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供应链”:革去弊端创造最优化
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由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整个活动过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络。它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组成,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历经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运作过程。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指的是围绕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
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由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整个活动过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络。它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组成,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历经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运作过程。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指的是围绕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的一系列现代化管理。
供应链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早期的物流管理阶段,供应链仅仅被视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物流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价值增值阶段,供应链就不再只是一条生产链了,而是一个涵盖了整个产品运动过程的增值链。如今的网链阶段,今天的企业间关系正在呈现日益明显的网络化趋势。
面对着互联网的强势来袭,传统供应链存在哪些“痛点”
首先,自身结构和运作方式致使“牛鞭效应”的出现。供应链由多个节点企业构成,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够强,集成化供应链系统未构筑,则供应链的结构层次一般较多,这必然会导致上游企业无法实时共享末端用户的需求信息。当用户的需求信息从供应链末端自下而上传递,经过层层过滤,必然会扭曲、失真。同时,需求预测、批量订货、价格波动以及短期博弈等运作方式也致使信息不对称和变形。因此,多层次的供应链网络、未集成的供应链系统、节点企业独立地进行库存及订货决策导致“牛鞭效应”产生。
第二,缺乏规范和标准化程度低阻碍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起步较晚,由于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多,因而缺乏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供应链管理过程繁冗和信息编码标准化程度很低,这无疑阻碍了SCM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
第三,节点企业信任机制缺失造成战略同盟形成困难。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之间为了暂时和短期利益,没有真正做到让供应链上所有成员共享全部信息,再加之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使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活动难以协调甚至造成脱节,使业务活动变成了各自为政,形成模糊的黑洞,导致成本高且可控制性差,所以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严重信任危机。
第四,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延缓绩效评估体系的形成。尽管节点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由于企业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相异,很容易形成行业壁垒,出现“商业机密”为己所有、不为他用的现象。因此供应链成员间相互挤压十分突出,这种挤压表现为价格、成本和风险挤压,最终形成利润和生存空间的挤压。这种挤压不仅对弱势企业是打击,也对供应链造成负面的影响,通常造成供应链整体成本的增加,所以延缓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估体系的形成。
拥抱互联网必将使传统供应链经历一连串的变革
变革一:电商供应链。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催生了O2O、C2B、P2P等新业态,全球传统产业开始受冲击,受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影响出现变革,全球传统零售业将互联网化,拥抱O2O全渠道零售大时代。
电商供应链的管理范围为零售管理、分销管理、库存和采购管理以及精细化仓库管理。通过利用数据分析和决策分析进行供应链的协作管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电商供应链主要在设计能力、柔性生产、快递响应、销售预测能力几方面的优势,以创造出最大的客户价值。
来自波士顿顾问公司对多家美国大公司的250位总经理及供应链主管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能“极度改善”公司的供应链业绩。按平均数计算的话,他们希望由此每年降低3%的单位成本,同时将收入提高5%。
变革二: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结合具有诸多优势,体现在网络化、精准化、数据化,资金到位更快,质押风险降低,信用评价更准确。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供应链金融规模已突破8万亿元,2014年突破10万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万亿元。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员、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华南秘书长曾光曾表示,目前供应链金融呈现十大模式,包括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协同的电子商务平台;基于B2C,B2B,C2C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基于第三方支付的供应链金融;基于数据服务商的供应链金融;基于大数据预测信用风险的供应链金融;基于第三方协同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基于物流仓储的供应链金融;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金融;基于“在线产业带”的供应链金融。
如图所示,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而供应链数据金融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多方分工共同合作。未来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将是“入口+平台+数据+金融”,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电商、物流、银行和实业界的跨平台融合将是大势。
变革三:互联网定制。C2B颠覆传统制造业供应链,开创互联网定制模式。C2B模式实现的根本在于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定制式敏捷供应链。C2B模式下的敏捷供应链对市场变化及用户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比传统模式平均高近10倍。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说未来的世界,我们将不再由石油驱动,而是由数据驱动;生意将是C2B而不是B2C,用户改变企业,而不是企业向用户出售——因为我们将有大量的数据,制造商必须个性化,否则他们将非常困难。
2013年底天猫启动“数据共享计划”,将它们沉淀的行业数据分享给厂商,从价格分布、关键属性、流量、成交量、消费者评价等维度建模,挖掘出功能卖点、主流价格段分布、消费者需求、增值卖点来指导厂家的研发、设计、生产。现在天猫认为这样的模式可以复制到更多厂家,因为开始去承包生产线,引入更多厂商。
这是一种用户不知不觉参与的C2B模式,可以总结为“大数据定制”。它即帮助厂家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有助于帮助厂家减少库存、提升销量。规模化的结果是用户和厂家一起瓜分减少的成本。这种C2B模式的C是全网用户,并不需要兴师动众地组织团购,组织投票,组织调研。
“互联网+供应链”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全球化。随着供应、生产和销售关系的复杂化,该过程涉及的不同地域的厂家将越来越多,最终呈现全球性。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将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变得更加畅通,因此它不仅将增大整个供应链的总体效益,还能使单个企业借助庞大供应链的整合优势,在竞争中更主动、更有发言权。此外,跨境电商助推中国供应链走向全球化,中国跨境电商成外贸新蓝海,年均增速近30%,2016年将达6.5万亿元。
第二,智慧化。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智慧供应链迈进。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采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先进信息计算进行供应链的优化和重组,实现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
第三,敏捷化。基于网络的集成信息系统、科学管理决策方法、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敏捷化是供应链和管理科学面向制造活动的必然趋势。
第四,绿色化。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的制造业供应链发展,使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第五,电子化。电子商务带来了供应链管理的变革,它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整合企业的上下游的产业,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供应商、产业下游经销商(客户)、物流运输商及服务商、零售商以及往来银行进行垂直一体化的整合,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消除了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本文来自三一重工)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