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卡特彼勒如何在华继续布局研发
评价一家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关注其在世界500强榜单上位次升降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在7月上旬揭晓的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榜单上,卡特彼勒公司以年销售收入658.75亿美元的业绩位居该榜第136位,这比2011年足足上升了19位。就像这家公司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一样,卡特彼勒在中国的研发布局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研发中心已经成为卡特彼勒全球第二大综合性研发中心。”卡特
评价一家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关注其在世界500强榜单上位次升降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在7月上旬揭晓的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榜单上,卡特彼勒公司以年销售收入658.75亿美元的业绩位居该榜第136位,这比2011年足足上升了19位。
就像这家公司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一样,卡特彼勒在中国的研发布局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研发中心已经成为卡特彼勒全球第二大综合性研发中心。”卡特彼勒技术研发(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晓波博士不久前表示。
建成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
孙晓波所领导的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目前管辖无锡、青岛、天津和南通亚太试验场四家分支机构,可谓卡特彼勒公司在中国研发资源的中枢。
据介绍,该中心的研发范围涵盖开发几十匹马力到3500匹马力的柴油机;多功能的整车集成研发;燃油系统的研发和实验;电子电气、材料、冷却和后处理的研发和实验。研发中心还拥有翻滚保护实验、液压保护实验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研发中心拥有国内最先进、也是工程机械行业首个虚拟仿真实验室。
“无锡加上青岛、天津和南通的分公司,总人数是900多名员工,如果加上各事业部分散在工厂里的工程技术研发人员,卡特彼勒在中国大约有1200名工程技术研发人员。这已经达到我们全球工程技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8%到10%的优化比例,是我们在过去两、三年内达到的。”孙晓波对此感到非常骄傲。
据了解,卡特彼勒在天津研发中心主要是做一些材料科技方面的研究;在青岛的研发中心主要为卡特山工集团提供研发支持;在南通的试验场进行整机测试及一些系统如发动机的测试等。
卡特彼勒无锡研发中心于2009年12月正式营运。短短三年多时间,已经完成三期建设,2011年,卡特彼勒技术研发(中国)有限公司也将总部迁往无锡。无锡已成为卡特彼勒中国的研发大本营。
在谈到中国研发中心的工作定位时,孙晓波认为中国与北美、欧洲的研发中心一样,是全球研发体系当中的一员。虽然从技术层面讲,美国和欧洲的研发中心起步早、基础强,但是面对中国和全球新兴市场的产品开发,则是由中国研发中心主导。
例如:中国研发中心成功推出全新整机产品986H大型轮式装载机。这款产品是在中国设计、中国生产、中国首发、全球发布的一款产品。此外,发动机产品也有不同档次在中国设计、生产,并销往海内外市场。#d1cm#page#
面向未来的五大研发战略
在回答“您看未来工程机械领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孙晓波认为从市场发展角度看,卡特彼勒处在一个充满机遇的行业,“长远来说我们非常有信心,因为全球都在进行城镇化以及基础建设。”他认为中国市场未来潜力非常大,存在很多机遇。
孙晓波从技术发展的层面,描述了卡特彼勒公司面向未来制定全球的五大研发战略:
第一,下一代的动力总成。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驱动系统、变速箱以及轴、底盘等。
第二,自动化、无人操作。“从国内来说,在一些边远地区的矿业,或地下的一些危险环境,一些大型的卡车和一些机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无人操作进行作业。”他解释不仅仅是对一个机器的操作,机器之间也可以进行配合,实现整个工地全部无人操作,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第三,代用燃料。包括天然气、液化气、液化天然气,甚至燃料电池。“中国政府这么多年以来,都有这方面的规划。”作为长远技术战略中的一项,他认为卡特彼勒这方面的关注与中国政府的长远战略“非常合拍”。
第四,混合动力。卡特彼勒前段时间在全球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混合动力挖掘机,这一新产品在美国获得了IEC2012年度托马斯爱迪生奖。
第五,发动机的排放和效率。
孙晓波强调,以上五个研发方向是卡特彼勒在全球十年研发的重中之重。根据这个研发战略,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研发计划。在谈到中国研发中心的工作重点时,孙晓波透露“我们主要集中在代用燃料、自动化和无人操作及发动机的效率和排放这三个领域。”另两方面的工作“我们也在做,但是近期之内还不是重点。”#d1cm#page#
手记
感受卡特彼勒的不一样
从司机行车细节看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是我常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事情大约起源于八、九年前的一次系列活动。
在胶东某电气制造商处去车站的路上,送站的司机师傅抱歉地说“没油了,对不起。”这一番折腾,差点赶不上火车。
对话完鲁西南的一家电气制造商后,按计划,司机师傅要送我们去徐州。这一路,二十出头的司机在二级公路上一路狂奔,时速多次超过130公里。
在南京禄口机场,江苏华鹏的司机师傅接我们,在去溧阳的高速公路上,司机的车速从不超过120公里。“我们厂区的人行道上,员工并排走,单向不会超过三个人。”
我看到了这家公司优质整洁的现场,见证了全国110千伏变压器老大钱洪金发誓要把跨国公司“赶出中国市场”的万丈雄心。
2007年,我第一次到重庆ABB公司,从机场一上车,司机师傅有礼貌的请求坐第二排、第三排的北京同行系好安全带,让我颇为震惊。
当时这位师傅的解释是,“我们公司不仅重视自己员工的安全,也要确保每一位公司来访人员的安全。”
此后,参加ABB的活动多了,每次大会开始前,主持人告知万一发生紧急情况,与会者如何进行应急反应几乎成其开场定式。
最近接连参加了卡特彼勒公司的两场活动。这家公司在定义安全上的做法令我再开眼界:
一次新产品的发布现场,我看到了我童年记忆里熟悉的医生出诊时携带的药箱。
在回答我“为什么一定这样做?”的动机时,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卡特彼勒公司举办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讲到公司对员工安全的重视这一话题时,她甚至笑着说,进公司后大多数员工都得学会“人工呼吸”、“心脏复苏”等专业的急救技能。
不久前,我来到该公司位于江苏南通的通州亚太试验场,负责接待的营运经理非常自然地说“从开始土建到现在,我们目前可记录的安全事故率为零。”
在卡特彼勒现场,外来访员在每个办公区域之间无门禁不能随意通行,在员工的操作台面、公司墙面上时常会有提示员工诸如离开工位要屏蔽电脑、注意识别网络诈骗等告示。
让安全也成为公司的DNA,这正是跨国公司值得本土品牌企业学习的地方。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