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睛+有脑子:中国智能机器人“有机会”?
“既没有感知系统,又没有灵巧的操作系统,这样的机器人应该是严重的残疾,而这也是它的现状。”正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行业领军企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的一番话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切。 传统的机器人在技术层面已经走到低附加值的时代,升级换代的转折已至。处在机器人行业关键转折点上,除了拥有灵巧的手、耐受苛刻环境的身体,机器人行业新的机会在哪?中国有机会从目前垄断行业关键技术的机器人强国
“既没有感知系统,又没有灵巧的操作系统,这样的机器人应该是严重的残疾,而这也是它的现状。”正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行业领军企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的一番话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切。
传统的机器人在技术层面已经走到低附加值的时代,升级换代的转折已至。处在机器人行业关键转折点上,除了拥有灵巧的手、耐受苛刻环境的身体,机器人行业新的机会在哪?中国有机会从目前垄断行业关键技术的机器人强国中突围吗?
透过成长中的中国机器人企业,我们从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捕捉未来机器人行业冉冉升起的“中国机会”——有眼睛、有脑子的智能机器人。
“有感知、能判断才叫人吧?”
在西方,机器人最初被称作“自动机”或者“自行控制机器”,而“robot”这个由捷克语“robota”而来的词语则有着奴隶的意思。然而,中国人为它赋予了一个颇有人情味的名字——“机器人”,而这不仅是语言文字上的创造性,更寄托了美好的期待。
“既然不叫机器,而是机器人,总得有脑子、有眼睛才叫‘人’吧?”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示现场,哈尔滨行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王大江说。
他特别认同说传统的机器人都有“严重残疾”的观点,而且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机器人行业更多的还是在做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在减速机、电机等行业核心技术上的自主能力十分有限。
“但是,在智能机器人尤其是视觉和智能分析等领域,中国机器人行业与国际同行的起步和进展几乎相当,甚至有希望赶超。”王大江说,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和其他国际展会上,能看、能做判断的“行健机器人”已经引起了德国、日本等国际同行的关注,也有国际代理商表示出兴趣。
他所描述那款能看、能做判断的机器人也出现在此次展会上。在众多能说、能走的酷炫参展同类中,这台叫做焊接切割演示工作站的“机器人”看上去不仅体型庞大,而且完全看不出“人型”,甚至会让人误以为是大型机械加工设备误闯入机器人展。这难道也是机器人?
“对机器人不要以貌取人!这是长着两只眼睛的机器人,还很有灵活性。”王大江说,这是为大型陆地钻井机上的“吊耳”做焊接的设备,每台设备能完成五六个焊接工人的工作量,让工人免于酷暑和高强度的连续工作。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能够智能地看清并对准工作平台每个待加工的“吊耳”进行焊接。对于并非每个都长得一模一样的部件,这个“有眼睛、有脑子的机器人还能智能地调整自己做出适应性的操作。”
它的这个本事对于大型工程类项目的加工来说显得非常必要——并非每一个等待加工的部件都能够精密到分毫不差,而传统的机器人在灵活性和判断力上的不足则极大地限制了应用的范围。
除了在大型钻井平台上的应用,行健机器人通过生产智能焊接机器人为中国很多重大项目都做出着贡献——国防项目上的大直径开孔切割、中国第三代核电设备上的大型曲面板切割、上海江南造船公司的船体部件切割焊接等项目上都有智能机器人的贡献。
“对行业最适用的专用机器人,带眼睛和大脑的智能机器人。”王大江说,公司生产的智能机器人最核心的技术发端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的高端技术“基因”,现代化的传感器让它越来越聪明。
长相不重要,关键得“有脑子”
机器人之所以叫做机器人,应当具备两大属性:机器属性或机械属性,以及智能、智慧和灵巧性这样的人的属性。当今,机器人正处在由机器向人的转折点上——智能的提升,简单地理解就是“有脑子”。
服务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这个皇冠行业上的明珠”,这个领域也被视为机器人行业的“蓝海”。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服务机器人的代表性中国企业小i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袁辉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社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从来就有,为什么它在今天能够迅速成长?
“核心在于思考能力。服务机器人的真正核心在‘思考’,在于跟人交互。”袁辉说。
从15年前离开微软回国创业,袁辉就怀有一个梦想:一个高智商、高情商、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机器人。
小i机器人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人机对话等技术上取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迅速实现了智能机器人技术在金融、通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智能家电、汽车交通等众多领域的实际应用。今天,公司提供的服务已经占据国内智能客服9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我们与电信运营商、银行等客服的“对话”绝大多数是在与小i机器人之间进行的。
“从广义讲,未来所有机器全部都会变成机器人。它并不一定要像人一样拥有身体或者五官和四肢。关键是,它得有‘脑子’!”袁辉说。
智能机器人,中国有机会!
“我们现在正处在机器人转折的关键转折点上,传统机器人需要升级换代,新的机器人产品逐渐成熟进入市场。最后我们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是我们相信我们的机遇要远远大于挑战。”曲道奎说。
世界各国几乎都把新机器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机器人是多种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机器人的发展几乎代表一个国家综合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于此同时,机器人市场还是有几万亿美金的大市场。
从2009到2014年,世界机器人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机器人实现逆势增长,全球增长率接近30%,中国的增长率则达到50%甚至接近60%。近几年,全球更是进入机器人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尤为突出。2013年,中国成为机器人全球最大市场并保持这一地位。
预计未来10至15年,中国一直会保持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趋势。更关键的一点,中国保有的机器人密度还没有到国际平均密度的一半,发展潜力巨大。
“机器人不仅有很大的功能支撑技术,它对制造业、国防安全、日常生活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它还有续性,任何技术和产品都有它的发展阶段和生命周期,但机器人几乎看不到它的终点,应该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和持续。”曲道奎说。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业界广泛关切了两个重要话题:首先,机器人现在能做什么?现在典型的工业机器人,缺少了感知系统。一般的视觉、力觉还有其他感知,现在的机器人都没有。
此外,机器人还缺什么?缺少灵巧性。真正制造业里很大一类工作,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几乎都是靠人的灵巧性,这恰恰是今天机器人所欠缺的。
在这个汇聚了机器人业界权威专家与企业的大会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机器人产业不断探索带来的进步,也看到不懈的努力——力争掌握核心技术,力争以创新突围。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有眼睛、有脑子”的智能机器人源自中国创造。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