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紧随“一带一路”战略前行 走遍精彩全球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受益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在深耕海外市场,在意大利、德国、荷兰、白俄罗斯、印度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工业园或生产基地,有20个海外贸易平台、8个境外备件中心库,产品出口到31个沿线国家。这些数字背后,是中联重科以自身实践为工程机械乃至整个中国装备制造业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型国际化道路”。发力“一带一路” 谋求全球新格局 近日,中联重科29台汽车起重机发往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受益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在深耕海外市场,在意大利、德国、荷兰、白俄罗斯、印度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工业园或生产基地,有20个海外贸易平台、8个境外备件中心库,产品出口到31个沿线国家。这些数字背后,是中联重科以自身实践为工程机械乃至整个中国装备制造业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型国际化道路”。
发力“一带一路” 谋求全球新格局
近日,中联重科29台汽车起重机发往“一带一路”国家科威特,将主要用于科威特新型的大型石油冶炼项目。同时,企业也正不断加强迪拜子公司扩建配件库,增大高频配件储备量,升级机手培训中心。
出口产品、增强服务只是中联重科在“一带一路”上持续前行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中联重科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市场网络、服务体系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覆盖七大洲100余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如此,中联重科在全球资源配置上更是先行一步,在全球建立了立体、纵深的“两横两纵”的全新格局。
从英国的宝路捷到德国的mtec和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以及市场占有率强劲的新兴国家,中联重科整合全球资源、出口优质产品,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从巴西分子公司到北美研发中心,以及非洲大陆的分公司,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联重科输出优质技术、通过渠道化的管理,实现“花开全球,跳级发展”。
新的国际化征程开篇于2013年,目前,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获得了100多个国家的响应。中联重科也紧随其中,打开了国际产能合作新篇章。
中联重科为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研发、销售、服务等资源配置,狠抓重点国家,从2013年起,先后并购德国M-TEC公司、荷兰Raxtar公司、意大利LADURNER等世界一流企业。通过不断扩充经营版图,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对外投资建厂,实现优势产能的转移,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并提升重点地区综合竞争力,形成围绕“一带一路”的本地化制造集群。
2015年,中联重科作为首批中国企业入驻中白工业园。2016年,中联重科与白俄罗斯知名的MAZ卡车集团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在不到7个月的时间里,联合研制出符合当地需求的汽车起重机、环卫清扫车、混凝土机械等产品,辐射中亚和俄语区。
持续“走进去” 加速文化融合共生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除了与沿线国家共享繁荣经济,更重要的使命是加速“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文化的融合共生。
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是机遇,但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文化融合、管理模式匹配等,都将成为比国内企业更突出、更难控制的问题。
中国企业过往的国际化成功案例表明,当地产业需求、消费偏好、法律法规、语言交流、区域文化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决定中国企业“走出去”成败的关键。
通过“走进去”,中联重科总结出来了“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的五项基本原则,获得高度认可和尊敬,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据了解,中联重科海外并购的5家企业,在不裁人、不换人、不派人的情况下,均实现了融合协同。一方面中联重科积极了解当地商业文化、市场规则、工作习惯特点,尊重差异,适度礼让。在推行文化融合方面,采取从上而下推行方法,让员工在理念上认同企业,使文化主动介入到对方企业。另一方面,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及策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化解并购时产生的文化冲突,促进了文化交流融合。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也因此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莱昂纳多国际奖,而中联重科于2013年收购的M-TEC公司总经理则成为长沙市荣誉市民,双方在合作共赢以及文化认同和融合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毋庸置疑,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春风下,中联重科近年来在海外市场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稳。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带来所在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入中高级阶段,也是亚欧大陆进入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可以为中国高端制造企业布局全球一体化运营带来机遇。中联重科正是抓住这个机遇,为中国企业树立了践行“一带一路”的优秀典范。(刘涛)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