品到野外做实验,现在我们是通过智能化的设计去解决。

第四是智能发展服务,未来的服务会更加快捷。三一每年都要组织全国的服务万里行。此外,在研发合作方面,大连理工、清华、浙大等院校都是三一的合作伙伴。

还有开放,我们的产品是为客户而设计,我们会邀请全国的大咖们一起参与我们的设计。

三一的产品需要很多配套服务,没有配套企业的支持我们也做不好,一些新技术、新的零部件要用数字技术来发展。三一一定会为客户创造更好、更稳定的产品,为行业制造出更好的工程装备。

山东海湾吊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利民

山东海湾吊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利民

于利民:高质量发展,企业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企业的战略顶层设计,你要干什么。第二,运营质量。第三,人才培养。

现在这个行业已经从大乱走向规范化,但问题仍然存在,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

海湾吊装每年要投资价值1000多万元的设备,用户培养技术人员,一年多培养四批,每批30人。吊装生产厂家应该对培训质量把好关,使用单位也应该规范地使用这些吊装机械。现在全国有1400—2000家吊装企业,真正自己培养人才或者驾驶员的企业好像还没有。我们也欢迎不管是生产厂家,还是经销商伙伴们,只要大家愿意,海湾一定会提供这个方便,培养我们的技术,规范我们的操作人员,让他们少出事。

第二,行业发展到今天,有500亿元的销售额,蛋糕有多大呢?500亿元的蛋糕1000多家企业去分,加上每年的增量产品,利润并不丰厚。而在成熟市场,吊装行业属于高危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希望大家把好运营质量。这个行业对民营企业来说回款很难,中央三令五申不能欠民营企业的钱,真正落到实处着实不容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d1cm#page#

“两化攻坚”重在落实,补短板、养人才、国际化、智能化是关键

徐格宁(主持人):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的攻坚战。这里提到的“两化攻坚”同时强调了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实施推进工作,在座的企业家们是怎样思考和行动的?

王国华:对于企业来讲,特别是对用户来讲,我们应用得比较多,但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差了很多。从整个国家产业结构来看,真的要强底板补短板,无论是制造企业、配套厂家还是用户,都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制度的优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供给侧改革也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好,更多的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作为中国的制造企业,要善于就国产和进口进行对标,同时要明确对标完以后怎么创新。这个创新不能是凭空,不能是空中楼阁,更多是通过应用环节的需求来引导整个产业的升级。

我们长期使用车辆的过程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会相应地给厂家提一些建议,希望制造厂家积极回应。我们提出的问题就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改。这就是商机,既然有需求就一定需要供给,有供给就是商机。

第一,要强底板,把好的东西补强,把目前短板补齐。对标国际上先进的制造厂家,在哪一方面比我们强,对标之后开始加强产业链的补强,这是第一个。

第二,独立自主加开放合作。产业集合能力不比别人差,特别是我们有强大的市场规模做后盾。同时,不得不面对,在基础材料上,问题研究的详细程度上,还有响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与国外存在的差距,还是需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用智慧提高我们的制造能力。

第三,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需求来带动供给侧改革和提升。无论是制造厂家、配套厂家还是给我们提供服务的厂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走出国门,带动整个中国装备制造走向世界,让中国人的技术和能力能够在国际上有所体现。

贾金廷:中核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责任、安全、创新、协同。集团的责任是做大做强,作为中核集团下属专业公司,要发挥我们自己的力量,核工业一直强调安全,安全始终是我们第一考虑要素。另一个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机构改革,来实现健康发展。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远程控制,公司的远程监控和管理需要联合起来,通过对操作、安全的管理来保证整个吊装作业的规范。

还有资源的合理配置,今年开始核电市场开始复苏,我们3000吨左右的起重机现在有7台,可能明年还需要增加。

于利民:民营企业这几年蓬勃发展,最大的瓶颈还是人才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把人才的标准降低到机手了。各个主机厂家不知道你们想过没有,每年把大量的设备投放到市场上以后,有多少合格的操作手来操作你们的设备?我们不是把这个设备卖到市场上就结束了,设备在市场上的应用也要提到重要议程上来。

海湾吊装现在培养了四批技术人才,,也希望行业协会和主机制造厂家能共同去做这件事情,为行业培养出更多能安全、规范操作设备的人员,让我们的设备不光造得好,还要用得好,让我们这个行业少出安全事故,这也是对国家的一种贡献。

131

孙新良:第一,无论是技术从材料还是核心的配套以及人才,要做好自己基本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基础,没把自己的板块做好,想走得更远或者更快不太现实。

第二,中国工程机械技术进步非常快,成本低,这是我们的优势。成熟市场的吊装行业比我们发展得更久,他们的一些发展理念很值得借鉴,我们如何对标,尽快提升自己存在的不足,如何来补强,这是需要我们制造企业尽快解决的问题。

第三,国际化。全世界有70亿人口,中国只有十几亿,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要加强国内市场的培育,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更快更好地进步。未来的吊装用户越来越专业化,专业化以后对二手设备的出口和流动也提供了更多可能和便利。国际化板块应该成为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且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罗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条现代化攻坚,确实是企业和企业家面临的非常严峻的课题。

关于高级化,主机制造厂要根据产品的周期,从设计、制造到出厂有相对完整的一套更加适合于市场的理念。产品周期和寿命很长,是高级化的重要方面。很多零部件企业是由个体逐步进行改造形成的,未来,企业更需要进行改造升级,要对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改造有相对大的投入。主机厂对于产品的定位和市场的需求,产出、投资、回报和性价比要高,让投资者得到更高的回报。这就需要把产业升级全面协同,使之深化,包括高效、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大家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所有先进的理念、高端的设备、优秀的工艺,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来做,仍然是不行的。要把人的高端思维培养成符合产业升级的高端,要把产品做得有灵魂,有灵魂的产品和高端的人才结合在一起,才能打造完美的生态链,才能实现高端化、高级化。

史先信:目前行业产业的发展阶段,是将产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和市场国际化合在一起。要做到高端,这个高端不一定是多高大上的问题,而是要更好地适应市场,满足用户需求,体现出它的价值。

从制造的角度来讲,现在是制造智能化,要实现制作过程的可追溯、可控,使我们一致性的保障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2016年以来,徐工重型系统推进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建设,现已进入攻坚阶段,到2020年一个涵盖9条生产线、3个车间的全新智能工厂即将面世。预计明年这几条线都能投入运营,届时,效率提升、劳动强度下降,人工成本降低等需求都将得到实现。

我们的定位是实现市场国际化,并且已经进入北美、欧洲这些高端市场。高端化应该这样体现,起重机行业发展了几十年,基本建立了产业配套体系。这其中,主机企业带动了行业的发展,特别是配套体系的发展。现在这些企业都是国际化配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产业链会越来越好。

从后市场来看,用户走到哪儿我们就服务到哪儿,并且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手段,随时进行服务。相信通过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和国际化市场的开拓,我们的发展会越来越好。#d1cm#page#

2020年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有望与2019年基本持平

徐格宁(主持人):就行业发展趋势来讲,各位认为明年行业比今年是升还是降,请给出变化幅度的百分点?

王国华:我认为明年的市场还是稳中有升,但是升幅不会很大。产业结构转型,特别是供给侧改革以后,我们的市场面会越来越大,传统意义上的需求可能会有另外一个层次的提高。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和走出去的需求,国外是我们广阔的市场。

贾金廷:根据我们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2020年比2019年还是有一定的提升,核电每年增加不少,石化这一块增幅也比较大,预计到2022年风电和石化可能会呈下坡趋势,核电有一定的提升,但是不会出现大的提升。整体来看,2020年比2019年肯定是稳中有升。

于利民:国内市场的供需正趋向饱和,国外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今年最主要的因素是风电,风电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风电产业政策一过去以后,下一阶段的产业政策是什么?下一轮到底怎么做?实际上我们也很迷茫,我持谨慎态度。

113

史先信: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也很多,现在贸易战逐渐延伸到各个行业,影响不可避免,行业增速还在逐渐放缓,这种压力下判断明年市场应该是平稳发展。今年行业已经达到了高峰,超过4万台,庞大的市场存量下,没有强大的利好支持,行业发展就会有一定困难。像风电市场,成本能控制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会对行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接下来,国产工程起重机也会有一定的淘汰机制,政策的基础还处在研究讨论的阶段,政策出台以后对存量市场更新会有帮助。总体来说,明年升的概率比较大。

罗凯:我们认为国内市场是平稳发展,国外市场应该是有增长。按照以往经验,经过2012年大段位的需求后市场回归平静,今年下半年开始的大段位需求也是这样的,而且今年和去年也相对持平。即使存量市场相对比较饱和,在有稳定的需求和改革做支持的基础下,行业发展相对比较平稳。

孙新良:这两年工程机械整体向好,但也是有差异的。如果没有大的调整,过几年市场下行压力非常大。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