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CM首页 | 资讯
首页 资讯 视频 直播
整机 品牌 二手 代理
专题 图片 市场 排行

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迫在眉睫

从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中国企业在自动化这台大戏中依然处于“配角”的位置。创新能力不足、人才不够、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等对中国自动化发展形成了阻碍。虽然中国正在极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但在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上扛着大旗占领阵地的依然是国外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兴的大型高技术产业。“十二五”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市场需求也将呈现井喷式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市场的热捧映衬的却是国内企业的尴尬。中国本体制造企业35家,其中内资26家。201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年产量均小于500台。2012年本土品牌机器人销量仅1112台,独资及合资品牌销量高达25790台,市占率分别为4%和96%。

以秦川发展为例,规划生产机器人关节减速器18万套,其中一期生产9万套,投资1.94亿元,预计2015年达产新增销售收入6.5亿元,利润总额将达到1.82亿元。这意味着,公司两年就能收回投资,而利润率达到28%,显示出行业极强的盈利能力。

而上海机电的控股股东电气集团早就涉足机器人行业,电气集团与国际机器人巨头发那科共同设立的上海发那科机器人,2012年在国内销售额达到20亿元,约4000台,是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龙头。

事实上,从事机器人研究的人分为两个阵营,一个阵营尝试创造出昂贵的类似于人类的机器人,一个阵营努力制作便宜的实用性自动化机器人。去年以来,在全球大热的3D打印技术明显属于后者。

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迫在眉睫。一旦核心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内资品牌即可在定价上拉开差距。若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假设平均降低30%的成本,则机器人单机制造成本可至少降低20%。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卡特挖掘机
今日头条
相关资讯
小松节油大赛
评论
登录
发布

应用推荐

第一工程机械
第一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