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走出中国制造的“新型国际化道路”

AI摘要

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标杆,2014年,面对全球市场的深刻变化,中联重科凭借着成熟的国际化思维和理念,不断加大资源配置的步伐,实现了研发、生产、渠道的全球布局和运作,以自身实践为工程机械乃至整个中国装备制造业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型国际化道路”。 中联重科设备 海外拓展捷报频传 自2011年3月份以来,受制于国内整体经济市场发展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告别了过去的十年黄金发展期,

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标杆,2014年,面对全球市场的深刻变化,中联重科凭借着成熟的国际化思维和理念,不断加大资源配置的步伐,实现了研发、生产、渠道的全球布局和运作,以自身实践为工程机械乃至整个中国装备制造业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型国际化道路”。

中联重科

中联重科设备

海外拓展捷报频传

自2011年3月份以来,受制于国内整体经济市场发展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告别了过去的十年黄金发展期,进入L型底部的盘整期。

中国工程机械协会挖掘机分会秘书长李宏宝举例说,“目前我国挖掘机行业的产能已经超过40万台/年,而全球每年挖掘机的需求量尚不足40万台,虽然许多工程机械生产厂家有计划地停产、减产,但仍有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

在早前总理座谈会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坦言,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下行调整期,面临市场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利润下降等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不断扩大出口份额。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金额96.42亿美元,同比增长0.87%。

作为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中联重科的海外拓展也捷报频传。在今年3月展开的2014拉斯维加斯工程机械展上,凭借着高品质的“本地化”产品,中联重科现场签下了一笔价值2000万美元的起重机设备大单。与此同时,上半年,中联重科在美洲区、中东区(包括沙特)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

世界纬度整合资源

成绩固然喜人。但在詹纯新看来,中国企业要真正的走向世界,绝不仅仅只是把产品从中国卖到海外、把人派到海外、把工厂建到海外,而是去融入全球产业生态,去做一个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人文地域共同支撑起世界级企业。

“国际化如同一场赛跑,欧美跨国公司比中国企业起跑的时间要早、速度要快,管理理念、技术资源、本土化能力等远强于中国企业。”詹纯新认为,中国企业不能仅仅按部就班地等待自然生长和进化,必须要走“新型国际化道路”。

“新型国际化道路”是詹纯新结合中联重科过往实践,在2013年“中欧高层论坛”上提出的全新理念。

简而言之,就是借力国际资本市场,以世界为纬度整合全球资源,使中国企业的制度、管理、技术、文化与与国际领先者快速对接,最终实现“花开全球,跳级发展”。

在这一国际化理念的指导下,2014年,中联重科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大资本平台,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通过对德国M-TEC公司、荷兰Raxtar施工升降机技术公司以及奇瑞重工的并购,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整合资源;另一方面,中联重科加速海外研发平台、装配基地、合资工厂、市场渠道的建设,先后成立印尼子公司和财务公司;建成并投入使用海外公司巴西服务中心。

资料显示,中联重科已在巴西、印度等地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在近8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在40多个国家建有分公司,形成了完善的跨国运营体系。

全球布局厚积薄发

坚持走“新型国际化道路”的中联重科也赢得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

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美国咨询业巨头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2014年“全球挑战者”百强榜单,中联重科位列第28名,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唯一入选企业。波士顿咨询公司是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和世界领先的商业战略咨询机构。

海通证券研究报告则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指出,在国际化道路上持续迈进的中联重科是“一带一路”顺理成章的标的,中联重科将迎来新的机遇。该研究报告同时指出,“这也是中联重科核心团队敢于8.43亿元大手笔增持的底气所在。”

中联重科分管海外业务的高级总裁张建国也表示,“经过不断的摸索、沉淀与磨合,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推动下,中联重科海外市场拓展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未来3-5年之内收入占比要要提升到30-40%,公司已做好未来几年与行业国际巨头在其家乡市场一争高下的准备。”

2014年以来,中国企业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在海外兼并、入股或全资购买等方式,进行全球性的战略布局。以此为起点,世界正迎来以中国为主导的第六次并购浪潮,而这也凸显了中联重科“新型国际化道路”的前瞻性。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