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湖南工程机械通往世界的多重密码

AI摘要

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老牌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湖南占4席;挖掘机、混凝土机械产销量居世界首位;产品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年时间,工程机械湘军实现了由弱到强、由国内到国际、由“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近日,中新社记者深入湖南工程机械企业,探寻这支湘军劲旅崛起的轨迹。 告别“洋品牌”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市场九成混凝土机械和挖掘机都是“洋品

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老牌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湖南占4席;挖掘机、混凝土机械产销量居世界首位;产品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年时间,工程机械湘军实现了由弱到强、由国内到国际、由“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近日,中新社记者深入湖南工程机械企业,探寻这支湘军劲旅崛起的轨迹。

告别“洋品牌”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市场九成混凝土机械和挖掘机都是“洋品牌”,液压件、泵车臂架等关键零部件无一不是“舶来品”。

面对堵在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喉咙里的尖利鱼刺,“敢为天下先”的工程机械湘军开始创新。

2001年,山河智能创始人何清华带队研发出小型液压挖掘机,成为第一家以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整机出口到欧洲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当时,因外资品牌冲击,国产挖掘机几乎没有。现在,仅山河智能的挖掘机在欧洲市场保有量就超万台,销售范围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73岁的何清华依旧坚守在研发一线。

三一重工更是花了整整9年时间让其挖掘机装上了自主液压件。“工程机械企业干不好挖掘机,就没有话语权。”三一集团董事梁林河说,去年前8个月,三一销售了32100台挖掘机,超越了卡特彼勒,销量排名世界第一。

三一重工技术创新带头人易小刚率研发团队成功研发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臂架泵车,打破了国外技术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此后更多次刷新这一领域的世界纪录。“湖南工程机械行业已建立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1个院士工作站。”易小刚说。

抢抓机遇为“中国制造”争地位

不在中国争地位,但要为中国争地位。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工程机械湘军在海外“掘”出一片新蓝海。

中联重科重点聚焦“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深耕东南亚和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已建立20余个海外贸易平台,10个备件中心库,海外超过120家的代理商销售与服务网点,覆盖全球重点市场。

三一成立“一带一路”战略小组,推进风电、矿产、港口、住宅工业化、油气化工五类优势项目“出海”,在海外完成美国、德国、印度和巴西四个制造型大区和亚太、拉美、南非、北非等六个销售型大区的全方位布局。

“三一70%至80%的销售市场在‘一带一路’这条世界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上。”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只有不断探索新领域、开发新技术,湖南工程机械才能真正在国际市场上站稳。

除了老牌巨头企业,崛起的“新秀”也崭露头角。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端隧道专用机械设备走进了巴基斯坦、越南、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泰富重装的产品已成为很多港口的标配。

智能化和特色化引领“中国智造”

在俄罗斯修建莫斯科西南环线地铁施工现场,5台来自铁建重工的盾构机正在作业。

“它可在当地零下30℃极寒环境下施工,创造了日掘进最高35米的施工纪录。”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说,铁建重工已成功研制了钻爆法隧道智能装备机群等超级地下工程装备,能有力助推中国超级地下工程实现智能化建造。

面对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湖南工程机械开始向特色化、智能化转型。

在湖南湘潭的泰富重装生产车间,几乎都是关着灯却能照常生产的智能化“黑灯工厂”,生产智能化率达80%,成品合格率99%;三一集团实现了业内领先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模式,5分钟可下线一台挖掘机;中联重科以4.0智能产品为载体,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连接设备、企业与客户,对经营模式进行了颠覆式创新……

如今,湖南官方正着力把迈入智能时代的工程机械“湘军”打造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