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落幕 盘点刘飞香代表的“铁建之声”
玉兰花开,春潮涌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于3月15日胜利闭幕。广大代表委员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同心共筑中国梦。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会议期间,国内外媒体多形式、多视角、多层次宣传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的成果,宣传广大代表委员参与国是、议程建言的风采,弘扬了主旋律,凝聚了正能量,画出了网上网下同心圆,为大
玉兰花开,春潮涌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于3月15日胜利闭幕。广大代表委员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同心共筑中国梦。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会议期间,国内外媒体多形式、多视角、多层次宣传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的成果,宣传广大代表委员参与国是、议程建言的风采,弘扬了主旋律,凝聚了正能量,画出了网上网下同心圆,为大会成功召开作出了突出贡献。
两会现场
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铁建重工在两会期间备受媒体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多次通过主流媒体发表履职建言,展示企业创新成果,传递铁建重工新时代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新国企形象。
下面,一起来盘点刘飞香代表的两会“媒体时刻”:
央视《新闻联播》
谈参会感受
央视《新闻联播》
在央视《新闻联播》的采访中,刘飞香代表抒发参会感言:“我们一定要开好这次大会,以实实在在的成绩,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
央视财经频道
谈产业发展
央视财经频道
在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的采访中,刘飞香代表表示,近些年,商务部在海外开展了中国工程机械品牌推广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了企业的海外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中国工程机械整个产业去年打了一个翻身仗,大量的工程机械出口,特别像地下工程装备,由过去的进口到填补国内空白,到反过来出口走向海外。
人民日报
谈创新发展动力
人民日报
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刘飞香代表说,应重点从供给端发力,尤其是从产品的设计、研发、高端制造等价值链上游着手,推出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产品,不断满足人们的消费升级需求。
人民网
谈制度改革
人民网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做客人民网两会访谈,畅谈“深化制度改革 构筑创新型国企”。 刘飞香表示,科技创新释放强劲动力,归根结底在于企业以管理为抓手,抓住改革创新工作的“牛鼻子”,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制度改革 激发企业活力
驱动中国铁建重工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刘飞香认为,是主动跳出既有制度的束缚,探索创新“三项制度”改革、组织架构改革、内控体系改革、卓越绩效考评等,不断推动企业科学运营、高效运转。他指出,决定企业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内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于改革创新,改革创新的目的是要持续打造和积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物竞天择、强者生存,是自然界的丛林法则。刘飞香表示,铁建重工遵循这一法则,制定了以优胜劣汰为基石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避免员工把行政职务晋升作为唯一通道,铁建重工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核心,构建起职务制、职衔制和技能制3种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引导员工跨岗位、跨单位(部门)循环流动,昔日迈四方步拼资历者,被倒逼成职业通道上的奔跑者。
构建现代化国企,除了激发人的活力,也要打通机构的活力。刘飞香表示,2018年底,铁建重工根据新的市场形势,对组织机构又进行了新一轮优化调整。一方面打破过去职能式与金字塔式组织架构,减少和取消研发、营销、服务、供应链等中心机构管理层级,将所属部门全部作为集团业务或职能部门,构建更加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在“互联网+ERP”的扁平化组织架构上,在有形组织架构基础上,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柔性化、平台型组织等扁平化架构。扁平化组织,并不意味着事无大小主次。在具体运转中,通过大部门制与小部门制相结合的职能互补模式,为在前线打仗的产品事业部和子分公司提供组织保障和快速服务。
构筑创新型国企 实现转型跨越
强化创新驱动,打造科技创新引擎,是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铁建重工从产业定位到技术创新,从研发机制到研发机构改革,趟出了一条创新驱动的新路子。”刘飞香说。铁建重工通过创新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实行研发项目制,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将不同专业、不同研究院的研发人员协同起来。并实行项目总设计师竞选制,通过项目制的自由组合,打造跨部门、高效率、开放式协同研发团队。
刘飞香表示,铁建重工不仅研发机制活,而且研发机构强,在技术中心的架构下,在行业内组建首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还存在许多柔性的项目组织,形成矩阵式、开放式的科研组织机构。此外,铁建重工逐步布局并形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八位一体”科技创新平台。
“12年跨越发展,虽然企业规模快速扩大,但有两个比例始终不变:研发设计人员占比不低于20%,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5%。”毫无疑问,这也是铁建重工创新驱动的显性基因,刘飞香强调。
加强国企党建工作是构筑创新型国企、引领转型跨越的重要内容。刘飞香表示,党建工作不是独立的,是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创新等具体工作之中的,好比人体血液、细胞,渗透到人体的各个部位。自“党建+”机制实施以来,铁建重工既较好地解决了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党建工作在推动生产经营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了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良性互动、双向提升。
新华社
谈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就在两会前夕,我国生产的盾构机“加丽娜”在莫斯科地铁环线工程中,创造了单班掘进21米的速度,刷新了当地地铁施工纪录。
“在智能化大潮下,只有不断应用新技术,主动升级产品,才能引领市场、掌握主动权。这就需要一种奋斗、拼搏的精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新华社的这篇新闻在《湖南日报》、《南方日报》、《辽宁日报》、《黑龙江日报》、《青海日报》、《云南日报》、《天津日报》、《重庆日报》、《广西日报》、《新疆日报》等12个省级党报和新华每日电讯上全文刊发,影响广泛。
新华社
“十年前,我国盾构机等高端地下工程装备还依赖进口。如今,我们开发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少产品和技术领跑全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
央广
谈地下空间规划建设
央广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在传统的城市地面空间拓展受到较大制约的情况下,发展地下空间、增强地下空间之间以及地下空间与地面建设之间有机联系,促进地下空间与城市整体同步发展,是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必要措施之一。”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建议,加快城市地下道路及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刘飞香表示,虽然我国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但是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建设发展需求旺盛但系统性不足、有关立法和规划制定相对滞后、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挑战”。刘飞香说,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及开发深度仍有差距,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潜力很大。
“如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日益提升。”刘飞香认为,在城镇化发展不断加速与生态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的双重约束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此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利于增加城市容量、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缓解交通拥堵、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显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刘飞香说。
“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将带来适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也为我国地下工程建造水平的提升、国产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带来契机。”刘飞香建议,加强对城市地下道路、地下空间系统开发建设的统筹规划。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地下交通、人民防空工程、应急防灾设施,并兼顾城市运行最优化和相邻空间发展的需要,对重点地区开展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设计,避免无序开发和重复建设,保障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为各种功能预留发展空间。
“地下道路系统优势明显,而且随着装备技术和建造技术的进步,建设成本将逐步降低。”刘飞香还建议对拥有500万以上常住人口城市的中心城区地下道路系统进一步调研,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和通行便利性,适度加大城市地下道路系统的投资建设力度,缓解大城市道路拥堵和土地资源紧张局面。
经济日报
谈民生就业
经济日报
在《经济日报》采访中,刘飞香代表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谈外商投资法草案
经济日报
“外商投资法草案与当前政府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精神内涵一致,改革的力度和开放的程度很大,充分体现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表示,这体现出我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积极对外开放的态度,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体现出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
刘飞香代表说,外商投资法草案采用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这一做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此举将极大提高投资市场的开放程度,有利于创造更加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未来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国际竞争更加充分的开放市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将在中国市场上与全世界的公司展开更激烈的竞争。”刘飞香代表说,这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市场与更多国际品牌同台竞技。
科技日报
谈企业创新成果
科技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近日向《科技日报》介绍,在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内,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条智能化磁浮轨排生产线实现量产,目前正在生产广东清远磁浮旅游专线工程的轨排供货订单。
光明日报
谈企业创新成果
光明日报
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首条智能化磁浮轨排生产线在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实现量产,目前正在生产广东清远磁浮旅游专线工程的轨排供货订单。这条生产线全长约500米,宽约18米,可实现轨排自动上下料、自动输送翻转、自动装夹定位、智能数控加工、在线智能检测、自动涂装以及柔性装配,填补了世界磁浮轨道设备智能化生产的空白。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生产线具有制造工序集成化、生产数据信息化、控制系统智能化的特点,通过流水线串联和并联式生产,采用单机多刀头机械加工、数控弯曲等世界先进加工技术,降低了工人70%以上的劳动强度,生产质量稳定可控,合格率达99%,加工效率大幅提高,年生产能力可达80公里。
磁浮轨排是承载磁浮车辆运行的线路装备,车辆通过悬浮在轨排上面实现平稳运行。传统的磁浮轨排生产需要人工吊装和装夹定位,采用单一设备单刀加工作业,生产耗时长,设备和人工占用多,制造精度及生产效率低,一根F型钢加工至少需要9个小时才能完成。通过智能流水线,单根F型钢加工不超过40分钟,相比传统加工模式轨排变形达到2毫米,智能流水线加工的轨排变形均控制在0.5毫米以内,且占用设备及人工少。
正在建设的清远磁浮旅游专线工程所需轨排约18公里,目前生产线已完成6公里的轨排生产任务。刘飞香介绍,清远磁浮线是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浮旅游专线,线路规划全长38.5公里,连接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和清远市。一期工程正线全长8公里,预计今年底运行,将成为继日本、韩国和长沙、北京之后的世界上第5条中低速磁浮运营线,为我国开创磁浮交通+旅游的产业新模式和推动磁浮交通建设推广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d1cm#page#
中新社
谈产品研发
中新社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湖南代表团7日下午向中外媒体开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新的部署,是装备制造企业新的奋斗方向。他建议加大超级地下工程装备研发力度。
刘飞香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川藏铁路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超级工程,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超恶劣的自然环境,二是超风险的地质条件,三是超常规的长大隧道。
“像川藏铁路这样的国家战略性超级工程现在越来越多,覆盖铁路、水利、公路、煤矿和国防领域,这些超级工程必须要用超级地下工程装备才能解决。”刘飞香表示。
2018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前5强有3家为湖南企业,全球工程机械行业50强中有4家湖南企业。对此,刘飞香表示,湖南机械产业集群优势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一是产品系列最全,有地上的、地下的、水下的;二是区域布局合理,主机企业主要在长沙,配套企业在全省各城市;三是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刘飞香说,60多年前,前苏联专家曾帮助中国修建北京地铁一号线。去年,铁建重工的5台盾构机出口到俄罗斯,助力莫斯科地铁建设,有效地缩短了建设工期,得到很好的评价。俄罗斯专家曾说:“以前是我们帮中国修地铁,现在是中国帮我们修地铁,这种变化很大。”
湖南日报
谈长株潭自创区建设
湖南日报
“10年前进口一台硬岩隧道掘进机要近4亿元,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相同设备只需要2亿元,质量更好,性价比更高。因为吃过亏,受过气,所以我们下决心走自主创新之路,最终成功打破了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和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回忆起这段往事,十分感慨。10年来,正是紧紧依靠自主创新,铁建重工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跑乃至部分领跑,50多项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多项产品填补全球空白,以铁建重工为代表的国产盾构机占领了国内90%市场,中国掘进机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
铁建重工走出的创新之路,正是湖南发力创新型省份建设,积极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生动缩影。
2017年,湖南出台《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全力将长株潭自创区打造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3年来,“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更加光芒耀眼,形成了“长沙·麓谷创新谷”“株洲·中国动力谷”“湘潭智造谷”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全球首列无轨列车惊艳亮相,全球首列时速160公里商用磁浮列车正式下线,“鲲龙500”采矿机器人、广域电磁勘探技术装备等新产品支撑“深海”“深地”探测。2018年,湖南斩获27项国家科技大奖,其中一等奖4项,绝大部分创新项目和成果出自长株潭地区。在刘飞香看来,长株潭自创区的建设,为湖南装上了创新“超级引擎”,直接推动了湖南创新型省份的成功获批。
“创新从不是孤立事件,需要良好的生态支撑。”刘飞香说,长株潭自创区构建起了开放、合作、互利、共享的创新生态,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正因为瞄准了长株潭独一无二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优势,2007年,铁建重工毅然落户长沙,并在短短10余年间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地下工程装备大规模定制化企业。
随着湖南创新型省份的加速推进,长株潭自创区的引擎作用将更加凸显。刘飞香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构建有利于首台套示范应用的政策体系;加大基础科学与共性技术的研究力度,下功夫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加快引进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人才、产业链急需人才、补齐发展短板所需人才。
湖南卫视
谈行业发展信心
湖南卫视
“以自主创新为主,同时利用外部资源、外部智力,做到协同创新,通过十来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相信发展的速度比前十年步伐更快。”
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湖南卫视
“特别是在原创性创新、智能化创新、差异化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湖南卫视
“通过智能化的手段,为客户提供模拟仿真的现场服务。”
谈减税降负
湖南卫视
“对制造业减税、降负、降费这一块加大了力度。”
中国贸易报
谈走出去
中国贸易报
近年来,中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在修建地铁工程,可能除了施工人员以外,很少有人知道,一些用于修建隧道的盾构机已经悄然换成了国产货。不仅如此,国产盾构机还在莫斯科地铁工程中大放光彩,赢得俄罗斯相关方面的赞誉。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就多次提出建议,要大力发展以盾构机为代表的我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产业。
“中国铁建重工已经成为全球唯一同时具备盾构法、钻爆法等多种地下施工装备研制能力的企业,多项产品填补了世界空白或国内空白。”刘飞香谈起现在我国盾构机制造方面取得的突破,倍感自豪。
“在十年以前,不仅俄罗斯等国市场大量采用的盾构机都是德国品牌,连我国的一些地下项目也都用的是进口盾构机。”刘飞香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进口的盾构机,上亿元一台,进口的硬岩隧道掘进机(TBM)近4亿元一台。这些进口设备不但贵,而且配件供应不及时,服务也跟不上。可以想象,当时中国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都被国外垄断,受制于人。我干了二十多年的工程施工,对此深有体会。”
谈到制造盾构机等设备的难点,刘飞香介绍,盾构机属于高端化、个性化、定制化设备,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有不同的制造要求,因此,制造盾构机是很多装备制造业企业的难点。中国铁建作为大型的施工企业,施工项目遍布海内外,遇到过的地质条件也各种各样,于是中国铁建旗下的重装制造业企业——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应运而生。
时下,中国铁建重工已经成为领先全球的最大的地下工程装备大规模定制化企业。
“现在,国产盾构机占领了国内90%市场。我们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只需要几千万元人民币,而且质量更好,性价比更高,售后服务更加贴心。除了满足国内需求,我们的盾构机还出口到俄罗斯、土耳其、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甚至是世界各地。当前,国产掘进机已经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刘飞香说,60多年前,苏联专家帮助中国修建北京地铁一号线。去年,中国铁建重工的5台盾构机出口到俄罗斯,助力莫斯科地铁建设,有效地缩短了建设工期,得到很好的评价。至今,刘飞香还记得俄罗斯专家曾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以前是我们帮中国修地铁,现在是中国帮我们修地铁,这种变化很大,中国很了不起!”
除了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所在的湖南省拥有良好的装备制造业环境以外,刘飞香还把中国铁建重工的发展归功于“三高创新”模式,即高定位创新、高强度创新、高质量创新。高定位创新是指我们对研发的定位是在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领域做到高端化、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高强度创新是指创新必须要有强大的资源来保障,确保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的6%,确保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数量比例不低于20%;高质量创新是指要做到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为用户创造价值,满足行业发展急需,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国家战略工程急需,勇于承担重大责任。在谈到未来发展方向时,刘飞香表示,制造业企业应向“创新型+服务型”发展。
“未来,铁建重工将坚定实施海外优先战略,提高产品海外市场份额,扩大海外品牌影响力。尤其是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要推进全系列产品走出去,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刘飞香说,之所以对中国铁建重工的发展充满信心是由于:
一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新的部署。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针对制造业的减税降费措施都将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企业可以安安心心研发产品、开拓市场。
二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在商务部支持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联合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在海外开展了中国工程机械品牌推广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企业的海外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无论是传统业务还是新兴板块,我们都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和保持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刘飞香对中国铁建重工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铁建重工也将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作出企业自身的贡献。
中国工业报
谈核心零部件研发
中国工业报
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主机制造和系统集成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盾构机为例,在核心企业带领下,我国已经完全掌握常规机型总体设计和制造技术,并具备新机型和新技术的快速开发能力,总体研发制造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日前,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端地下工程装备产业,从零起步,短短几年就得到了快速成长和高质量发展。10年之前,中国使用的盾构机等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全部依赖进口;10年以来,铁建重工在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领域坚持自主创新,开发的所有产品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企业研发的50多项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多项产品填补全球空白,由跟跑,到并跑,甚至有些技术和产品在全球是领跑。
据介绍,目前国产盾构机占领了国内90%市场。10年以前进口一台硬岩隧道掘进机要近4亿元,现在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相同设备只需要2亿元,而且质量更好,性价比更高。除了满足国内需求,盾构机产品还出口到俄罗斯、土耳其、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刘飞香说:“60多年前,苏联专家帮助中国修建北京地铁一号线。去年,我们的5台盾构机出口到俄罗斯,助力莫斯科地铁建设,有效地缩短了建设工期,得到很好的评价。俄罗斯专家表示,‘以前是我们帮中国修地铁,现在是中国帮我们修地铁,这种变化很大,中国很了不起!’”
目前,铁建重工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地下工程装备大规模定制化企业。10年来,铁建重工地下工程装备累计产值已经超过6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00亿元。
不过,刘飞香也强调,目前我国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也面临很多问题,如基础设计及工程验证体系不够完善,基础工业较为薄弱制约了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国产零部件可靠性、稳定性仍然不足。以盾构机产业为例,尽管整机零部件国产化工作逐年提升,但部分已实现国产化的元器件及系统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方面仍存在差距。如除尘风机、锚杆钻机、导向系统高精度激光棱镜等机、电、液、光学领域的核心器件和系统。
为此,刘飞香建议,我国应明确各类型核心零部件,特别是关键共性产品的路线图及创新目标,建立国家核心零部件研发创新体系、试验检测体系。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实际需要,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整理和发布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核心零部件产品清单。
同时,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整合资源,明确不同核心零部件产品研制的实施主体,建立以主机企业牵头为主,配套企业与科研院所等单位联合攻关机制,制定不同类型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方案,构建国产核心零部件研发创新体系。依托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建立共性核心零部件研发试验平台,制定完善的产品技术标准,打造具备行业公信力的检测试验平台,构建国产核心零部件试验检测体系。
刘飞香还表示,目前首台套保险只针对单个产品,所以相关部门应将核心零部件纳入首台套保险范畴。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