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的路径

AI摘要

几年前,再制造在工程机械行业还是一个很时髦的概念,高端循环经济,在核心部件性能分析和寿命评估的基础上,对废旧产品和部件实施高技术修复和再生,使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达到或超过新产品。根据国外再制造的经验,与制造新产品相比,再制造可节约能源60%,节约材料70%,节约成本50%,大气污染排放量可降低80% 以上,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利国利民,保护环境,又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何乐而不为呢?从2009

几年前,再制造在工程机械行业还是一个很时髦的概念,高端循环经济,在核心部件性能分析和寿命评估的基础上,对废旧产品和部件实施高技术修复和再生,使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达到或超过新产品。根据国外再制造的经验,与制造新产品相比,再制造可节约能源60%,节约材料70%,节约成本50%,大气污染排放量可降低80% 以上,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利国利民,保护环境,又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何乐而不为呢?从2009 年11月开始,国家先后批准了几批再制造试点企业,并投入大量资金,对这些从事再制造的企业给予了很大的财政支持。当时,正赶上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高峰时期,很多企业都跃跃欲试地买地、投资,准备在设备再制造领域大显身手。

6年时间过去了,再制造产业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遍地开花、结果,相反却鲜有成功的案例。一些企业拿到国家的资金支持,投资开展再制造业务,效益却不理想,认真做出的再制造产品却没有被市场所接受;另外一些企业虽然拿到政府资金的支持,却没有将再制造业务坚持下去,遇到困难后调整发展方向,放弃了再制造;还有一些企业的再制造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圈钱圈地,拿到国家补贴却没有做再制造;更多的企业则由于资金、技术或发展方向等困惑,一直对再制造持观望的态度。

2014 年笔者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之我见》,当时就曾经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我们花了太多时间讨论再制造的技术和标准,却忽略了另外一些重要问题:再制造产品的市场和竞争力。现在看来,这些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首先,中国对再制造产品的标准要求太高,达到甚至超过新产品的性能,势必要求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具有强大的加工和检测能力,那样一来项目投资大,投资回报周期就很长。这些年一些再制造企业的实践证明:没有批量的设备再制造很难盈利,很多再制造企业被迫停产或转型,原因就在于此。

其次,中国用户对于再制造的概念并不了解,很多人认为再制造就是翻新,而经过翻新的二手设备价格很低,加上制造商并不向再制造企业开放其知识产权和零部件供应,造成再制造标准越高,需要更换的零件越多,产品竞争力越差,自然会在与翻新二手设备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再制造是一个新的产业,当一家企业进入一个新产业或推出一款新产品之前,首先要做市场调查,倾听(潜在)用户的需求和看法,中国再制造产业有多少人倾听过用户的看法?不要以为贴上一个再制造标识的设备就可以赢得用户的信任而卖出更高的价格,毕竟没有用户愿意只为一个好的环保概念埋单。没有市场,再制造企业就无法生存。

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面临的困境

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面临的困境

上图显示了中国工程机械设备再制造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政府和行业对再制造的宣传不够,用户接纳程度低,很少有人愿意承担再制造产品的价格来购买一台“翻新”车;另一方面,没有批量和市场,再制造的成本也高居不下。世界上任何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都是从低到高、循序渐进,而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发展路径显然背离了这一规律,这就让工程机械再制造进入一个尴尬的“死胡同”。

笔者认为,这种局面的产生,一方面说明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市场还不成熟,尽管我们拥有巨大的设备保有量和二手车交易量,可多年来设备“翻新”和“造假”的歪风破坏了再制造成长的土壤,摧毁了用户对于再制造设备的信心;另一方面,美国有几万家再制造企业,而中国却缺少再制造的配套企业,很多维修与再制造所需要的零配件还需要通过设备制造商来采购,高成本只能让用户望而却步。

其实,设备大修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的再制造,二手设备经过整修再次进入市场也属于循环经济的一部分,可为什么中国二手设备市场如火如荼,甚至供不应求,而再制造产业却举步维艰、难以发展呢?再制造在中国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市场,而不是技术。国外对工程机械设备再制造的标准是恢复设备性能90% 以上,而中国却要求达到或超过新设备的性能,高端,智能,世界第一,可美好的理想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门槛越高配套企业越少,再制造成本就越高,市场的接纳程度越低。因此,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发展路径应该是由低到高,由“准再制造”到再制造的过度。笔者建议行业设备再制造的标准分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达到60%~70% 的新设备性能被认为是准再制造,第二阶段达到90%的新设备性能为再制造。这样,就与用户对再制造产品的接纳程度更吻合,通过宣传逐步提升客户对再制造的了解和接纳程度,同时提升再制造产业的配套,逐步提升再制造产品的标准。

在这方面,合肥齐日再制造公司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尝试。他们既不是工程机械代理商,也不是制造企业,虽然没有很多加工和检测设备,却凭借多年来的设备维修经验,专注做1~2 个挖掘机型的“准再制造”,再制造产品统一标准,统一定价,并提供质保期,得到了市场的接纳和用户的认可,产品供不应求。在再制造过程中,他们还根据电脑控制技术的发展对设备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有些性能甚至超出了当年的新设备,赢得了用户的良好口碑。有了利润企业就有了发展的动力,就能够提升加工和检测能力,实现更高的再制造标准。

有些专家可能对这种再制造不屑一顾,认为充其量那只是大修或翻新,并没有达到再制造的标准。多年以来,一些专家热衷于讨论再制造的标准和技术,结果却让再制造离市场越来越远,与用户的需求背道而驰,也造成了再制造当前所处的尴尬境地。当再制造演变成一个高大上的学术研究时,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循环经济产业就在无形中被扼杀了。

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自上而下的高端智能精英式发展道路,还是草根参与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是到了反思的时候了。

面临市场、税收、技术壁垒和零部件配套等诸多挑战,国家应积极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向国民宣传绿色制造和保护环境的意义,扶持那些被用户认可的再制造企业,培育一批再制造配套企业,形成再制造的良性发展环境。中国工程机械巨大的二手设备市场说明,循环经济在中国有需求,有市场,只是再制造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为用户和企业提供合作双赢的平台。毕竟,再制造是一种市场行为,如果没有用户购买,再制造的标准再高也只是个毫无意义的“伪命题”;如果企业不能盈利,再制造的再高大上也只能是“海市蜃楼”。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