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遭遇缺“心”之痛三大核心技术欠缺
今年“双11”,一款扫地机器人进入网上家电销售前10名,销售额甚至超过了小米手机和创维电视。听起来高大上的机器人就这样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11月23日开幕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又一次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机器人。发展似乎如火如荼的机器人产业现状到底如何?业内专家给我们带来一些冷思考。 200万台的尴尬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全球机器人拥有量不到200万台。而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量2000万台。机器人
今年“双11”,一款扫地机器人进入网上家电销售前10名,销售额甚至超过了小米手机和创维电视。听起来高大上的机器人就这样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11月23日开幕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又一次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机器人。发展似乎如火如荼的机器人产业现状到底如何?业内专家给我们带来一些冷思考。
200万台的尴尬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全球机器人拥有量不到200万台。而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量2000万台。机器人作为一种产业或者产品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的介绍令人惊讶。
这是为什么?曲道奎认为机器人技术的严重滞后导致机器人市场表现不理想。
从市场表现数据可以看到,机器人全球平均密度是每万人拥有62台机器人,中国为每万人30台。“机器人的替代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全球平均99.38%的工作还是人来做,机器人替代率只有0.6%多一点,在中国99.7%的工作还是人来做。大量工作机器人不能替代,原因在哪儿?关键是机器人技术无法支撑。”在曲道奎看来,机器人不具备替代人工作的条件,不在于成本和价格,而在于产品功能和性能不能真正满足制造业大批量刚性需求。
“缺少感知系统、缺少灵巧性,按照人类来讲,机器人只能算是一个严重的残疾人。”曲道奎说,众多技术限制使机器人只能局限在制造业很窄的一部分里。
目前状况下,机器人只能做程序化、规定性的工作。在真正需要灵巧性的或者需要变通的环境中,机器人无能为力。没有一定规范的工作,机器人也做不了。此外还有安全问题。机器人和人类现在不能协同工作,工业机器人工作时必须被围在一个笼子里,避免伤害到人。
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技术亟待突破?曲道奎分析,主要是灵巧性、自主决策能力和交互能力。其中交互性是指不像过去靠编程、键盘交流,而是通过其他交互方式,解决机器人与人的共融性。“这几个技术突破以后,机器人才会摆脱现在只是作为一种机械设备在专用领域应用的现状,从而进入广泛的市场。”他说。
中国机器人产业别光重速,还要重质
2009年—2014年,世界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机器人产业逆势增长。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27%,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54%。
中国的机器人公司似乎在短短三五年间经历了爆发式发展。曲道奎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机器人开发区、产业园30多个,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和机器人有关的大小企业已经上千家,其中有影响力的公司700—800家。“这说明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模已经发展起来了。中国机器人的量上去了,发展速度上去了,但我们的质在哪里?中国机器人的内涵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程序技术、控制技术、应用作业技术等。关键部件有驱动器、伺服系统、高精度的减速器等。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感知系统等关键方面都是欠缺的。这样的危险在于:将来市场发展起来了,核心部件技术却是空心化。
据国际机器人联盟对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分析,创新弱、产业小、竞争力差、中国工业对机器人发展支撑较弱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的薄弱之处。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天然认为这种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大市场呼唤强技术
“中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有56%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在中国。”国际机器人联盟主席Arturo Baroncelli的话道出了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但目前中国相对高端的市场都被国外企业垄断。曲道奎提供的数据显示: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了90%;焊接领域机器人国外占84%;汽车行业机器人国外公司占90%。中国企业生产的机器人在做什么?大多在搬运和码垛,应用领域多为家电生产或金属制造。
传统观念里,机器人是可编程的、多功能的、有自由度和灵活性的高端设备,是机械设备的范畴。但新一代机器人的定义摆脱了设备概念,已经成为了人类真正的伙伴,无论在制造业还是日常生活、特殊领域,机器人一直伴随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制造业只是机器人应用的领域之一,医疗、国防安全、生活服务领域都将是未来机器人应用的大空间。
“中国机器人产业要发展,一是要做大做强整机和部件企业,拓展应用,开拓新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及价格;二是加强创新,看清发展方向,抓住机遇。”王天然说。据介绍,中国政府目前正在打造机器人相关的大平台,包括研究开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以及其他的标准平台,希望这些平台能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