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产业链用户层面洗牌 得挖掘机者得天下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编者按:英国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12月21日发表了题为《挖掘胜利》的文章。文章称,中国生产的顶级施工设备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文章引用了里昂证券研究人员对6家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挖掘机进行的为期两周的严酷测试的报告内容。内容涉及生产力、耐用性和燃油效率。文章中描述这6家公司分别是三一重工、卡特彼勒、日立、斗山以及日本的小松集团和神钢集团。这些挖掘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编者按:英国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12月21日发表了题为《挖掘胜利》的文章。文章称,中国生产的顶级施工设备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文章引用了里昂证券研究人员对6家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挖掘机进行的为期两周的严酷测试的报告内容。内容涉及生产力、耐用性和燃油效率。文章中描述这6家公司分别是三一重工、卡特彼勒、日立、斗山以及日本的小松集团和神钢集团。这些挖掘机的表现都很不错,但是三一重工挖掘机的表现异常抢眼。里昂证券的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现在,中国企业与外国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几乎不存在了”。
《经济学人》的报道一时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而本文作者李坤龙先生所带领的团队,正是文章中提到的里昂证券研究团队。下文为本网记者特约李坤龙先生所作,全文理性、客观,观点闪光,引人入胜。
得挖掘机者得天下
第一工程机械网特约撰稿人李坤龙
挖掘机无疑是工程机械分类中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根据研究机构以及上市公司官方统计,全球挖掘机销量(含6吨以下迷你挖掘机)过去六年徘徊在38万台至45万台之间,挖掘机销售曾经为全球制造商贡献超过600亿美金(约3800亿元人民币)年度销售收入。
如同海外市场一样,中国挖掘机涉及庞大的产业链。除了国际知名发动机生产商(康明斯、道依茨、三菱重工、五十玲、久保田、洋马、威孚高科等)以及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川崎重工、帝人制造、萱厂、博世、斗山集团、恒立油缸等)都参与其中。市场规模也催生了近千家下游代理商以及贸易商遍布全国。更值得关注的是挖掘机拥有最庞大以及活跃的后市场工程机械产品。
2013年12月,里昂证券发布一份对13台不同在华销售的挖掘机质量测试研究报告,目的是想了解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挖掘机产品是否可以比拟海外产品。虽然测试的机型种类比较全,但是海外媒体以及重点行业观察专家集中关注中型挖掘机(20.0~24.9吨)的对比。中型挖掘机无疑是最主流的产品型号,年销量占据全球挖掘机总销量的25%~30%。为了对比各厂家最新的产品系列,里昂证券把市场上可以租到的最新款挖掘机(2013年08月之前)集中做了两周的全面性能测试。为了测试的公证性,6名拥有不同驾驶背景的挖掘机操作手分别测试挖掘机的性能。我们认为6次测试后的综合结果可以消除操作手对熟悉品牌挖掘机的习性,比厂家自己委派操作手的结果更为实际可靠。
重在节能
在中型挖掘机(20.0~24.9吨)的对比当中,卡特彼勒挖掘机证明了其 Super Digger 超级挖掘机王的称号。挖掘机除了依靠优越于对手的结构设计(驱动部件、挖掘斗、挖掘尺),更利用其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ACS) Valve (阀)的智能化操作,和 Electronic Standardized Programmable (ESP) Pump (泵)的动力输出设计引领行业。卡特彼勒的挖掘机在测试中的工作效率(出土量)比其他对手多出30%,作业循环速度也比对手快了22%。卡特彼勒挖掘机虽然在工作效率方面以压倒性胜利,但是三一重机的挖掘机却在燃油经济上领先群雄,以节省10%的油耗完成每单位土方工作量。以中型挖掘机平均油耗计算,每节省1%的油耗可以帮使用方每年节省2200~2800元人民币。测试结果表明,卡特彼勒挖掘机适用于赶工期的承包商。这群终端用户对于成本比较不敏感。我们认为三一的挖掘机比较适用于寻求经济节能的终端用户,更能够满足经营性租赁店需要的产品系列。一位沃尔沃北美挖掘机销售经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通常提醒用户不要轻易相信各家品牌宣传自己最新款挖掘机比之前系列节省能耗多少,实际测试出的耗油量才具有说服力。”
三一挖掘机节约能耗
#d1cm#page#
可靠性和耐用性是硬道理
很多业内人士或从业人员认为进口挖掘机比较可靠耐用。测试结果表明中国制造(Made-In-China)挖掘机的结构设计比原装进口机更重载。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属快速发展阶段。一台中型挖掘机一年工作约2000工作小时,是发达国家(欧美日韩)挖掘机的3倍工作量,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两倍。为了适应严峻的工作强度以及恶劣的工况,厂家和代理商必须强化挖掘机的关键部件,增加其使用寿命。考验各厂家挖掘机可靠性的除了软性的设计就是硬性的铸造和加焊技术。研究表明,在中国制造的挖掘机(不管是中资还是外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早已经达到出口标准。
行业中听到的强弱对比只是各品牌为了国内市场竞争的产品较量,完全不影响中国制造的挖掘机进军海外市场。一位资深国际投资总监拜访三一临港产业园区后感言:“我惊讶于中国装备生产线的能力。呈现在面前的是一个世界级的自动化流水线,而体现出来的是企业的生命力。”
三一全面打造世界超级工厂
科技引领发展
北美市场开始推行工程机械 Tier IV Final(等同于国四标准)的排放标准要求。日本也在今年对20吨挖掘机实施相同的排放要求。根据上市公司公布数据以及行业调研所得,截至2013年12月,国内销售的国三/四(等同于欧三/四)排放标准的柴油发动机已经达到40%(2012年同期为30%)。根据2013年12月以及2014年1-2月的销量趋势,2014年国三/四的渗透率有望突破50%,并在2016年突破80%的渗透率。国内已经有部分产品开始往国际标准靠拢,符合海外出口标准。
三一重工在过去几年收购了多家欧洲制造厂商,获得了关键渠道、核心科技、经营人才。我们认为三一重机可以依附上市公司或集团公司获取行业领先科技。中资装备制造商在过去36个月内进行了超过15个兼并收购或合资项目。我们预计未来1-2年内会有更多的中资制造商与国际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如康明斯)成立科技联盟。稳定动力科技的基础,建立科技发展路径,共享成熟的后市场网络是发展海外市场的条件。
三一重机临港产业园中挖装配线
#d1cm#page#
行业整合的领跑者
很多行业观察者和业内人士对于中资品牌如何提高市占率抱着较为负面和偏激的看法,普遍认为中资品牌只会依靠促销手段以及无尺度的融资方式来获得销量,提高市占率。海内外专家对于这种破坏市场秩序和行业生态环境的手段给于负面评价。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属无中生有,事实也证明很多制造商(包括一些外资)在过去几年确使用过激的手法快速获取一定的市场,做大经济规模。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国内市场仍然巨大,并且充满了生命力。众多的微观数据已经表明国内市场其实开始产生微妙变化。我们不能再以固化的观点看待市场,而需观察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发展机会和竞争格局。
建筑行业受到了国家四万亿投资和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拉动,也吸引了大批终端用户通过购买挖掘机(包括其他工程机械)入市。这群终端用户大部分通过散户租赁模式配合中小型承包商参与了中国历史上最活跃的建筑大浪潮,导致2010年挖掘机销量出现了暴发性增长(同比增长70%)。在国家放缓投资节奏的大背景下,2011年挖掘机销量的虽然再创新高但只是制造企业因新增产能而无序放贷所致。散户跟风情绪浓厚,对购机价格和首付要求以及放贷条件较为敏感,造就了中资品牌整体市占率提高的局面。
接下来的30个月,国内建筑行业开始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但是挖掘机市场却要消化庞大的新增数量。这段期间受伤最重的不是制造厂商,也不是代理商,而是国内上百万的工程机械散户。他们除了需要应付36或48个月的分期还款压力,还需要面对工程款拖欠的两难。很多因为投机而进入工程行业的散户开始因为还债压力而离开。越来越多的制造厂商和代理商也开始执行回收债权机械。根据非官方的地方调研所获,行业整体二手机的数量一度超过3万台之多。
行业整合已经从下至上地开始了,存活下来的终端用户更具备足够的从业经验并对设备的质量(工作效率以及经济性)有所了解。购机因素也逐渐远离了购前折扣和便捷放贷了。后市场时代已经来临,而使用成本、再制造能力、二手机残值也成为终端用户购机时必须考虑的竞争条件。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和理性,我们认为上游制造商也将开始进入洗牌阶段。
研究测试报告指出,针对三一重机中型挖掘机与美日韩品牌同类机型的(测试的品牌)平均对比:新机价格低10%,燃油经济性好10%,维修保养费用少20%。基于实际测试只有两周,在可靠性和耐久性符合的情况下,三一重机挖掘机在不同的工况以及作业要求下的出土量(甩方或装车)超出日韩品牌,更接近卡特彼勒中型挖掘机的水平。
三一重机挖掘机
基于我们对国内终端用户结构变化的分析,我们推断三一品牌能够在过去行业整合的近30个月当中(2012-2014年)保卫市场领导地位,就已经证明国内市场一定出现了认可并忠于三一品牌挖掘机的购机群体。我们无法统计其中有多少终端用户曾经购买过外资品牌挖掘机,更需要进一步了解购机人群属于经营性租赁方还是工程承包方。唯一可以推断的是中国工程市场的集中度一定会进一步提高,终端用户对于产品的知识面和业务经营的水平已只会日趋成熟。单纯依靠宣传、促销和放贷的年代已经过去。制造商必须加强产品质量,强化产业链、提高后市场的价值,才能够获得用户的认可。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