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祥:机械工业具备平稳增长的基本条件

AI摘要

  内容摘要:2014年3月2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四届一次会员大会暨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京西宾馆胜利召开。会议总结了中机联第三届理事会工作;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并对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隆重表彰。中机联王瑞祥会长代表第三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现文摘录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继往开来 创新发展 为建设机械制造强国努力奋斗 尊敬的

  内容摘要:2014年3月2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四届一次会员大会暨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京西宾馆胜利召开。会议总结了中机联第三届理事会工作;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并对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隆重表彰。中机联王瑞祥会长代表第三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现文摘录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继往开来 创新发展 为建设机械制造强国努力奋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先进代表、各位会员: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精神,总结中机联第三届理事会工作;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凝聚共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建设机械制造强国努力奋斗。同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机联联合对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隆重表彰。在此,我代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全体与会代表,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来自机械工业战线的各位先进集体代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并致以崇高敬意!

下面,我代表第三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请代表审议。

一、第三届理事会五年工作

中机联第三届理事会五年任期,正值我国机械工业贯彻落实国务院调整振兴规划、启动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 全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实现由大到强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三届理事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体会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部署要求,在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行业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努力践行以振兴为己任、以服务为宗旨的办会方针,在切实履行“三个服务”职能、加强自身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中机联的服务力与凝聚力不断增强,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多项工作受到政府部门表彰,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协会和五A级社团等多项荣誉。

(一)积极为政府部门服务,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及时提供行业经济信息,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五年间,中机联的行业经济信息和统计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工作质量不断提高。5年来,共组织召开行业经济形势会商会和专题研讨会50多次,并通过对重点企业的经济信息收集分析和定期组织重点企业座谈会、行业工作专题研讨会、工作会等途径,及时对行业运行动态进行监测、分析,形成意见建议。5年中,参加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国务院、国务院研究室和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多个部门的行业形势汇报会,以及关于行业三角债现状、企业兼并重组、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产业布局与转移、化解产能过剩、企业技术改造情况等专题会议达110多次,报送各类信息2600多条,提出了解决有关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出口影响、重大装备国产化受阻等问题建议近百条,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高度重视。

主动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反映行业主张和企业诉求。5年来,为反映企业诉求,争取将行业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中机联参加了10多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十二五”规划与产业发展政策等制修订工作。如参与了有关《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评估、科技专项规划、节能减排、质量发展纲要、发展高端装备、“三基”、环保产业及重点领域人才建设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划的研究、起草和编制工作。汽车、内燃机、液气密、铸造、塑机等协会,组织力量起草或参与制定的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有的以国务院和政府部门名义颁发。

为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参与了修订《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机电产品自动进口许可目录》、《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等工作。5年来,向国务院税则办和商务部等部门提出204项符合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引进等需要的税目税率调整建议;5次提出提高部分机械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意见建议;报送22期机械工业产业安全预警报告,及时反映了行业意见。中机联连续4年获全国产业损害预警和维护产业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荣誉。

努力在服务国家重点工程中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5年中,围绕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召开各种专题的装备国产化论证研讨会100多次,评定、鉴定及验收重大装备成果(项目)200余项。配合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完成了世界首条特高压交流和直流成套设备国产化方案调研、专家论证、设备研制、试验、鉴定以及设备国产化专项验收和总结等全过程工作;参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多条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工程主设备的国产化推进工作;配合国家能源局完成了25万千瓦、30万千瓦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研制工作。受国家能源局委托组织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泵阀国产化研制项目,荣获2009年度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有关部门领导和支持下先后提出了超超临界火电阀门、天然气长输管道加压站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积极推进二代半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现国产化率已达70%以上。参与完善了核电装备标准化体系建设及核极泵阀技术规范的修订。受有关部门委托组织完成了输气管线大口径高压全锻焊球阀、20兆瓦压缩机、高速电机、变频系统及燃气轮机、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关键阀门及年产60万吨天然气液化示范工程等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制。受有关部门委托,对约500余项产品,组织或主持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鉴定(验收)、推广和产业化应用工作。组织召开了纪念国务院国发[1983]110号文发布30周年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座谈会。

此外,参与了《重大装备关键部件进口减免税目录》的制定、修订以及相关产品的进口减免税评审工作。承担完成了“三峡枢纽电气设备自主化创新研发攻关成果的国产化质量保障工作总结”、《我国新能源装备(风电、核电)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报告》、《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与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等课题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中机联的上述服务工作,受到政府部门表彰。

(二)积极为行业服务,发挥团结引导作用

全力引导行业稳增长保全局,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五年中,为引导行业化危为机,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中机联始终把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作为行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提出了“保机械保工业保全局”的行业主张。通过会员大会和各类会议及媒体网络,加强对国家政策和行业主张的宣传贯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通过对行业企业热点、难点问题调研和行业经济信息发布等途径,为行业把脉定向、解疑释惑、提出发展建议。通过举办论坛、专题研讨和展会等服务平台,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条件。五年来,机械工业以年均16%以上的增速和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业绩,持续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积极推动国家产业政策落实,科学谋划行业发展。2009年5月,中机联三届理事会上任,即将贯彻实施国务院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作为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组织调研、听取意见,确定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档数控机床为标志性突破口,以关键基础件和基础工艺创新为基础,以自主创新和产业集聚为加速器,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制订了推进贯彻落实的指导意见,分解为113项具体任务,分别落实责任。召开了会员大会进行学习宣传和专题部署。通过全国机械行业协会工作会、事业单位座谈会、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等形式,全力促进“两个”规划任务落实。为推动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组织召开了“中国机械工业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大会”,进行了交流研讨,举办了论坛,当晚央视新闻联播予以报道,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反响。

为落实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批示,在老部长的亲自推动下,组织相关行业单位,形成了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方案,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协助有关部门编制了“智能制造装备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行业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和产品目录”,举办了“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等专题研讨会,提出了落实“三基”规划和“强基工程”的意见。为提前谋划“十二五”发展,中机联组织各专业协会、学会,集行业智慧,经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专家评审和广泛征求意见,组织编制了《“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8个专题规划和20多个专业规划,为行业“十二五”整体发展制定了蓝图。这些规划至今仍在引导行业实现科学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大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促进发展质量效益提高。“十二五”以来,中机联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为抓手,全力引领行业推进转型升级。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主题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中心,稳增长、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行业工作思路,并坚持根据形势变化,明确每一年的重点任务和落实工作的要求与具体安排。坚持引领行业和广大会员、企业,抓落实、抓创新、抓实效。

五年来,围绕行业工作思路安排,针对转型升级中的重点和难点,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国机械工业主攻高端推进转型升级工作交流会、机械工业贯彻落实“三基”规划推进会、机械工业品牌战略推进会、机械工业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大会、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大会,以及推进两化融合与现代制造服务业、机器人产业和科技、标准等多个行业及专业的重要会议和活动。这些会议在内容和形式上,既有现场会性质的观摩学习,也有跨行业典型的交流与问题研讨,既有指导性意见的提出,也有建设性思路的引导,特别是中机联牵头与各专业协(学)会等单位联手,有效整合资源,合力推进重点工作,拓展了为行业服务的渠道,收到了理想效果,也受到了广泛认可。

为深入推进各地、特别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组织开展了“十二五”规划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底数,提出了加快推进的工作建议。召开了每年一次的区域性行业协会工作座谈会,总结各地贯彻规划、推进转型升级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措施。同时,充分利用会刊和机经网等阵地,坚持开展机械工业百强、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评选表彰、行业经济形势发布,以及成长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之星企业宣讲等系列活动,有效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d1cm#page#

(三)积极搭建服务工作平台,加强为会员和企业服务

构建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截至2013年底,共批准建设了192个机械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总投入约68.9亿元。已通过验收挂牌运行的有135个,涉及机械基础零部件、汽车等11个主要技术领域。组建了绿色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多个创新联盟,其中“绿色制造联盟”被列入科技部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和重点培育联盟,基本形成了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框架。

五年来,围绕国家和行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与“十二五”科技规划的贯彻落实,先后组织实施了“十一五”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十二五”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6项,争取科技经费总投入约25亿元,其中国家专项经费支持10亿多元,参加项目研究单位480家。围绕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重大关键技术装备、重点产品节能技术、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制造工艺等方面开展了150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五年间,组织科技成果与新产品鉴定1509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受理申报项目3652项,评出和表彰优秀科技成果1866项。经推荐,共获得国家发明奖和技术进步奖25项。推荐并获得国家工业大奖企业和项目11项。

瞄准国际化市场,推进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服务与管理不断加强。五年来,组建、调整机械工业全国及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157个。截止到2013年底,机械工业全国及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达289个,委员人数8000多名。五年共完成1437项国家标准和3036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淘汰废止行业标准782项。目前,机械工业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达15143项(其中:国家标准6924项,行业标准8219项),占全国工信领域标准总量的1/4。

五年来,围绕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和“十二五”总体规划目标要求,注重做好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重点发展领域与节能环保、新能源、再制造等新需求标准的制定。并在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取得了新进展,有多位同志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截止目前,担任ISO或IEC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主席、副主席职务的人员已达10位,承担的秘书处11个,担任秘书(或联合秘书)的人数达11位。

用好有效资源,提高质量服务水平。质量工作已建成近200家质检和计量机构,并形成协同服务的工作体系。五年间,协助政府开展了机械产品质量状况调研和行业质量月活动。参与修订了蓄电池、内燃机、电缆和泵等8个产品的实施细则,对该产品许可证生产企业实地核查1030批次,汇总审查并上报了其中6个产品、1220批3600个单元的相关资料。完成了政府委托的51家压力管道和44家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换取证审查及上报工作。举办了64个班次、近3000人次的理化检验人员培训考核。组织完成365家行业质检机构的现场复评和扩项等评审工作,推荐并被批准33家列入工信部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编制起草了行业“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配合工信部编制完成了工业产品“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开展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我国机械工业中的应用研究”等10个专项课题的研究;承接完成了民政部委托的财政支持环保项目,获得好评。

五年间,牵头成立了有14家专业协会参加的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深入开展了品牌培育和优质品牌评选表彰活动,101家企业的18类105个优质品牌受到表彰。完成了40多家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18家企业被授予3A级单位。同时,行业产业集群和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对河北省沧州、浙江省宁波市等11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进行了认定授牌,编辑出版了《中国机械工业区域品牌风采录》,收录了有特色的全国17个机械区域经济发展典型。目前,已经命名授牌的产业集群达32个。

发挥专家优势,开展咨询服务。依托多年来形成的一支覆盖面广、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专家队伍,相继完成了“装备工业转型升级关键基础领域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装备工业基础能力提升重点研究”、“机械工业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以及“机械行业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研究项目”等重点课题20多项。发挥资源优势,先后为辽、赣、山东、内蒙等地方政府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等33个项目,提供了咨询服务,均受到高度评价。

联合行业社会力量,加强人才培养服务。五年间,开展了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制定了机械工业人才培养规划、现代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组织行业和社会培训机构,举办节能环保、智能化技术应用等高级研修班7期,培训人员近500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价格人员岗位资格认证等培训156期,培训人员近万人。受委托或与相关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国职业院校及企业职工技能竞赛50多项,参与人数15万人。推荐荣获国家级高技能奖项表彰数额近40名,一线工人行业科技进步奖获奖人数30多人次,组织企业职工岗位创新与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10余次。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一个中机联牵头、条块结合、综合与专业配套、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业务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在履行“三个服务”职能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拓展领域,创新渠道,提升行业开放型经济水平

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五年间,中机联与国(境)外有关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协议(或合作意向书)26份。目前,已与德国、美国、加拿大、印度、瑞士等国家相关行业组织,与意、英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俄、韩、东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了交往与合作,并开展了多次交流互访活动。从三届理事会起,与中国台湾地区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共同主办的“两岸精密机械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已轮流举办了5次,两岸总计1300余人次出席会议。

自觉维护产业安全与行业利益。中机联设立了专门机构,坚持主动协助政府做好进出口和税收政策调整、关税税目税率调整等工作。五年间,在反映行业企业诉求,提出的稳定汇率、提高部分机械产品出口退税等多项建议被采纳。建立了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开展调查、提供信息、举办通气会,为企业提供进出口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支持协助企业开展损害诉讼。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为企业办理出国展会30多项,办理出国(境)团组950多个,近2万人次,接待境外来宾3000多人次。与政府部门和地方相关组织,联合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展览会、贸易洽谈会和国际交流活动。每年参与举办的行业展会达20多个,支持江苏、山东、广东等政府部门举办的装备制造特色展数十个。

注重加强信息沟通与会员服务。5年来,中机联通过编制印发近100期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发展报告以及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为广大会员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60期会刊杂志、量大面广的网站信息,及时传递宏观政策和国内外制造业动态,为企业、会员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通过组织企业座谈会和各类咨询活动,为企业和会员在结构调整、产品升级、节能环保、增减项目、内外投资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收集会员和行业企业诉求,积极呼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促进实施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针对购机补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扶持支持的意见建议;为促进企业走出去,提出了人民币汇率调整对行业影响对策等建议,积极为企业和会员争取宽松的政策环境。

(五)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创建一流行业协会

强化“四个意识”,规范运行机制。三届理事会上任,从协会的科学定位出发,提出了创新思维理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即全局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效益意识)的协会发展新要求。相继通过会长专题务虚会、工作总部职工大会和全国机械工业协会工作会议,宣传上述新主张。五年来,“四个意识”愈来愈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行业“十二五”规划和推进转型升级中,全会职工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精品服务意识,明显提高了中机联为会员和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围绕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运行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了理事会各项制度办法,注重了会员发展和会员服务。5年间,共召开了5次会员大会、7次理事会、8次会长会,发展新会员40个,新增了会员《服务手册》等服务事项。开展了管理提升活动,提高了规范运作水平。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会长务虚会、会长会、会长办公会等各类内部会议制度;规范了重大事项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等议事决策制度;加强完善了人事、财务、分配、外事、档案与课题管理、大事记编写等基础制度,共计128项。建立督办制度,5年间列入督办事项810件,做到件件有结果、有反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成功举办了中机联成立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及各类全国性行业会议活动,取得积极效果。

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素质。五年间,针对本部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断档、中青年骨干力量不足以及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修改完善了人事任用、管理办法;改革了任职、考核晋升等规定,先后有30多名中青年骨干调整了职务; 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办理了13名干部的调入手续;开展了岗位培训,举办了专业知识讲座,组织了两批骨干赴港参加蒋震基金工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研讨班,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

同时,完善并实施了《中机联工作总部经济核算及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和综合管理工作考评办法,增强了效益观念,形成了责任传递机制,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实现自养自立自主自强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步伐。经有关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认为中机联三届理事会在任职期间,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了经济责任,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在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制度健全,执行有效,对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规定、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遵守廉洁从业规定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

以党建为龙头,履行好代管职能。五年中,在中机联党委领导下,全系统党组织,坚持了党的十七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传达学习,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国资委部署要求,认真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进建立了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初步建立。坚持了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保持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进性。5年间,先后对67家专业协(学)会和事业单位进行了换届考核和领导班子配备,指导近20家协会参加了民政部社团评估,审核办理200余项社团变更备案和440多项分支机构设立等相关事项。对主管的70种报刊媒体加强了管理,审核办理变更、增刊等事项250多项。注重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组织开展了各项公益性工作和近20项群众性文体活动,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了稳定和谐的局面。加强了财务监管和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注重了在各专业工作中的资源整合与合作共赢。

目前,中机联已形成了较好的工作团队和工作基础,并以良好的服务,提升了信誉度和影响力。但我们深知,在完善科学规范的治理机制、培育核心业务、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职工队伍,以及提升服务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距离党和国家以及会员单位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新一届理事会重点针对存在不足加强改进。

#d1cm#page#

二、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与发展趋势

(一)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简况

2013年,在外部环境依然复杂的情况下,机械工业总体运行平稳。

实现了缓慢回升、温和增长和平稳发展态势。2013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9%,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0.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上年加快10余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税金总额7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5%;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6713亿美元,同比增长3.72%,全年贸易顺差达73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7.16%,低于全部制造业和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统计的64种主要产品中,累计同比增长的有39种,约占61%。汽车全年产销分别达到2213万辆和219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3.9%,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

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推进,创新驱动、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目前,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新产品开拓市场、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以替代进口增加效益,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核能发电机等一批世界顶级设备纷纷问世,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出线装置等关键零部件取得自主化突破,国内首套大功率井下智能综采设备等高端智能设备试车成功,4000吨级世界最大等级履带式起重机由徐工集团等联合研发,流程工业用国产DCS高端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以潍柴、东电为代表的排头兵企业,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建设,研发试验室建设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快速升温,促进了生产效率、加工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成为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

区域结构继续向预期方向调整,中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快于东部,且在全行业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民营企业焕发出更大活力,增速快于全行业平均速度。其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占全行业比重均提高到50%以上。

与此同时,存在需求趋缓、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价格下行压力大、利润率下降等问题依然存在。进入“十二五”以来,机械工业利润率由“十一五”末2010年的8.38%(年报数)的历史高点,下降至2013年的6.93%(快报数)。去年,企业亏损面达10.9%,比上年有所上升,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5.2%。机械工业价格指数持续下行,至年底,当月价格指数已连续25个月低于100%。主营业务成本增速为14.5%,高于同期主营业务增速0.7个百分点。这表明机械工业仍未真正摆脱困境,仍未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2014年行业发展预测

多年来,机械工业在上级领导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之下,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为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7.9万户,资产总量16.1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0.4万亿元,利润总额1.4万亿元,汽车、发电设备、大中型拖拉机、机床、工程机械等一大批重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茅。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理性回归,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外向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转型升级的动力不断积聚,行业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今年,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一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变数,新兴经济体又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有利条件。宏观经济环境将有利于行业平稳发展。国际经济出现趋暖迹象,美日经济进入低速回升通道,欧元区结束衰退并呈现缓慢复苏。关于我国的经济形势,中央已做了深刻分析,做了工作部署。今年我国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

机械工业从总体看,虽然面临着需求不旺、订货增长乏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价格低迷、成本上升、效益下行与出口困难增大等不利因素。但从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看,从国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看,从近年来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成效看,行业经济运行仍具备保持总体平稳的基本条件。预计我国机械工业在经历了十多年高速增长和两次急剧的大起大落之后,将相对稳定于一个中速发展平台。预测2014年机械工业产销和利润增速将可达到12%左右;出口增速预计可达到8%左右。

三、对第四届理事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已经启动。机械工业进入了以转型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凝心聚力、实现由大到强,任重道远。建议新一届理事会要很好把握大势,防微虑远、趋利避害,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 坚定不移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首要位置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的总目标和路线图已经清晰,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凝聚共识,抓好落实。新一届理事会要把引领行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与一系列党的方针政策精神,联系实际推进落实改革作为首要任务。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深入学习,领会实质,把握大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改革的合力。要通过学习增强改革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自觉联系实际,谋划好实施改革的方案措施。

行业、企业要按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研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金融、科技等体制改革给产业及企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制定产业深入调结构转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建立规范市场秩序、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研究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资源、适应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国际化经营的路径。

行业协会要按照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安排,遵循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的部署要求,从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上做好预案,主动迎接挑战,抢抓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努力建设有利于行业发展、有利于发挥作用的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改革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也要自觉按照国家政策,精心谋划好本单位的应对措施,化改革为动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焕发新的发展生机。

广大会员单位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中,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理念,营造胸怀大局、携手并肩的工作氛围,构建凝心聚力、协同共进的工作机制,坚决实施改革,扎实推进改革,努力形成以行业振兴发展为共同目标,以会员关系为纽带,以业务工作为抓手,以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利益共享为运行机制的工作体制,开创行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坚持把稳增长保全局作为行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坚持稳中求进是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机械工业要继续把稳增长保全局作为行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要积极引导行业,认真研判当前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深刻剖析经济下行压力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低下、企业经营困难等矛盾问题,找准稳中存忧、稳中有险的症结。要针对主要矛盾,从问题导入,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经济运行监测,着力对宏观调控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及调整进出口政策对行业的影响,特别是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环境资源对企业的约束等状况,及时进行调研监测和深度分析,提供咨询服务,提出政策性建议。要致力于稳中致优、稳中致远、可持续发展,及时调整应对策略,科学谋划自身发展,保持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经济信息工作体系建设,健全中机联牵头、专业与区域性协(学)会协同、重点企业支撑的行业经济信息采集、分析、统计、合成的工作体系构架,奠定工作的坚实基础。要进一步拓展行业经济信息服务领域,在坚持办好经济运行会商、重点企业监测、定期信息发布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行业产能调整、基建投资、重大技改项目、产品需求及市场环境等信息的关注和监测,加强对多种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诉求的关注和反映,以经济信息为载体,扩大服务行业企业的引导、咨询功能。要加强多方的联系沟通,整合资源,提高服务能力。继续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联系,注意政府职能转移的动向,主动承接服务项目。要用好政府部门的信息渠道,及时反映行业动态,争取政策支持。要努力寻求与政府部门和行业信息体系多方力量的合作,开展联合调研、建立快速通道,提升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能力。

#d1cm#page#

(三)持续推进转型升级,确保行业规划目标实现

要始终把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强国目标,作为行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实现机械强国目标,必须具备强大的产业实力基础,科学的产业产品结构,成熟健全的产业体系,世界领先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质量效益,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强国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行业坚持不懈地共同奋斗,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今年,“十二五”实施进入第四年,行业调结构转方式任务繁重。要全面完成“十二五”确定的战略目标,为建设机械强国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继续坚持行业转型升级的思路、目标,持续在抓落实、抓创新、抓实效上下功夫,特别要注重将转型升级工作由行业层面向企业层面逐渐延伸,力争取得新的突破。要拿出一定精力,深入企业调查了解“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服务需求;调查了解行业持续开展的攻高端、夯基础以及品牌战略推进、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等重要会议的落实情况和推进效果;调查了解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方面的有效做法和工作经验。以此挖掘一批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发现一些问题,形成重点推动的措施意见。

2014年,将继续按照“十二五”提出的行业发展思路,在巩固攻高端、夯基础推进转型升级工作的基础上,由中机联牵头,联合相关管理性协会,于年中召开“全国机械工业强化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大会”,总结工作,树立典型,交流经验,针对问题提出措施,合力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与创新。8月份,借机械政研会建会30周年之机,在一汽召开“全国机械行业文化建设暨机械政研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对机械工业文明单位和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进行表彰。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劳模精神的学习宣传和倡导,以促进行业精神、行业美德的传播,促进行业企业软实力的提升,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也希望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继续立足岗位、创新进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职工在行业改革发展中做出贡献。为顺利推进行业协会、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将适时分别组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要继续加强行业科技、质量、标准、综合规划、信息咨询、国际交流合作等各业务工作体系建设,围绕行业中心工作,努力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要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在协助做好国家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中,在开展市场研究、拓展各类咨询服务中,有新的起色;要用好各级标委会、创新联盟和国家及行业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平台资源,在研究出台高新产业产品标准、推进重点产品国产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新的作为;要运用行业质量工作体系资质,在推进品牌战略实施、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有新的进展;在不断深入分析年度质量状况报告的基础上,要逐步开展机械工业质量状况指数发布的研究,作为机械工业质量预警平台的权威数据;要整合行业社会资源,在推动各类人才建设服务方面,有新的进步。今年,行业节能减排与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等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要认真研究,做出具体安排。同时,还将适时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调研、重点课题等前期基础性工作。以上各项工作都离不开行业上下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把这些工作做实做好。

(四)加快对外交流合作,提高产业开放型经济水平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方案中,党中央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重要部署。要引导行业企业加强学习研究,了解国家政策的精神实质,了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趋势,了解世界贸易格局发生的新变化,以及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条件方式变化的新动向,提高对宏观政策的理解,提高对全球化及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增强参与的主动性。要组织企业认真总结近年来在“引进来、走出去”、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实践中的成功做法和差距问题,梳理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思路措施,充分运用中机联进出口工作的服务平台,反映行业企业需求,提出政策建议。要密切关注政府职能转变的动态,积极争取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的资源和渠道,努力为企业创造条件。要正确引导行业企业,按照产业规划要求,加强行业自律和应对贸易摩擦等法律知识学习,提高开放型经济的知识水平和应对能力,自觉防止和杜绝低水平引进、重复引进,以及为引进而引进的不良行为,提高国内企业的对外信誉,营造公平宽松的市场环境。

要重点把握稳定外需与拓展外需相结合原则,着力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设备出口,扩大出口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改变中国代工和产品低档的国际形象。要着力推动企业境外投资,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形成从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到营销网络的完整产业链条,转移输出国内优质产能和产品,带动关联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同时,要注意在对外开放中,研究承接外商投资和高技术外包服务业的重点领域,优化外商投资的质量和结构,促进产业自主发展。要围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及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总体方案,提前做好规划部署,创造条件主动跟进,争取在实施新一轮战略中赢得先机。

(五)加强自身建设,开创中机联发展新局面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中机联已日益走向成熟,并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体会。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作风,继续坚持“以振兴为己任、以服务为宗旨”办会方针,牢记建设机械强国的历史使命,牢记胸怀大局、植根行业、联合团结、服务至上的份内职责,发挥优势、积极作为。要继续坚持科学、民主的办会原则,不断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实现以章程为核心的规范有效运行。充分调动全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创建会员之家。要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和追求卓越的办会理念,自觉提高素质、强化服务,提升中机联的凝聚力影响力。要以协会改革为契机,强化思维观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科学定位、顺势而为,抢抓发展新机遇。

要继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管理提升活动成果,针对自身存在主要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与核心业务培育,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服务水平,集中解决不适应、不可持续的潜在隐忧。要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在管理体制没有改革之前,做到思想不散、阵脚不乱、工作不断,尽心尽责做好委托代管和改革的引导服务工作,深化“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合力发展的工作格局。要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协会为目标,立足可持续发展,制定好中机联五年发展规划,精心设计、统筹安排、持续推进,为创建品牌协会、开创中机联发展新局面不懈努力。

同志们,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建设机械强国的目标已经确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坚定信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机械强国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