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CM首页 | 资讯
首页 资讯 视频 直播
整机 品牌 二手 代理
专题 图片 市场 排行

刘功效:机械行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和展望

2013年5月9日,“ChinaSourcing第四届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年会”在泉城济南召开。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指导,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济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济南市高新区管委会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齐鲁软件园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郭建兵、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理事长陈淑宁、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副主任高松涛、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廉凯、济南市委常副市长苏树伟出席了本届年会。

本届大会以“信息技术服务领航产业大格局”为主题,总结了2012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成果,发布了《2013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报告》以及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届年会以价值驱动为导向,聚焦IT外包产业链发展,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深度聚焦产业链整合与提升,探讨如何把管理企业变为管理企业的供应链条;同时,与金融、制造业等行业知名企业CIO共同交流国内外最新技术、解决方案和研究成果,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全方位认知国内最顶尖的技术及商业模式的潮流与思想。

机械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功效认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未来十年中国机械工业委的发展有这么几个判断。第一,中国机械工业在未来10年内仍然是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们去年迈入了18万亿的门槛,中国机械工业未来10年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过去的“十一五”和“十五”期间,行业里面的平均增速都在20%以上,形成了当时10年的高速发展。部分细分行业比如说工程机械、机场工业这些里面都差不多达到40%以上的高速增长。进入“十一五”期间随着有所下降,但还是保持着两位书的增长,也就是说10%以上还是能达到的。判断三,中国机械工业的总量和规模已经居世界前列,但未来10年内应该讲应该讲还会在世界前列。判断四,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将是未来10年机械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判断五,信息技术与中国机械工业的融合会朝着深度和光度进行大力发展。判断六,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将成为中国机械工业的方向。

我国制造业应该说未雨绸缪,着力推进两化融合向深度和广度进发,从而提高效率效益,注重技术能力的积聚,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尽快实现我国机械工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转变。

以下是刘功效演讲节选:

跟大家交流一下机械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主要从四个方面与大家进行简单的交流。

第一,机械行业的信息发展脉络。第二,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特征。第三,行业信息化发展国内外对比分析。第四,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展望。

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脉络,主要是随着行业发展而发展的,也就是说他的脉络主要基于行业的发展脉络进行展开。机械行业整体的发展脉络主要是从产品走向市场再走向服务。在20年前机械主要还是以产品为中心,那个时候是在商品经济时代。在那么一个时代信息化的发展主要是围绕产品来转,他的信息化重点也是围绕着产品来研发、来开展。所以那个时候的信息化的工作重点在CAD、生产的自动化、产品的自动化,在那个时候是当时的工作重点。

机械工业是我国最早运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行业。七十年代中期我们机械产业的自主开发成功,第一个是CAD系统,那个时候的CAD系统是机床联动用的。到了八十年代,进一步围绕CAD组建开发和研究。“七五”期间和“八五”期间当时我在机械部,信息技术应用这一块工作重点照样还是围绕着CAD的开设,围绕部分的自动化市场的开展。这是我们在20年前的发展脉络。

接下来是10年前,也就是说90年代以后到了2000年左右这个时期,我们进入到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在这么一个时代里面行业的发展开始关注管理,从管理要效益这么一个时期,所以ERP、生产过程管理、办公自动化是当时的一个主流。那个时候的国家科技部都是主要围绕制造业的信息化工程在做,制造业的信息化推进工程从原来的研发设计领域进入到研发设计与生产管控以及企业资源管理这么一个环节。

目前,大的时代是工业转型时代,在我们的行业里面由过去的生产管理走向了向服务要效益的这么一个时代,也就是以服务为中心。这个时候信息化发展特征是以综合集成应用为主,注重PRM供应链管理、精益制造和全球的协同。

以上就是这么一个发展脉络的情况,跟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接下来在信息化的发展特征里面我想跟大家进行以下一些交流。首先,特征里面可以看到我们行业里面的把握情况,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未来十年中国机械工业委的发展有这么几个判断。第一,中国机械工业在未来10年内仍然是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们去年迈入了18万亿的门槛,中国机械工业未来10年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过去的“十一五”和“十五”期间,行业里面的平均增速都在20%以上,形成了当时10年的高速发展。部分细分行业比如说工程机械、机场工业这些里面都差不多达到40%以上的高速增长。进入“十一五”期间随着有所下降,但还是保持着两位书的增长,也就是说10%以上还是能达到的。判断三,中国机械工业的总量和规模已经居世界前列,但未来10年内应该讲应该讲还会在世界前列。判断四,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将是未来10年机械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判断五,信息技术与中国机械工业的融合会朝着深度和光度进行大力发展。判断六,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将成为中国机械工业的方向。

交流这么几个方面,也是未来信息化发展的着力点。

下面就几个关键词跟大家进一步的交流信息化发展相关特征和现状。

一、两化融合。他将是提升我国机械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手段。两化融合对机械工业的重要作用应该讲今后在这三个方面表现更加突出。一个是会提高我国机械工业的效率和效益,第二是促进中国机械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第三是实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手段。

在智能制造这一块,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发展智能化的产品,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装备里面融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工业自动控制技术和产品,第三个方面是研发设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第四个方面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接下来是远程管控、检测以及诊断,企业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化的企业也是今后在智能制造里面的重要体现。

远程管控这一块最近机械行业里面很多的细分子行业都在大力的发展这个工作,一个是提升企业自身的智能水平,同时他也是行业向服务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手段。

第二个关键词智慧加工系统。过去的生产制造和加工是比较粗放的,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加粗放,大型企业、超大型企业在智能加工系统里面也只是在这几年有一些初步的成效,今后的路还是比较长的。智慧加工系统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知道本系统加工能力和状态,二是能够自行度量工作质量,第三是能够监控和自主的优化加工过程,第四是不断的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讲到智慧加工系统,我想主要是为了提高工厂绩效。引用了德国苏普加特(音)大学的观点,他提出了要做到高绩效工厂有应该了解顾客的需求,发挥人的潜能和智慧,做有效的配置,在时间、质量和成本方面提高高等绩效。做到适应市场的工厂、和谐的工厂、网络化的工厂和学习的工厂。要做到高绩效工厂,信息技术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个关键词是绿色制造。绿色制造将是贯穿于我们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设计、包装、制造、回收到再制造的环节。同时能够实现发展,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以及节能工艺,减少污染,降低排放,发展低碳经济,节能降耗,这也是机械工业在“十二五”规划里面被国家发改委采纳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两化融合的推进,实现绿色制造。关于节能减排,前面大体进行了一个梳理,就不再具体讲了。

上午很多专家也提到过向服务型的发展,我们今天的主题也是软件产业的服务外包,就是在软件产业里面提到的服务。对于机械行业来讲今后的发展方向也重在服务。现代制造服务业在我们行业里面一个梳理,根据中计联的专家和总工程师周传弟(音)所列出的图,包含各个环节,由研发设计到试验复制到为客户提供了产品、后续的服务。电子商务也好还是培训工程总包,都是今后价值链延伸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价值链延伸、价值增值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些里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和广泛的应用。

下面跟大家简单交流一下咱们的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外的对比,我从这么几个方面做了简单的对比。

第一,研发涉及领域里面在自动化水平、优化能力、综合集成和决策支持这一块,通常都有一定的差距,但相对来讲在研发设计里面我们应用是比较早的。咱们机械行业的应用比较早,前面讲到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关注和重视这么一个方向。但是这里面经营的对比主要是我们国产软件的差距和国内机械行业里面应用理念的差距。例如在国内基本使用是二维CAD和三维CAD的这么一个环节,但是在国外把二维CAD和三维CAD融入到PRM的应用,这里面体现在应用里面的问题。在优化能力这一块国内基本处于局部解决二维CAD和三维CAD的接口实现交流的阶段,而国外已经基本实现局部设计、部门研发、产品设计能力的优化。在生产管控领域里面,我们也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包括自动化水平、核心流程支撑、综合集成、决策支持。我国机械行业基本上处在初级阶段,在EMS系统里面。国内的流程行业是不错的,但是机械离散行业的典型代表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在决策支持方面我国机械行业决策支持和国际领先水平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个词,供应链的管理里面主要也是从这么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自动化水平、核心流程支撑。这个地方我讲一下优化能力这一块,国内还是基本支持优化产品结构、原料的采购等这些内容,我们国外已经基本实现的是从同行业进行对比来说,国外体现了供应链的一级优化,我们体现的是在部分的细节。

接下来讲的是在资产管理领域。资产管理领域做得比较早,还是有年头的,前面也讲了也就是10年前(2000年以前),已经开始在关注了,大力的推广ERP的应用。但是资产管理与国外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例如我国机械企业的主要社会监测应用,应用了一些自动化的仪器仪表和传感器这一块。但是国外的先进企业通过了参数管理,采用了IFD技术提升从中取得的一些效益。在工厂这一块的资产管理与物流的衔接方面在离散行业里面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核心流程支撑这一块大部分的设备虽然实现了监控,也实现了一些预维修的试点实施,但是在国外来说人家实现了更多的生命周期的管控。最突出的一个弱项是在决策支持系统,这个对我们来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能源管理领域。综合集成,我国在这方面差距比较大,还没有实现软件的优化和集成。在离散性为特征的工业里面,目前相对来说比较粗放。另外,他在能源这一块不像流程行业能源管控得那么容易理解,容易抓到管控点,这个是我们的差距比较大的地方。同时,在这一块软件系统支撑方面还没有成型的、解决的方案,因为离散行业里面各个企业的特征不太一样,所以他解决方案的提供这一块也有一定的难度。

质量管理领域。国内起步较晚,还处在质量管理融入到日常业务的环节里面、阶段里面。世界同行业领先的企业已经实现了全面的质量管控,也就是说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是通过干预顾客满意和本组织的所有成员和社会受益这么一个方向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这里虽然体现了一些理念的差距,同时还有一些方法、手段的差距,也有我们的软件支撑、解决方案支撑的差距。

梳理了前面的一些现状,几个关键词体现了一些现状和通过几个方面应用差距的对比,我们想今后在发展展望无非也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比如说在研发设计里面更加注重PRM的运用,更加注重从局部向全局的优化发展,更加注重技术的集成,把机械工程技术与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进行密切的结合,更加注重实现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的优化发展。在资产管理这一块通过智能发展、仪器仪表、移动的巡检设备与我们的嵌入式软件配套发展。在能源管控领域,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注重能源计量与能源优化,更加注重全面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软件决策、支持系统的综合集成。这就是我们在前一段时间为了今后未来两三年的发展组织了这么一个课题组,当时拿出了这么些研究成果,跟大家做了一些简单的分享。

最后用一个结束语来结束今天的讲话。我国制造业应该说未雨绸缪,着力推进两化融合向深度和广度进发,从而提高效率效益,注重技术能力的积聚,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尽快实现我国机械工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转变。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卡特挖掘机
今日头条
相关资讯
小松节油大赛
评论
登录
发布

应用推荐

第一工程机械
第一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