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董事长詹纯新:逆境是检验企业的试金石

AI摘要

近年来,让公众眼花缭乱的行业巨头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纷争此起彼伏。这其中,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的纷争却呈现出一些不同:一方借媒体雷霆攻势唇枪舌剑,一方则惜字如金鲜有回应。 而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终于打破沉默,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不仅畅谈了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艰辛,更表达了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所获得的喜悦。纷争不断折射法律意识淡薄 一份兴业证券针对包括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在内的十家工程机械行业

近年来,让公众眼花缭乱的行业巨头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纷争此起彼伏。这其中,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的纷争却呈现出一些不同:一方借媒体雷霆攻势唇枪舌剑,一方则惜字如金鲜有回应。

而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终于打破沉默,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不仅畅谈了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艰辛,更表达了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所获得的喜悦。

纷争不断折射法律意识淡薄

一份兴业证券针对包括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在内的十家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2012年度和2013年一季度主要财务指标分析数据显示:2012年,行业合计营业收入下降10%,合计归母净利润下降29.9%。今年一季度,合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5%,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5%。合计行业营业收入自去年一季度开始同比下滑,降幅在去年四季度达到最大的86.8%,随后今年一季度收至55%。数据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行业营业收入同比降幅扩大、净利润同比降幅仍在高位,且利润降幅持续高于收入降幅。

已习惯于井喷市场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无疑正在遭遇前所未来的冬天———业绩普遍下滑。从时间来看,这个已经历近20年中国经济增长黄金年代的行业,还是第一次经历真正的冬天,尽管早在2008年,经济寒流曾盘旋头顶,但四万亿投资却将寒冬变成火爆之夏,寒冬着陆时间推迟了整整四年。

詹纯新认为,企业在寒冬中业绩下滑,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在快速发展中过于依赖于家门口生意的结果。黄金时代造就了一批规模跃居全球行业前茅的中国企业,但排名靠前并非证明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也跃居行业前列。家门口生意减少了,企业效益也随之缩水,甚至被打回原形。

寒冬已至,锐减的国内市场加剧了企业对有限御寒食物的争夺。三一与中联之争,即是在此背景下,愈争愈烈。

对于与三一重工的同质竞争关系,詹纯新认为,企业在同一城市生存,产品相似度高,有竞争是正常的。

詹纯新认为,是竞争促进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成就了龙头企业今日之地位。良性竞争,在产品市场能确保技术、市场和服务的持续进步和创新,在资本市场则有利于获得更多外援并融入世界;但如果将竞争引向无序和不守规则,结果不仅伤及自己和对手,还可能危及行业在本土的生存。他认为,经过这一季凛冽寒冬的考验,企业普遍牺牲了经营业绩,但有利于将影响行业不良竞争的病毒去除。企业将以更成熟的心态来看待和规范竞争与发展,成为真正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理念的现代企业。

詹纯新表示,就像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首先确定其产品开发和制造的行业标准一样,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要健康发展,同样需要规划和建立共守的竞争标准。以法律和正当手段维护竞争秩序,是中联重科解决问题的不变原则。

产业集聚是城镇化发展根本途径

詹纯新说,城镇化建设就是“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这也是中联重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和失地农民实现双赢的最好诠释。

中联重科是地处湖南的工程机械企业,成立于1992年,2000年在深圳证交所上市,2010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近年来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在产业布局上有意向城镇推进,自长沙向西,在长达260多公里的延长线上,打造了一条平均每隔35公里就有一个工业园区的工业走廊。

詹纯新告诉记者,把产业集聚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抓手,符合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规律。虽然中联重科在国际制造业处于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企业国际化并不意味企业产业基地一定要从中小城市向大型城市迁徙,尽管大城市有着对资源的聚集效应,在企业爆发式增长后,企业后续发展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对人员和土地的大量需求,大城市不能满足对产业工人的大量需求,同时企业过度向大城市集中,会带来交通、物流、能源、生活配套等一系列问题,让城市公共服务系统不堪重负,而工业园区对土地的需求也迫使企业向农村扩张,寻求更为合理的成本摊薄。

詹纯新把将企业办到城镇,形象地比喻为企业下沉发展。他说,成熟企业下沉发展,实现了“建设一个园区,集聚一批企业,形成一片城镇,繁荣一方经济”,也很好地化解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三大问题。#d1cm#page#

一是成熟产业进入乡镇,农民就业机会更多、生活更稳定,与企业各得其所。与土地分离的农民,大多缺乏必要的技能,找不到固定的工作,而农民进入城镇,接受培训成为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收入稳定、安居乐业;企业用地成本低,用工实现本地化,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了人员流动性,提高了员工稳定性。

此外,新型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建设所需资金不可能长期依赖土地出让金和财政补贴,关键在于培育城镇自身的造血功能。而企业进驻城镇后,地方财政得到改善,使新型城镇化建设具备了自我造血功能。有产业的反哺,新型城镇化就会更有活力,更能持续。政府有了财力,就可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为城镇居民提供均等的医疗、教育、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民生。

以服务业为主的城镇服务体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和经济繁荣。缺乏独特资源和实业支撑,服务业难以发展。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与当地服务业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有稳定消费能力的人的聚集和城镇环境的改善,为第三产业繁荣提供了需求,城镇功能配套会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吸纳更多农民就业。

将国际化因子植入企业是为国际化

在工程机械领域,中国军团在国际化道路上从未停止过脚步。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到徐工机械,塔尖上的巨头们纷纷在国际市场跑马圈地。从并购到建厂,不同的路径,不同的走法,似乎也在决定着不同的结果,无意中彰显出企业间战略思维的差距和迥异风格。

对于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詹纯新的理解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给一些行业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企业适应调整积极应变,无疑是研发更好的技术、制造更好的产品和培育更具影响力的品牌,从而在更广阔的地理空间获得发展机会,这是中国企业以国际化化解发展危机的最好选择。

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詹纯新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之难,难在中外企业文化的差异、对国外人文环境的理解、对各国贸易壁垒的突破和缺乏国际化的人才。如果企业仍以中国式思维做国际化事情,走出去会障碍重重,海外并购也水土不服,结果是“走得出去”,“走不进去”。

詹纯新强调,中国企业要进入国际化,不仅产品要优秀,技术、管理、品牌,网络渠道、思维和行为方式也都必须样样优秀。企业的借力发展不是靠挖几位专家、开发几项新技术就可以实现对跨国企业的追赶,而是要借力资本市场,实现企业战略、文化、人才队伍的国际化。资本市场不是钱的问题,并购的七七定律(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70%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揭示出,并购不是光用钱可以一下子解决的问题,而是一种基于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对并购对象的驾驭能力。赚钱可以有捷径,但是制度、文化和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持续不断的积累,不仅要对自我严格约束,不破边线,有时甚至还会以牺牲利益为代价。

专注于工程机械装备研发制造的中联重科,2008年金融危机前收购了当时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并且成功进行了整合。詹纯新对此感慨颇多:并购成功受益于中联重科遵从了五个基本原则,即: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包容是用尊重理解和主动适应达成文化的融合;共享是成果风险共担,打造利益的共同体;责任是用负责的行为赢得当地的尊敬,对员工负责,对企业的未来负责;规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是建立规则、认同规则、遵守规则;共舞就是定好角色、定好流程各就各位,实现战略上的统一,管理上的一体化,技术上的协同,市场上渠道共享和文化上的和谐。

詹纯新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走进去,竞争力要硬,这样成功率才可能提高。竞争力不仅体现于产品理念和技术先进,质量精良、市场网络发达,还在于具有国际化的企业文化、规则意识、法制意识和普世价值观。

日本“小松”的国际化思路曾对中联重科“出海”产生影响,但詹纯新认为,中联重科的国际化不是重走小松借船出海、依靠产品走向全球市场实现自然生长和进化的老路,而应是将国际化因子植入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催化下,在制度、管理、技术到文化和价值观孕育成熟后,娩出新型国际化。他认为,跨国先行企业已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打开通道,国际交往和规则深入人心,如果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还停留在重复过去从猿到人式的进化,将永远赶不上先行者的步伐;但如果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催化孕育,通过产品在全球市场稳健而具竞争力的覆盖,来完成国际化企业的成人礼,中国企业将与国际企业站在同一时代起跑线上。

目前,中联重科已具有贴近国际化思维的一些特质,技术创新、管理、文化、体制和企业倡导的思维方式与奉行的行为准则,均具有贴近国际化的因子。这一方面源于中联重科由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科研人员熟稔的数学、物理、材料、自动化等学科,是国际通用语言的一种,受此熏陶的人的思维方式与国际同行具有较高的契合度,这是一种有利于培育出国际化企业的因子。他认为,跨越首先需要在思维和价值观上实现突破,中联重科正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本文略有删减)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