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热点 重型机械大变局下的战略抉择
都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由于重型机械行业自身的特性,生存和发展对于当下的重机制造商而言,绝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而是必须兼顾的两方面。“寒冬”仍未远去,身处其中的企业感受不到春天的丝丝暖意,市场持续低迷,增速一降再降;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而引发的价格竞争;垄断行业客户的另起灶台;加之各种赋税,凡此种种,让本已经如履薄冰、颤颤巍巍的重机制造商更是难以负重前行。为此,本报针对当下重机行业遇到的几大
都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由于重型机械行业自身的特性,生存和发展对于当下的重机制造商而言,绝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而是必须兼顾的两方面。
“寒冬”仍未远去,身处其中的企业感受不到春天的丝丝暖意,市场持续低迷,增速一降再降;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而引发的价格竞争;垄断行业客户的另起灶台;加之各种赋税,凡此种种,让本已经如履薄冰、颤颤巍巍的重机制造商更是难以负重前行。
为此,本报针对当下重机行业遇到的几大问题,经深入思考,拟写了提纲,送至中国几大重机制造领军企业负责人手中,恳请他们对当下之难点给出自己的回答,以期给更多的业界人士提供借鉴。今将精彩观点编辑成版,读者诸君如有启发,不胜荣幸。
爬坡期or趴窝期
问题1
当前我国重机行业市场持续偏冷,增速一再下降,进入发展的低谷期,或曰中速阶段。
但我们更关注2013年及未来两年,是否将是重型机械行业形势更为严峻的一年。毕竟目前只有少部分企业基本满足全年订货,且仍存品种不均衡、合同安全性欠佳等隐患,而大部分企业经营难度加大,下半年不排除继续下滑的可能。即便接下来宏观经济有所回升,重机行业的复苏也要晚于其他行业一年半载。而最令人担心的是企业利润持续大幅下滑,长期下去,将难以为继。
大重:此次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前所未有,可以说是我们重组搬迁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十二五”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战略转型机遇期。将面临更大、更多和更复杂的挑战,进入爬坡过坎的新阶段。对企业而言,面临的调整转型和创新升级难度极大,同时也存在着升级并跨入新台阶的重大机遇。
从国际市场看,一是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全球范围内的转运,对港口机械和装卸机械产品有一定需求;二是印度、俄罗斯及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起重机械、冶金机械等产品有一定需求;三是我国对非洲等国家援建铁路、基础设施和资源性项目较多,会有较大的重大装备市场需求。
从国内市场看,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企业综合成本上升、价格竞争、回款难等运行管理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大。但是,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明确提出通过投资和内需“双轮”驱动经济“稳增长”,并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及加速推进“城镇化”等战略举措,必将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和装备制造业的再发展。
上重:当前国内外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国际、国内来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都不足,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增强。尽管宏观经济形势有复苏迹象,但重机行业机器产品低价竞争加剧,热加工产能过剩延续,行业反应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
2013年及未来两年,如果世界及中国经济没有大的改观,这可能将是中国重机行业最为寒冷漫长的冬天。截至5月底,上重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当年承接订单量与预算也有较大差距,难以支撑年度销售目标;因宏观经济软复苏,上游项目因缺少资金等原因启动较慢,在手合同迟迟不能生效。同时,应收账款、存货居高不下,应付账款压力大,现金流持续紧张。银行贷款多,利息负担重,公司短期内扭亏为盈难度较大。
中信重工:今年乃至未来两三年内,经济走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重型装备企业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应做好更艰苦、更持久的应对准备。
一重:去年一重主营的冶金设备、核能设备、重型压力容器、大型铸锻件、锻压设备、矿山设备销售额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2012年由于冶金市场的低迷及国务院暂停新建核电项目审批的影响,公司本年度销售收入较上年有一定幅度的下滑。实际上重机企业近两年的情况都处于相对困难时期,如果再如此发展下去,很可能消融掉“十一五”所积累的技术“家底”。
太重:未来两三年乃至更长时间,重机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困难都十分复杂,这是由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中国新兴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所决定的。#d1cm#page#
转型方向之选择
问题2
重型机械行业的行业特征包括投资强度高、制造周期长、生产成本高。遽然进入低增长,固然首尾难以相顾,更何况转型升级需要大剂量长期持续投入。生存和发展在这里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而都是必须兼顾的两方面。那么企业在这两个问题中是如何填空的呢?
中信重工:企业转型应有“三力”:
1.市场拉力:企业转型要以市场为导向,紧盯市场。适应市场、开发市场、引领市场是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导向决定发展方向及成败。
2.内在动力:企业转型要靠激发内在动力,动力不足难有作为。内在动力方面,谁也替代不了,只有靠企业自身。
3.政府推力。政府的推力,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向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和发展发育好的优秀企业倾斜。二是培育市场机制,培育环境健康、规则清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
太重:太重目前营销模式侧重于向提供解决方案转化,而增长方式向产业链高端转化,但目前效果还不太明显。成本大幅下滑,利润严重下降,但回款是当下最大的事。
一重:未来的发展,企业提出“八个并重转变”道路。发展方向从制造向制造和服务并重转变;产品领域从工业装备向能源装备、工业装备、环保装备、装备基础材料并重转变;市场领域从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市场并重转变;经营范围从资产经营向资产和资本经营并重转变;生产过程从单件小批向生产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流水化、绿色化转变;管理模式从工厂制向集团化、事业部化、内部市场化转变;经营领域从装备制造向其他领域延伸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
大重:我们必须直面困难、以变应变,破浪前行。具体做法有: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要清醒地认识市场环境的变化,必然给企业和每名员工带来相当大的直接影响。企业如果没有活干,就会给员工开不出工资,企业就将倒闭。
二、大胆地改革创新。要从适应环境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出发,及时地实施科技创新,及时地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及时地完善企业的发展战略、营销战略和生产组织方式,整合发展资源,优化要素配置。
三、紧抓重点。抓住重点就是抓住工作的牛鼻子,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多订合同、快回货款、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上重:前十年,重机行业靠投资拉动增长,产能严重过剩,但产品质量没有质的提高,产品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现在宏观经济打了个喷嚏,重机行业已经重感冒。在重机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贸然转型升级,无疑是对体质虚弱患者的一剂猛药,恐怕大多数重机企业都无法承受转型带来的冲击。目前重机行业只有通过重估形势、重设目标、强化基础管理、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成本与质量意识、转变考核方式等温和疗法,才能使企业早日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才能使转型升级与企业利益紧密相连。
面对八大重机全线濒临亏损的局面,上重公司积极推进管理改革,创新理念转变机制,明确目标真抓实干,明责任、定目标、转机制,缩短经营战线,以磨煤机为盈利之源,以大型铸锻件为立身之本,寻求产品结构与市场的突破,力求早日逆转不良态势。#d1cm#page#
需要什么样的“棉袄”
问题3
寒风袭来,对于重型机械制造企业需要给予怎样的帮助呢。业界有个说法:给钱不如给政策,给政策不如给市场。鉴于目前所处环境,恐怕钱、政策、市场都是企业急需的。
日前国资委曾表示可向部分困难企业返还红利,其中涉及重机企业,但限于央企。那么地方企业是否也有相应需求?关于政策,国家当下注重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那么对大中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是否也要随形势变化而加大?再如,地方上的税收政策,是否也要向重型行业中的大中型国企倾斜?关于市场,重大技术装备的用户多为垄断型企业或行业寡头,非市场因素很多,有时国内的市场环境甚至不如国外的环境。
因而,特殊情况下,是否需要政府动用非市场化手段,使国产重大技术装备获得使用机会?
大重:一定要有针对实体经济的鼓励政策措施出台,包括税收等,不能再杀鸡取卵。
希望银行要把位置摆正确,不能再让证券、基金、股权漫天要价,不能总是改变不了企业为银行打工的局面。
希望减轻赋税。国资委收了几块,有些税国家收了,地方还要收,甚至区里再收一部分,企业纳税是义务责任,但希望能够将重点企业上的税返还,企业按专项专用,搞技术研发,推新产品,转型升级就有了。
还有,重大技术装备的用户,往往是电力、冶金、石化、铁路等具垄断特点的行业,这些垄断企业往往在扩展自己的装备制造体系,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也因重复建设加剧了产能过剩,应该采取措施解决第二制造体系的弊端。
最后希望,政府不能只关注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更要关注。
一重:希望首台(套)国产设备的认定、使用风险补偿机制、鼓励研制的补偿办法尽快出台,支持重型机械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央企优先购买装备制造央企产品的政策,并纳入业绩考核,并且继续给予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鼓励企业购买国产设备;建议加强市场规划,防止重复建设,以行政审批方式等严格控制行业企业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制造、设计、总包环节都各自为战。身处制造环节的重机企业,成本高,利润薄。因此建议企业之间能用投资的方式,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如将具有总包资质的钢铁冶金研究院与重机企业联合,将大大提高研发生产效率及产品利润。可以说我国重机企业发展到今天,也需要打造具备“大制造”能力的集团。
上重:钱是重机行业救命之绳,政策是重机行业解困之需,市场是重机行业发展之源。前十年,由于大部分重机行业产能投资过大,导致贷款高企,利息沉重,现金流持续紧张,导致仍需继续贷款,恶性循环。
利息与财务费用在企业销售的之比十分惊人,贷款利息成为企业难以承受之重,企业实际上是在为银行打工。目前国家政策对小微企业和央企的扶持力度仍很可观,地方国企处于被两面夹攻之势,十分尴尬。
希望对重机行业,特别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在尊重市场竞争的前提下,理应受到政府的关注与政策支持。政府对企业支持的重点应放在技术支持与提升管理水平上,提高企业自身竞争能力,达到国外先进企业的水平,而不是一味的掩盖行业弱点进行温室培育。
而重机行业的上游企业多为垄断企业和行业寡头,往往扶持自家企业,竞争不平等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上重公司的磨煤机在与竞争对手竞标时,自身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常常处于劣势。另外,有些大寡头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对国内设备制造企业缺乏信心与信任,使得国内企业处于天然劣势。政府在打破不合理垄断的前提下,不动用非市场化手段,自然会使国产技术装备企业获得机会。
太重:从目前山西省的情况看,太重作为山西省属企业,难以享受资金支持,可能会享受到一些政策支持,至于说市场,盘根错节,政府可能说了也不一定管用。
中信重工:无论什么扶持政策,都应该是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和调节作用。救火式的、扶贫式的只能是火越救越大,企业越扶越贫;培育市场机制,是公平竞争,经济杠杆调节,而不是靠非市场手段、非经济规则的手段。帮扶企业是靠帮其恢复造血功能,而不是输血依赖。#d1cm#page#
产品过剩下的同质化
问题4
过去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里,八大重机各有专业侧重,但经过几十年市场洗礼后,许多能力是高度重合,关键重大设备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资源浪费,也是导致当下产品同质化的根源。
有关行业专家提出,在政府宏观管理层面,要好好研究德、日、韩的经验,特别是德国模式,政府有效调控,并以资本运作方式,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只手互相作用,形成国际一流的几家跨国公司。不知他山之石,如今对中国重型行业可否攻玉?
上重:在全国一盘棋的时候,中国产能严重不足,八大重机各有侧重是时代所需。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重机市场井喷,中国关键重大设备制造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瓶颈,外加国外先进大公司对中国的技术、工艺封锁,中国加强重机产能的投资也是形势所迫。
如今,外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金融危机余波未平,经济形势依旧严峻,重机行业转型阵痛持续发酵,全行业业绩下滑已成现实,多家企业巨额亏损,市场倒逼作用进一步显现。各企业只有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生产、资源等特色与优势,找准市场定位,细分市场,顺应发展潮流,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政府应通过充分调研,不盲目调控,不放之恶性竞争,加强对企业支持的同时,尊重市场,尊重竞争,重机行业才能走向良性竞争、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目前,上重公司积极进行市场预测、产品结构研究、战略规划,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重点做强做大拳头产品,力争率先突破困局。
太重:现在万吨压机,七大重机厂都已经技改完成,但中国用得着这么多吗?这就是同质化!所以说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有时候确实需要被调控一下,现在怎么办?似乎无招!
中信重工:解决同质化问题关键在于建立适应市场的决策机制和自身的发展定位。
一重:除了大用户自己造设备外,一些非本行业企业也都新建低端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盲目扩建严重。如钢铁行业大多数都有机械制造公司,铁路建设企业建起了盾构机制造厂,结果是低端能力(仅具有制造能力)大量过剩、能力放空和无序竞争、血拼价格。比如目前轧辊等多种产品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原来的一半,不少重机企业坦言:“做了就亏。”这将是行业所面临的尖锐问题。
大重: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2012年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9%,主要原因为受风电行业调整影响,风电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导致销售收入减少。
这与风电行业在2012年整体不景气,行业低价竞争,风电市场整体萎缩息息相关。对于风电设备产能过剩问题,行业人士的一致看法是:出现过剩的只是中低端风电设备,尤其是低端产品,高质量的风电设备还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d1cm#page#
能否也来个民拥军
问题5
一直以来,我们对军转民的表达都是利用军品研制技术服务于民用领域,也就是军高民低,水往低处流。但是,近年来我国民用领域的一批大中型机械制造企业,在改革开放中抓住机遇,于竞争中坚持技术创新,获得长足进步,发展出自主的高端制造能力。以他们为代表的民用领域制造力量,已经在很多方面赶上并超过军工领域制造能力。而我国军事装备的研发,基本还是沿用传统做法,无论投资立项还是制造建设,都是自成一套体系,比较封闭。当前是否更应该提倡开门办军工,不但政策支持军转民,还要支持民拥军。
大重:让重大技术装备企业进入军工高端研制领域,发挥这些民用领域领军企业的优势和能力,可让重大技术装备技术充分得到发挥,让军工领域吸纳尖端技术与产品,为国防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上重:由于军事装备研发的特殊性,虽然还是沿用传统做法,但是由于其天然优势———资源、技术投入集中,政策扶持力度大,研发能力仍不是一般企业可比的。
可以的一种方式是在保证军事安全的前提下,军工企业与民用领域的企业可以加强交流合作———民用领域企业借助军工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军工企业借鉴民用领域企业优秀的管理模式,提升军工企业设计、制造的灵活度,缩短军工民用的周期,共同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太重:从山西某些军工企业来看,无论从技术装备还是人员素质都逊于太重,太重进入军工领域,堪当大任。甚至有时候想,太重那些尖端设备完全可以批量生产大功率航空发动机,所谓精度要求高的叶片是没问题能制造出的。
中信重工:开门办军工是国际通用做法,最大限度发挥存量优势,最大限度降低政府投资,何乐而不为!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