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司机深入鄱阳湖 探寻人鸟矛盾解决之道
9月底,鄱阳湖已经变成一片“草原”。 汽车在湖间公路行驶,带动起一阵轻风,拂动柔软的草叶簌簌飞舞,就像来到张北那条“最美草原公路”。远望是一片碧绿,碧绿的草和碧绿的水,诠释着绿色版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孤傲的白鹭星星点点分布在草丛里、沼泽旁,淡定地观望着突然闯入的人类。 其实人类的到来和鹭鸟一样有规律。每年丰水期一到,在江西五条大河不停浇灌与长江不时倒灌下,鄱阳湖内汪洋恣肆,水涨船高,所有水面连成
9月底,鄱阳湖已经变成一片“草原”。
汽车在湖间公路行驶,带动起一阵轻风,拂动柔软的草叶簌簌飞舞,就像来到张北那条“最美草原公路”。远望是一片碧绿,碧绿的草和碧绿的水,诠释着绿色版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孤傲的白鹭星星点点分布在草丛里、沼泽旁,淡定地观望着突然闯入的人类。
其实人类的到来和鹭鸟一样有规律。每年丰水期一到,在江西五条大河不停浇灌与长江不时倒灌下,鄱阳湖内汪洋恣肆,水涨船高,所有水面连成一片,充分展露出亚洲第一淡水湖的广饶与雄姿;而每当雨季结束,枯水期到来,大河无水小河干,湖中逐渐水落石出,道路与草洲重见天日,大湖变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湖,这时鹭鸟飞过来,人类也出现了。
人和鸟出现的高峰都在冬季。鸟是来自西伯利亚、中国北方乃至世界各地的候鸟,鄱阳湖是它们过冬的天堂,而人则是被鸟和鱼吸引过来的游客与食客。没有到过鄱阳湖的人,很难想像这里的渔民既不撒网捕鱼、也不注重养鱼,而是靠把水放干的方式来“涸泽而渔”。如今,人类上千年的渔业习惯,和鸟类超过数千万年的迁徙习惯,正成为鄱阳湖生态与环保的主要矛盾,作为负责这项工作的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9月23日,山东临工好司机活动南昌站的代表,在WWF和南矶自然保护区专家带领下,驱车深入鄱阳湖内部,探访南矶湿地和保护区的各项设施。身为工程机械从业者,好司机一行人平时在工地上忙碌,耳畔充满各种机器的噪音,进入湖区之后,包围在静谧的氛围与清新的空气中,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了解到保护湿地对鸟类的影响后,纷纷表态绝不在湿地动工,还要告诫同行不要接破坏湿地的工程。
在参观过矶山、南山两大岛屿,和渔民为“堑秋湖”修筑的堤坝,看到游客们抢购刚出水的鱼、螺丝等湖产,了解到每年冬天游客蜂拥而至,车辆排满整条公路,把湖中两个仅数百村民的村庄“买光、吃光”,以至于当地工作人员连一颗鸡蛋都买不到的情况后,都对保护区的工作感到悲观,显然,仅靠南矶保护区六七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环保使命的。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都是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他们怀着一腔热血来到南矶这个远离城市的偏僻的保护区,丰水期全靠坐船,从码头到保护站要一个半小时,而且要随时准备抗灾抢险,今年水位暴涨,湖水直接淹到办公室门前,然后是断水断电,彻底变成一个孤岛;枯水期不但要在血吸虫遍地的湖区内巡查、劝说村民与游客,晚上还要和密集如雨的蚊虫做斗争。面对预算少待遇低,以及接触不到异性的枯燥生活,很多人选择了离开,好司机一行人离开保护区时,车上就搭载了一位前来收拾行李、告别同事的工作人员……
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南矶保护区还是开动创新思维,创造了一种令人惊叹的环保模式,这就是著名的“点鸟奖湖”政策。
“堑秋湖”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低成本渔业方式,秋天筑坝挡湖,冬天守闸待鱼,人和鸟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冬天把水排干、把所有鱼抓干净,使过冬候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面和食物,无家可归,保护区的工作重点,就是留住一些水面,给鸟类留下一点鱼。
为此,保护区管理局设计出一个制度,在候鸟越冬期间,对每个子湖泊中的鸟类进行调查,按鸟类的数量给予湖泊经营者相应的奖励,鸟越多,奖越多,以此来勉励渔民不要“涸泽而渔”,不要斩尽杀绝。而“点鸟”的工作则大造声势,广泛发动群众,导入众多第三方参与,不受保护区渔民的影响,确保公平公正,使这项工作也成为一次绝佳的环保传播与生态体验活动,提升了市民、游客与参与者的环保意识。
如今,“点鸟奖湖”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环保活动,受到各大环保组织的关注,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鸟类爱好者前来,提升了鄱阳湖作为“候鸟天堂”的知名度。
当好司机一行人告别南矶湿地保护区之时,手机APP推送了一条新闻,是一组航拍图片,题为“航拍大旱下的鄱阳湖,河床干枯渔船靠岸”,内容就是大家看到的“草原”景象,对此,通过此行深入了解鄱阳湖的大家相视一笑,吐槽完这条新闻的大惊小怪之后,相约今年冬天一起来南矶保护区点鸟……(本文来自山东临工)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