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CM首页 | 资讯
首页 资讯 视频 直播
整机 品牌 二手 代理
专题 图片 市场 排行

军民融合“双引擎”助推贵州装备制造业加速发

发挥技术、人才、装备优势,“走出去、请进来”,丰富军民融合形式、拓宽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促进产业聚集,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航天、航空、电子和基础件生产基地——

3月13日,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305厅客商云集、宾朋满座,由省政府主办、省经信委和省投促局承办的“2014年贵州省军民融合发展推介会”,向来自陕西、四川、重庆、云南等地的企业代表,重点推介贵州军民融合产业技术、成果和产品,促进需求对接,广泛寻求合作,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紧密融合、协调发展。

3月13日,在西安举办的2014年贵州省军民融合发展推介会项目签约现场

3月13日,在西安举办的2014年贵州省军民融合发展推介会项目签约现场

3月13日

3月13日

这是继3月初在北京成功举办的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贵州成为全国率先启动“大数据”产业的省份之一后,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接过系列专业招商活动的“第一棒”,奏响军民融合产业助推全省装备制造业加速发展的主旋律。彰显我省以改革为主线,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大胆创新、内引外联,融合协作、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民参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发展,标志着贵州装备制造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贵航工业研制的“山鹰”高级教练机

贵航工业研制的“山鹰”高级教练机

展望贵州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前景,无论是“借台唱戏”还是“借水行舟”,甚至于“借船出海”,通过与兄弟省份间不断丰富军民融合形式、拓宽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突出“五条主线”,着力“五个切入”,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航天、航空、电子和基础件重要生产基地,指日可待。

发展条件——军民融合产业得天独厚

当前,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已建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涵盖航空、航天、军工电子、兵器、民爆等行业,具有产业链完整、配套门类齐全、本省配套率最高的全产业链航空制造体系;拥有配套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重点航天装备科研生产基地;国内品种最全,执行标准最高,综合实力较强的军工电子基地。

军工产业基础坚实——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贵州国防科技工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贡献,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稳步发展,截至去年末在职职工达到7万余人、资产总额4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60家。

工业强省战略强力推动——省委、省政府作出“工业强省”的战略抉择以来,重点推动以电力、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加快发展,为贵州军民融合发展带来难得战略机遇: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催生对工程机械、机械设备等各类装备制造产品的大量需求,为军民融合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发2号文件提出打造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后,国家已有35个部委专门出台支持贵州的若干意见和支持的决策,一系列国家政策的落实为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自然条件优越——我省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常年平均气温15℃左右,极少受到雾霾和沙尘天气的影响,空气质量常年优良,同时远离地震带,具有地质结构稳定、灾害风险低的特点,十分适宜先进装备、智能装备等精密制造。全省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28种,特别是铝、钛等高端装备制造金属材料储量丰富,铝土矿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17%,居全国第2位;能源结构水煤结合、水火互济,是“西电东送”的主力,工业企业用电平均价格优势明显。

发展现状——一批民用产品技术先进前景广阔

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发挥技术、人才、装备优势,近几年来通过加大民品研发力度,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汽车零部件、基础件、电子信息、特色装备等领域推出一批技术先进、前景广阔的民用产品,产业发展取得不俗成绩。

产业规模明显跃升——全省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长,去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8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速为21.2%。

产业聚集优势逐步显现——以贵阳小孟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遵义汇川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等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为重点,发挥军工产业基础、打破地域界限,积极推进航空、航天、电子及基础件“3 1”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去年重点产业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207亿元。

军民两用产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省国防科技工业每年推出军转民技术和军民结合研发项目50项以上,通过技改扩能及技术创新,着力推动军民两用产品转型升级。产品层次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规模明显扩大,多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增强——瞄准“大飞机”制造,我省已有航空标准件、航空铸锻件等20多家电子元器件、特种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配套;中航标参与C919飞机34项标准国产化研制工作,是同类企业之最;安大公司成为实现C919飞机首家锻件全部交付的供应商。

发展方向——突出“五条主线”着力“五个切入”

贵州军民融合产业主要从哪些方面加快发展?

省经信委主任、省委国防工委书记李保芳表示:总体工作上突出“五条主线”,具体推动方面着力“五个切入”,即围绕改革驱动、创新引领、绿色制造、区域带动、合作共赢“五条主线”,从资源整合、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市场开拓、专业招商“五个方面切入”,采取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做强存量、做大增量的方式,积极与大企业对接、力争中小企业形成集群配套,改变现有军工企业散小弱的现状,促进产业进一步聚集。

今年是改革之年,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工作进行提前部署,省经信委将组织深入军工企业调研,制定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从扩大军工对外开放、创新企业体制机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为产业规划的推进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着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和军民兼容的创新平台,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与国防军工紧密联系机制,加大军工优势推介和开放力度;推动军工企业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软件服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大数据衍生产业在信息处理、产品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应用,坚持走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发展道路,着力推动信息化与贵州国防科技工业的融合;提出“一核两翼”的发展布局,重点推进以贵阳、贵安新区为核心,延伸安顺、遵义产业带,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特色装备、电子信息为核心引领,突出航空、航天两翼发展的格局;整合各类资源,在金融投资、产业联盟、人才保障、技术创新等方面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带动贵州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我省以资本为纽带,支持军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上市、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方式,深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有别于军工母体机制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每年编制发布《贵州省军民结合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项目目录》、《贵州省军用技术转民用推荐目录》,促进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业通过技术转移、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动军民技术互通转化;推动标准件、精密铸锻件、液压泵马达等基础件拓展航空、航天、核工业、海洋工程、工程机械等领域,促进产品换代、产业升级。加快超临界萃取设备、大功率液力变速器等特色产品产业化,提升产品层次,扩大应用领域;加强产业协作配套,引进社会资本,改造军工传统产业,实现军地资源整合经营、军民资源兼容互利;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系列招商活动,围绕通用航空、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重点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招商。

开放合作——共谱发展新篇章

贵州国防科技工业的过去辉煌灿烂,如今,国防科技工业又一次站在贵州工业强省、同步小康的新起点上,肩负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只有开放合作,才能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世界分工协作。

目前,我省已有22家军工企业为波音、空客、中国商飞等飞机制造商提供配套。同时,中航工业、航天科工、中国电子等央企军工集团不断加大在黔投资,中国兵器、国机集团、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央企也通过与贵州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进入贵州,贵州正迎来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3月13日,我省借助第18届西部制造业博览会,在西安召开2014年贵州省军民融合发展推介会,搭建军民技术成果展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市场开拓、资本对接的平台。现场签约项目20项,签约金额22.13亿元。

省经信委表示,我省将继续深化“走出去,请进来”的合作方式,组织有针对性的系列专业招商活动,同时,组织“小分队”专人赴陕西、四川、江西、东北等军工聚集地区上门寻求合作,对有意向的项目和企业提供“点对点”、“一对一”的服务。计划下半年还在贵阳再举办一次军民融合招商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推动贵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卡特挖掘机
今日头条
相关资讯
小松节油大赛
评论
登录
发布

应用推荐

第一工程机械
第一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