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重高端制造助推装备制造迈向“制造强国”
今天的中国,正在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而大型化、高端化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正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太重集团作为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共和国长子”,一直当仁不让的充当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头羊。 太重集团始终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传统产品不断升级、新产品开发不断推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跨国经营、跨界融合成为常态,注重向新领域转型,大力发展高端
今天的中国,正在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而大型化、高端化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正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太重集团作为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共和国长子”,一直当仁不让的充当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头羊。
太重集团始终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传统产品不断升级、新产品开发不断推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跨国经营、跨界融合成为常态,注重向新领域转型,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万吨压机、起重机、挖掘机、智能综采、太重“航母”、新能源等建厂至今共创造了430项国内外第一,为迈向制造强国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万吨压机助推装备制造迈向“制造强国”
过去,由于大型高端铸锻件研制能力的缺乏,太重集团对某些高端产品望而兴叹。而在“十二五”期间投产建成了大型铸锻件国产化研制项目(又称万吨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太重热加工能力落后的窘境,在行业中占据了高点。在助推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之路上,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今年5月,太重大型铸锻件国产化研制基地成功铸造完成国内最大23500吨卧式单动铝挤压机的关键铸件──前梁和后梁,重量分别达到464吨与405吨,基本达到了万吨项目设计的单项铸件最大重量,也刷新了太重生产最大铸件的历史记录。
太重人不会忘记这样的经历:为了浇注一个大型铸件,还要向兄弟企业买钢水来用;在国内外大型铸锻件市场茁壮发展之时,由于能力所限,只能眼看着机遇走开;太重发展主机产品时,由于关键零部件生产水平不够,只能向国外采购,甚至根本就无法赢得订单……因此,“拥有自己的大型铸锻件基地,拥有自己的万吨压机”,是几代太重人传递着的梦想。
2010年8月,太原重工大型铸锻件技术改造项目,按省重点项目级别开工建设。它将实现万吨级快锻液压机的太重梦想,所以,又被太重人亲切的称为万吨项目。2012年下半年,万吨项目的炼铸钢系统和锻造热处理系统相继竣工投产,太重热加工能力的历史,从此变得不一样。万吨项目建成之前,太重可以生产的最大钢锭重量是60吨,而万吨项目新系统可以生产单重400吨的钢锭,能力提升了6倍。以前,太重生产过最大的铸钢件是110吨,而现在,只要愿意就可以生产最大500吨的铸件,是过去的5倍。没有万吨压机,太重最大只能锻造35吨的锻件,而太重万吨压机的锻造极限是240吨,同样翻了6倍。从产量上说,如果万吨项目“火力全开”,就可以达到年生产钢水12.5万吨、铸钢件2万吨、锻件4万吨的水平,相比过去都是翻了数番。
炼铸钢,太重现在同时拥有80吨电炉、120吨精炼炉的“新系统”,以及30吨电炉配套40吨精炼炉、15吨电炉配套20吨精炼炉的“旧系统”。搞锻压,现在同时拥有12500吨、4500吨、1250吨、5吨、1吨5个级别的锻造设备。从小到大,从低到高,还能协同并用。凡是工业企业用到的铸锻件,基本上没有什么是太重做不了的了。这样的热加工能力,放在全国来看,绝对是第一流的。
在火电领域,已经生产的30万千瓦级汽轮机高、中、低压转子,4件33万千瓦电机转子,整体质量达到了大型电站锻件的一流水平,在国内火电大型机组亟需高端发展的趋势下,可以提供必要的零部件支撑;在船件领域,制造了重达176吨的38万吨散货船挂舵臂,开发生产了万箱船用轴系锻件,并通过DNV船级社认证,在国内大型船件市场拥有了发言权;在核电领域,依托万吨项目,获得了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证核Ⅰ级认证,并为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生产了近20件蒸汽发生机支撑锻件,经受住了核级锻件对太重热加工技术和质量的超高标准考验;此外,太重还生产了Av80主轴锻件,作为大型轴流压缩机设备用核心部件,应用于我国冶金、石化、电站、风洞等重要行业,替代了进口产品……一件件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大型化、高端化铸锻件,正在通过万吨项目生产出来。在风电、水电、核电、冶金、船件等关键领域,处处皆有太重大型铸锻件的身影。
从万吨项目投产至今,随着它的炼铸钢、锻造两个系统,均达到当时设计能力的最大水平,已基本实现了当时太重人决策投产项目的初衷。它带给太重,不仅是核心生产能力的破冰升级,更是走出了整个企业向大型化、高端化发展最为关键的一步。
太重起重机轻吊“世界”
起重机哪家强?520吨太重造!2014年11月22日,太重承制的宝钢湛江钢铁项目炼钢工程主要设备—全球最大的520吨铸造起重机成功研发制造,并顺利通过了用户的出厂验收。作为全球最大的冶金铸造起重机,它的单钩起吊重量可以达到520吨,再次刷新了由太重自己保持的冶金铸造起重机世界纪录。
从1955年太重制造了新中国第一台50吨桥式起重机开始,太重集团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起重设备生产基地,也是当今世界上冶金铸造起重机制造业的佼佼者,生产的大型起重机产品不仅囊括了全部品种系列的冶金铸造起重机而且生产的450吨、480吨、500吨、520吨系列铸造起重机均为国内第一。460吨以上的大型铸造起重机至今已生产了70多台,在国内市场拥有绝对占有率,还远销到韩国、印度、沙特、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
太重挖掘机“世界之路”
近年来,随着太重挖掘机一次次走出国门,被视为“海外大夫”的技术人员们也一趟趟随“机”出征,足迹几乎遍布五大洲,征程少则数月,多则一年。在海外人眼中,他们代表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形象;而在太重人心中,每次面对征途,都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虽谈不上悲壮,却也五味杂陈、一言难尽。
太重的国外服务站点,没有一个是安逸稳定的。寒冷:俄罗斯服务站站长丁玮在气候零下40摄氏度以下,每年驻站260天以上;天灾:四十多岁的张晋德,数次到智利从事技术服务,每次不下半年,亲身经历了一次8级地震和海啸;疫病:利比里亚的埃博拉病毒暴发的情况下,太重援建人员始终坚持自己的岗位,按照工作流程每天工作着,终成恐怖地带的“钉子户”……这样的恶劣环境比比皆是,但是在太重人的字典中没有退缩这个词语!
今天,“太重牌”挖掘机的“世界之路”越走越宽,先后进入了俄罗斯、巴基斯坦、秘鲁、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蒙古、智利、南非、伊朗、利比里亚等十几个国家。
太重智能综采迈向高端
今年6月26日,由太重煤机公司与西山煤电公司牵头完成的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开发与示范应用”项目,在太原通过了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煤机业在迈向“中国制造2025”进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中国向“无人采煤工作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该套智能综采成套设备在 “十五个关键核心智能装置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方面,实现了自主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套智能综采成套设备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运行正常,平稳可靠,各设备能自动协调运行,实现了采煤机、液压支架和运输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并且具有监测监控、自动诊断及故障预警能力,达到了千万吨级综采工作面产煤过程的智能化控制要求。其智能化传输网络速度达100Mbps,单点故障时网络自愈时间小于20ms,网络传输延迟小于1ms,无线网络传输速率达54Mbps;最高日产原煤3.2万吨,最高月产85万吨。通过协同攻关和集成创新,目前,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52项 (其中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多项技术填补国际空白,而价格比同类进口产品低30%以上。
太重“航母”做强中国装备制造
太重的决策者很早就知道:太重要走向海洋,迈向世界,必须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窗口和桥头堡。2008年,太重滨海公司创立,2009年6月太重与天津临港经济区签订投资合同,2009年11月15日破土动工,2011年底竣工投产。如今,就在这片经过填海后的陆地上,一座拥有1000米海岸线及5万吨级工业码头的重型装备总装和出口基地,正在逐步建成。所以,将太重滨海公司称之为“海上的太重”也一点不过。
2014年12月29日,太重重件码头启用仪式在太重滨海基地隆重举行,太重滨海重件码头作为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唯一出海口历经一年半终于顺利完成建设,迎来首次停靠船运,同时标志着太重集团具备了重型装备的出海能力,解决了超大型产品的总装和运输难题,消除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将大力推动了太重创建世界的发展战略。一个新的太重即将在这里崛起,凭借着滨海新区人才聚集和得天独厚的海港资源,太重将会在这里做强中国装备制造业,并在新的领域书写传奇、创造辉煌。
太重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要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题,太重滨海公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并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促进集团突破发展瓶颈、转变增长方式和走向海洋的使命。目前初步确定了锻压设备、煤化工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港口机械等四大目标产品,太重滨海公司将在保持锻压设备、煤化工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紧紧抓住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迅速进入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平台关键配套设备等海洋装备高端领域,为太重集团实现转型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