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讲述中国装备制造业背后故事

AI摘要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前段时间刚刚在央视播出,这部6集的纪录片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真实记录了装备制造业人的智慧、生活和梦想。今天,我们就和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制片人姜诗明一起聊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以及这部纪录片。 其实很多观众朋友也不是特别了解制片人,那制片人的工作涵盖哪些? 姜诗明:应该说我的全称是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的栏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前段时间刚刚在央视播出,这部6集的纪录片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真实记录了装备制造业人的智慧、生活和梦想。今天,我们就和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制片人姜诗明一起聊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以及这部纪录片。

其实很多观众朋友也不是特别了解制片人,那制片人的工作涵盖哪些?

姜诗明:应该说我的全称是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的栏目制片人,说通俗点讲,如果是一个栏目制片人的话,就相当于一个工厂车间的车间主任,我就是这样的,要负责组织生产,需要决定产品的质量,需要进行人员的管理,需要做相应的预算,需要请示有关领导。

其实涵盖了方方面面,从上之下,贯穿始终,而且有衔接的作用在里面。

姜诗明:从我们电视节目的制片人来说和通常说的商业的制片人也不太一样,我们要负责选题的策划,要找到合适的人,有时候可能我们要直接参与到节目当中的拍摄甚至写作,包括歌的创作当中去,所以更是一个策划的组织者,因为电视是一个合作的产品,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制片人更多在这里面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他要对节目的内容、导向要负有一定的责任,所以他从内容、形式到节目的制作生产的组织管理都要负责任,是这样一个角色,不是简单的负责钱,负责钱的是领导,那是老板。

为什么一个央视栏目的制片人跑去拍了一部纪录片?把这种百姓完全不熟悉的东西呈现在大家面前。

姜诗明:既是一个任务也是一个选择,可能在这个节目当中自我的选择更多一些,但是话又说回来,为什么我们做一个栏目要选择这样的一个选题?其实我们都知道,咱们都是做媒体的同行,其实我们每天要考虑的问题都是能够尽量的把发生在这个世界上一些真相告诉给大家,其实它不管是装备制造或者是农业,或者说国企,或者是关于消费的其他方面,所以说我们觉得媒体总是要有责任告诉大家更多真实的东西。这种方式我们觉得它和其他的表达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因为它的长度,它的表达方式,它的拍摄周期和它本身艺术的魅力,可能更接近于真相,因此它是帮助大家认识真实社会最好的手段。其实我们也不是说要刻意做《大国重器》,其实我们每年都会做一个,作为电视的职业人,其实我们每年都会考虑要做一些自己能获得某种满足,同时更多的是给观众某种满足,同时让大家喜欢的东西。像《大国重器》这么多人喜欢,出乎我们的意料。反过来讲我们做这个东西虽然它很专业,但是有这么多百姓,包括咱们美女编辑、美女主持人都关注《大国重器》这样一个冷冰冰的节目,本身这个选题就没有问题的。

对于媒体人或者作为任何一个行业都应该去揭秘真相,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你这样一双眼睛,通过我们的传声筒,通过我们媒体的眼睛,让大家还原一个事物的真相,还原一个事件的始末,所以可能这样的纪录片也是在完成这样一个事情。但是这样的话题是不是过于沉重,为什么选择这么一个冷冰冰重器的话题?

姜诗明:还是那句话,倒也不是特别的刻意,因为既然有那么多人做那么到好玩的、好乐的,或者貌似很容易的节目,总要有人做点不太好玩、不太好做的。是一种乐观,也是一种选择,所以我觉得其实电视从做节目的角度,大家也都希望追求差异化,我们只是觉得现在的电视也好,媒体也好,相似的东西确实太多了,同质化,不管形式还是内容。但其实是不是有些大家就一定不感兴趣呢?比如说《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那么轰动?其实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我们吃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大家看到《舌尖子上的中国》发现它并不是介绍美食,而是通过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唤起了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当中,大家浓浓的乡情或者乡愁,其实我觉得感动观众的并不是那里面好吃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感受…… 。

《大国重器》最让大家感动的那份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是什么?

姜诗明:我觉得第一个是赞叹,中国被称为制造业大国其实已经很多年了,我们被称为中国制造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名词,也很多年了,但是我们常常说的中国制造大多是衬衫、鞋子、内衣、袜子这样一些东西,更多我们听到欧盟反倾销什么蜡烛,美洲反倾销什么什么家具,更多是这样,好像我们中国制造就是这些东西。其实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制造,中国工业的背后其实已经发生很多的变化,正像我们城市发生巨大变化一样,但是这些东西往往被大家忽视了。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些东西告诉大家这些年真实发生了什么,你看到了一部分,你可能还有一部分没有看到,当你看到今天中国装备制造业能有今天的水平,我想中国观众会震撼,中国现在这么厉害了,它就是这么厉害,所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国这个社会,因为我们在能够常见到的东西太多了,正如我们现在看到那么多新经济的代表,那么多的一夜暴富的形象,那么多一些创新的人才,那么多一些精英,但是我们那些在打工业下面默默支撑这个工业装备制造业的整天的工程师,在铸造线上铸造的工人,在大的装备制造流水线上那些人,根本你分不清他们面目的人,可能他们都是非常统一的服装,毫无个性,但是这也是支撑中国制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这个是大家通常看不到的。

《大国重器》并不是单纯的在讲中国装备制造业是怎么发展的,而是去通过很多人去讲述这个故事。

姜诗明:我这个片子播出以后,我收到一条微信,我非常感动,我一同学告诉我,今天早上她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孩子突然冒出一句,他说:妈妈,我长大要做工程师。她说为什么?他说觉得他们很美,因为头一天晚上她和儿子一起看的《大国重器》,在过去,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我们要做《超级女生》,我们要上《中国好声音》,我要上《美少女》,经常听到这些东西,在一个孩子身上能出现这样的声音,我觉得这是一个节目带给这个社会原来不同的东西,所以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尤其这说明有些东西我们这个生活当中还是需要的。#d1cm#page#

现在中国产业升级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时期,需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所以这样的片子的出炉,又让大家更深刻的领会到了这一点,我们曾经那种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需要改变,我们需要产业改革,需要转型升级,很多时候也就是这种大型制造业,大型的公司之间的一种博弈。其实制造业就是大国之间的博弈,而且看你这个纪录片的时候很有感触的是,就像讲到了说美国的一个公司,我记的非常清楚,叫做柏克德集团,就这些公司因为他们非常好,让他们贴上了美国制造的牌子,我们中国也需要这样的公司,走出去,然后让我们也贴上中国制造的牌子,可是以前老百姓不了解这些,最多利用就是上市公司里的重工业或者说制造业的公司,而现在通过这部片子了解了更多,可能这就是这个片子的价值和意义。

姜诗明:今天咱们这个栏目跟公司有关,我就要再说两句。是这样的,就是说我们这个片子里面选了十几家公司,其实中国的制造业有很多的公司,甚至也有很多上市公司非常有名的,但是从制造业这个角度来说,其实他们大部分产品是中间产品,就是说它的产品不是快速消费品,不是直接和老百姓对接的,但是有些时候我们老百姓确实也没必要知道的,有些可能做的比较好的,可能在公众、媒体曝光率比较高,大家都会比较熟悉的,好像它就是在中国占领了很重要的经济总量的比重,其实不是这样,因为中国太大了。这次我们片子的选择,很多公司都是原来大家没有听说过的,比方瓮福集团,连我不知道瓮福集团是做这么多的事情,实际上它不是单独生产某种东西,是生产整个成套的装备在走出去,实际上通过它作为一个龙头整合了中国很多装备制造的技术,通过它来牵头参与国际的竞争,我们才看到我们今天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其实咱们讲,好酒藏在深幽巷,好东西有时候不见得大家都知道,因为好的东西也不是每个人都用到,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知道,但是我们能看到的,今天中国的高铁,中国人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距离越来越短了,为什么?有高铁,和高铁相关的很多的装备,车就不用说了,这也是高铁过程当中很多的准备来源都是中国,主要是中国,再一个就是即使我们有些先进的设备从国外进的,但是其实与它配套的很多东西也来自中国,比方大型的飞机,都有中国的东西,这些东西有些老百姓看不到,他也没有必要知道,但是在中国应该说在整个国际工业舞台上,其实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说从一个制造大国到强国这种升级,我们看什么?其实就是看装备。咱们讲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根本,就像你要想做一份菜,你总要有一个好锅、好勺,你不能说拿着锈锅去做菜,那么实际上中国今天经济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中国工业化路能走的这么远,事实上和中国自己能够制造重大的装备有很大的关系。

记录片很难拍,这个过程很讲究,《大国重器》拍了多久?有多少人参与?

姜诗明:整个时间从策划到准备大概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参员不多,总导演,大概一共三四个编导,但是外延的就多了。我们摄像都是非常优秀,大家看这个节目播出来以后普遍反响比较好的都是说镜头拍的非常漂亮,其实在拍摄上我们的编导花了很大的工夫,有的时候在一个工厂里,其实他也吃了很多苦。大家知道现在中国什么都快,我们在拍戏,很多企业也不是特别配合、理解,因为大家都很忙,说这个怎么老师拍不完啊?拍电视几分钟就拍一个,20多天怎么还没有完啊?都急了。我们在前线做节目的编导有的时候确实很辛苦,只能通过他们的工作去让大家看到,事实上从这个结果看来,因为隔行如隔山嘛,一个车间的工人,他怎么会理解一个摄影师,说拍拍就行了,怎么老在那反复拍,他也不知道这个镜头里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在镜头里,现场的调度、用光、运动的轨迹,包括一些组织的拍摄,都是有深思熟虑的过程的,就像我们不懂机器怎么设计出来的一样,他也不知道你这个片子为什么要这样,但总体来说大家慢慢慢慢就理解了他们是这样的,这个片子出来以后大家更明白了,原来我们工厂这么漂亮,他们也不知道,工厂还是可以这样。

纪录片最难的就是,拍摄的过程当中,要找一个角度,要把它拍的很美。但是拍机器,尤其是像大型,装备制造业它的机器是一气呵成的,比说那个机器一运转起来很难叫停,所以在拍摄之前,大家都要商量好怎么样去做。

姜诗明:其实纪录片很大的问题就是不能重复,有些东西因为有的东西转身即逝的东西,你要是重复的东西反倒是不是它本来的东西或者不是鲜活的东西了,工业的现场就是这样,包括炼钢炉炼好了,说开始照,说你没拍好重照一次,不可能了。像有些设备,像二级床这种设备要求的精度非常高,如果你对现场,对人家工程师、技术人员有一点干扰,他一下失误,那一台设备,几百万就没了。所以我们拍这个片子,第一个人家接受拍摄这个单位他们很慎重,我们也是非常慎重,也怕我们会干扰人家,但是即使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也会尽量的能够做好这种充分的准备,所以周期相对来说就较长一点,不是说拍几个人,一遍没走好,日常这么走,说我们这次拍的不是特别好,重走一遍,上去说没拍到,重新再放一次,不太可能。

这部专题片的配音是非常著名的李立宏老师,他的大家最熟悉的作品《舌尖上的中国》,《大国重器》为什么找一个当时给饭菜节目的专题片配音的老师去配?

姜诗明:在这之前配过很多我们之前做的国企备忘录,是李立宏老师配的,应该说是非常好的,我想《舌尖上的中国》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既是他的成功,也可以说他稍微有点偏差,看一些电视节目,最后大家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声音上了,这也对做电视来说稍微感觉有点遗憾。我们用李立宏老师并不是因为他配的《舌尖上的中国》,在这之前我们和他合作过很多次,重要的是李老师非常好合作,我们一起合作的时候,他特别的认真、负责,我们所有的编导都非常喜欢他。另外一方面就是我觉得李老师,特别在非故事性的题材,他的声音恰恰使这个作品充满了很强的故事性和人文色彩,其实吃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大家可能吃大家更容易理解,其实说着说着我都差点流口水,他确实很诱人,我们也想通过《大国重器》具,通过他的配音,让我们冷冰冰的东西更接近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们平常接触不到,但是通过这样的片子让《大国重器》走进老百姓生活。其实你在每天一日三餐的时候,其实后面都有《大国重器》做的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有道理的,就是李老师的声音太好了,太诱人了,大家没有办法表达就觉得听他的声音很好,想流口水。

大国重器

为全面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央电视台联袂推出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大国重器》拍摄制作历时两年多时间,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10余个重点领域、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记录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

《大国重器片》共6集,每集为50分钟。第一集《国家博弈》,第二集《国之砝码》,第三集《赶超之路》,第四集《智慧转型》,第五集《创新驱动》,第六集《制造强国》。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