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对话:山河智能何清华谈企业创新与绿色发展
【第一工程机械网 现场报道】2013年11月28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四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山东临沂召开。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办副主任张涛,临沂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左沛廷,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福田,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出席会议。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负责人,所属各专业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工程
【第一工程机械网 现场报道】2013年11月28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四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山东临沂召开。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办副主任张涛,临沂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左沛廷,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福田,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出席会议。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负责人,所属各专业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工程机械行业部分会员单位的代表、各相关媒体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11月28日下午,以“创新驱动 质量为先 结构优化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如期举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龙国键主持高层对话,山河智能装备集团董事长何清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文魁、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德进、山重建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禹武、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尔梁、北京起重机械研究院院长陆大明出席会议,各位嘉宾围绕“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如何创新”展开对话。
山河智能装备集团董事长何清华发表观点
以下为山河智能装备集团董事长何清华在高层对话中发言观点实录:
调整心态才能绿色发展
何清华
:今天我就“绿色发展”这个话题讲一讲,这个题目很大。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有一个坐在同桌的同行,他说他的小孩生了一个病,医生说就是要晒太阳,他们在北京,但是北京太阳很少,因为雾霾太厉害了,“绿色发展”紧迫到关系每个家庭和个人。
就“绿色发展”,我谈谈个人的情况。还是要谈“阶段论,前段有几个日本朋友到我们公司聊了这个事,在10-20年前,日本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也都是一样的。因此,这是紧迫感,我们要解决它,靠一步一步地来做。我认为绿色发展应该是一种人的心态,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企业发展方式的选择,应该站在这个角度看,而不仅仅是产品节能。绿色发展是可持续的,前几年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说中国人发展很快,但是中国人从个人到企业到国家,把发展目标定得太高,发展的速度要求太快,把自己搞得很难受。一个小年轻刚毕业的学生要买车,不太现实,还要买房,更不太现实。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合适的生活方式选择和发展模式的选择。
高层对话前面,柳工集团总裁曾光安先生把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一些现象说了,我还是比较赞同他的一些说法。确实,企业的选择发展,如果搞得都跟仇敌一样,那又何苦呢?个人为了自己过好日子,也跟别人搞得很不融洽,这个扭曲了,我们企业发展也已经扭曲了。我对绿色发展的理解是,就是让大家心里感觉比较舒服,生活比较舒适的发展。从这个环境来说,这也是一种生态环境,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个人发展的生态环境。要调整心态和发展方式,这个非常重要。
对于绿色发展这一块,我认为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我经常讲,中国到底发展到一个什么阶段,人民能够生活在一个什么水平,中产阶级是个什么水平,这个模型是什么样?我在世界上走了很多国家,看来看去其实中国这块地是一块很差的地方,好的地方很少,人又非常多。我们说美国人怎么生活、欧洲人怎么生活,我们能不能承受这种生活?这是个重大战略,否则我们一味地追求搞得自己很痛苦,结果达不到,最后一塌糊涂,也就是说资源允不允许。像空气,日本岛国一阵海风吹过来,把什么雾霾就吹走了,北京在一个沙窝窝里什么都吹不出去,我们能不能达到那种标准?当然有很多人在移民,我相信95%以上的孩子都得老老实实待在中国,不可能移出去。中国人有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要有一个正确的舆论引导,国家有一个准确的战略,否则就很盲目。 #d1cm#page#
研发绿色环保新产品
山河智能在“绿色高效节能”这一块比较重视。首先,山河智能的发展取决于原创性的产品,我们的产品是比较独特的,这个产品本身是绿色环保的,我就不用多说了。从广东发展到几乎全中国,现在也到了俄罗斯、东南亚,最远我们到了美洲。国内有10-20家企业想拥有我的知识产权,说明至少这个产业是做起来了,绿色的方法是出来了。我们在挖掘机这一块,高效节能做得还是比较突出的。我们研制了混合动力挖掘机,已经工作了1000多个小时,完全已经达到使用的阶段,但是成本比较高,没有推出去。我说的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可以用数据来说话,7%和17%两种节能东西已经非常成熟,是完全原创的技术。前者几个月可以收回成本,后者不到一年可以收回成本。在其他高原设备方面,我们也有其他的产品。
山河在“绿色环保”方面,去年推出了一系列的挖掘机,它的高效节能还是比较明显的。山河智能的颜色叫“山河绿”,在这方面我们还是非常致力于绿色,今年在科技部能源领域中获得了大型机械节能的项目,有很多重大企业、高等院校参加,山河智能作为牵头单位,他们仔细审视山河在这之前做的一些基础工作,这一块基础工作我们做得非常扎实。每个地方的能耗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箱,要了解得非常清楚。我们还有一个研究生队伍,从硕士到博士,这个工作要做下去,还是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确实也付出比较大的代价。在去年到今年这样非常困难的环境下,我们要做这个事也不容易。今年山河智能的业务还是有一定的增长,利润也有一定的增长。总而言之,关于绿色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博大精深。
跟随式创新与先导性创新
关于“创新”,这两年我们做了一些分析。一种是“跟随式创新”,一种是“先导式创新”。所谓跟随式创新,看到市场有个产品比较好销,大家都赶快模仿或者改进一下,就做起来了,这种创新不能说完全不对,这也是成就了工程机械行业在短短的近十年时间中快速发展,因为市场需要,它也允许这种创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产能越来越大,这种创新模式可能基本上走到一个比较难堪的境地,就是前面说的同质化。从国外可以观测到,大企业间即便是挖掘机,但它两者之间从颜色、各种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每一个人有一个自己的品牌,在彼此之间比拼之后也会认真思考。
另外一种创新是先导创新。先导式创新是市场上还没有这个东西,中国市场目前还没有这种产品,先导创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里就不展开了,山河智能在这块做了很多工作,实际上也吃了很多苦头。先导创新实际上就是真正实现发展模式转型的基础。我们国家很早就提发展要转型,全面转变发展模式,为什么没见成效?因为没有先导式的技术,先导式的技术并不是灵丹妙药,它是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的。中国发展到现在,大家冷静下来创造一种让一些企业能够沉下心来把产品做好,做出差异化的环境,这个问题迫在眉睫,这也是这次会议的初衷。
我了解国外的发展史,国外也奋战过一段时间,只不过中国太大了,中国每个省拿到世界上都是一个大国,一个省做出一系列挖掘机就了不得,这势必会造成全球奋战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一些大企业要给别人留一点发展空间,不要一出来就把别人搞死,这就不合适。我发现国外有一个好的竞争形式就是,大企业至少在价格特别是调节这一块,还是有个度,这叫“公平竞争”。否则的话,最后就是损人不利己。
不光是产品创新,安徽叉车集团董事长张德新刚才提到,中国的厂房设备已经世界一流,实际上已经超水平了。我看了几次上海沃尔沃的挖掘机,可能参观沃尔沃的不多,因为它才100多亩地,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但是价值特别大。在中国做挖掘机,投资可能是最小的,加起来可能不到两亿元,但是一年后能够做出4000台到5000台挖掘机。这种也是我们讲求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它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多豪华。我估计它的问题是股东的分红要求太多,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工资高得离谱。#d1cm#page#
谈工程机械排放标准
关于“工程机械排放”这方面,做这个事还是要把门槛提高。美国工程机械协会是要求最高的排放标准,我观察他们的东西,我不敢恭维。这个排放提高是必须要做的,但是做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确实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像发动机知名品牌美国康明斯在各种不同阶段也推出了不同的产品,它涉及到这个产品的提升,如果用到小型车上,安装空间都是有很大的问题,但是事实必须要这么做。
客观地说,中国企业在这边还是比较被动的。第一,中国自己没有比较系列、可靠性达到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的发动机产品,包括潍柴,这个难度就更大了。它让你一个成熟机型配套,从挖掘机的角度一般要一年的时间。从这个角度讲,实际上也是给每个工程机械企业走国际化门槛抬高得比较多。从国际上讲,欧IIIA已经过去了,欧IIIB也快过去了。再往上走,这个时间很短,带来的问题就是企业的开发成本很高,这个开发成本怎么消化?山河智能在这方面也比较吃力。虽然开发起来没问题,但是它很快就走向另外一个标准,开发成本非常高。
刚才我准备要说的是“绿色发展”是不错的,但是我们如果开发高档次的排放标准,这个成本价格能不能在市场消化?绿色蔬菜可以涨几倍的价格,绿色挖掘机能涨10%可能就不容易了。我觉得国家政策在这一块的配合比较重要,你提出来就有相关的政策扶持它。我今年到欧洲看到一个企业,它装了两个排放控制装置,成本就增加了5000欧元,这个在中国市场装怎么消化?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引导这个事情,企业也要有自己中长期的战略看一步步怎么走。再就是,国内的发动机厂家能够尽快地在工程机械板块特别是挖掘机、发动机这一系列化产品上有突破性的进展。
现场提问:国内国际上都有先例用在高一等级排放的产品提前使用的话,国家都是有财税政策的支持,刚才你也提到了一点,比如说在中国轿车行业、汽车行业、混合动力以及电动车都是有很高的财政补贴,在国际上我也提到德国他们比其他的国家都先实行高一等级排放的产品进入市场,都是国家补贴。就像你刚才说的,成本增长的部分国家承担了一大部分,鼓励这些企业和用户用更好的,鼓励自我期许更高的企业和个人使用。这样能不能在我们工程机械行业里得到应用,或者说应该对我们进行哪些帮助?
何清华: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这是我们国家方面的事情。但是我认为,国家不宜走得快。即便在欧洲像挪威就没这么要求。工程机械不像汽车,它的排放对PM2.5占多大的比重,做那些东西同样要消耗能源,同样要创造PM2.5,我们行业也做一下这个分析。中国还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然,我们肯定基本的保证要做到,要做到什么程度做一个规划。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