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诈骗几时休?
客户购机意向明确,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很快便确定了购车金额和相关费用,通过常规性的信审流程之后,迅速在某个工地完成交机。可就在业务员第二天去回访时,设备却不翼而飞,GPS信号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工程机械诈骗闹剧中最司空见惯的一幕。2014年6月,在贵州举行的“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商热点论坛”上,到了最后的讨论环节,以往沉稳、讷言的代理商老板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控诉当前行业诈骗愈演愈烈且难以应对的现象。
客户购机意向明确,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很快便确定了购车金额和相关费用,通过常规性的信审流程之后,迅速在某个工地完成交机。可就在业务员第二天去回访时,设备却不翼而飞,GPS信号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是工程机械诈骗闹剧中最司空见惯的一幕。
2014年6月,在贵州举行的“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商热点论坛”上,到了最后的讨论环节,以往沉稳、讷言的代理商老板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控诉当前行业诈骗愈演愈烈且难以应对的现象。
工程机械诈骗,在十分困难的市场局面中,无异于雪上加霜。
这些行骗的手法其实并不高明,通常都是花钱伪造资料,雇佣购机者和担保人,同时伪造或买通工地,准备好行骗条件后再寻找行骗目标,成功后迅速转移设备,人机同时消失。
有时骗子为了掩人耳目,在转移设备后还会继续还款一段时间。由于还款没有逾期,代理商即便基本可以确定受骗并能够在异地找到设备,当地司法机关也没有足够的理由扣押设备。
报案容易立案难,这令代理商有苦难言。尤其是出现客户的户籍所在地、代理商公司注册地、机器发现地不同时,具体执行人受“辖地原则”限制,容易出现立案难、执行难的困境。即使经过起诉找回了机器,诉讼费用、拖机费用、运费、机器贬值等成本仍然需要代理商自理。同时,因为法律上对“善意第三方”的保护,代理商还得将机器送回“善意第三方”,还得赔偿其所谓经济损失。
更棘手的是,这些骗子往往还和当地的黑恶势力绞到一起,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代理商处于一种无奈的困境。
在对骗子行径深恶痛绝之时,很多代理商也表示:自身管理其实也有一定问题,对业务员监管不严、信审工作不到位是问题的关键。
这几年,代理商业务员与用户串通行骗,倒卖二手机或配件,虚报价格,携款走人等问题层出不穷,一线销售生态健康度正在下滑。
虽然有的代理商事后坚决地对业务员及骗子进行追偿,但是追责成本高且耗费精力巨大。有的代理商迫于无奈在厂家既有的GPS基础上,在设备上又加装了自己的GPS,虽然有效防止了设备失踪,但是仍属于事后控制范畴,真正遇到骗局时仍然会面临上述困境。
在事前防范方面,失信用户的信息获取十分关键,我们看到行业协会也在做出努力,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代理商工作委员会正在筹建“啄木鸟平台”,旨在推动行业债权逾期信息及不诚信用户名单共享。或许从某种程度上可以防范一部分行骗行为。
亡羊补牢是一种态度,未雨绸缪则是一种智慧。虽然二者都是积极的措施,但是管理的时点、结果和代价却相去甚远。
用超额的代价换取经验教训,还是用事前的预防扫除潜在的隐患,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