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CM首页 | 资讯
首页 资讯 视频 直播
整机 品牌 二手 代理
专题 图片 市场 排行

龙行地下 盾构机行业梦圆何处

盾构机非标产品,每台都是定制而成,与施工工艺结合的密切程度非常之高,完全在地下进行施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盾构机这一产品与其他工程机械相比,都显得格外另类;规模以上盾构机制造企业数量不足20家,许多制造企业系由施工企业衍生而出⋯⋯这些特点也令这一行业有别于其他工程机械子行业。

目前,中国盾构机行业的产值大约每年在100亿元左右,在工程机械各子行业中看似是个“小”行业,但是再回过头来看这100亿的产值是由100多台设备实现的,就不能不说这是个“大”有可为的行业了。

面对正在起草的盾构机行业企业资质评定办法,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掘进机械分会会长俞琚显得有些为难。诚然,毕竟协会成立尚不足一年,许多工作都仍在探索之中。那么,刚刚有了组织归属的盾构机行业,是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有哪些行业问题亟待解决?这不仅是摆在刚成立不久的行业协会面前的问题,也是行业人员共同面对的一张考卷。

龙行地下 盾构机行业梦圆何处

龙行地下 盾构机行业梦圆何处

盾构百年,中国扮演怎样的角色?

盾构技术始于180多年前的英国,但其发展却与日本、德国的现代城市建设交相辉映。近30年来,盾构产业在日本、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在城市隧道施工中使用盾构机施工已经占据了90%的份额,这也推动了各类盾构机及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相对高密度机械设备应用行业而言,门槛较高、技术附加值突出、制造工艺复杂成为制约盾构机厂商的主要因素。据悉,目前著名的盾构机制造商包括德国海瑞克、加拿大拉瓦特、德国维尔特、美国罗宾斯、日本小松、日本三菱以及日本石川岛等专业制造商。据不完全统计,累计生产量已达7000~8000台,广泛应用于隧道、地铁施工中。

严格来讲,盾构技术历史虽久,在中国却仅有20余年的渊源。尽管早在20世纪60年代,上海隧道公司已经造出了第一台中国人自己的网格盾构,但距国际先进水平却具有较大差距,具体运用也颇为尴尬。手镐、钢钎、炸药、小火车运土这类传统隧道施工方法仍在中国沿用多年。在中国盾构企业几乎空白的状态下,一台进口的普通盾构机价格甚至高达上亿元人民币。

直到20多年前,盾构机开始进入中国。在山间、水底以及城市地下,它就像是在黑暗中前行的“火车头”,头顶刀盘、削吞土石,同时将一块块拱型预制件转举到相应的位置,拼接成坚固的隧道拱圈,掘进、排土、衬砌一次成型,这位“开路先锋”可谓让人大开眼界。

2000年以后,在我国城市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和其他隧道施工的巨大需求拉动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一方面,国外各大制造商纷纷强势进入中国,除向中国出口了大量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外,还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占据了国内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大部分市场;另一方面,认识到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产业的重要性和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后,国家科技部把盾构机列入“863”课题,在政府的支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专业制造企业和施工企业脱颖而出。

其中部分企业已经具有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大部分核心技术,在他们的带动下,相当数量的配套企业和科研试验机构也发展起来,同时,其他一些掘进机械,如水平定向钻,悬臂掘进机等也进入了规模化生产的阶段,可以说,我国的掘进机械行业格局已经形成。

目前,虽然国内的外资企业已不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但是依靠其品牌效应、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营销经验,在硬岩掘进机(TBM)方面,技术优势较为明显。国内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每年产销量为80~100台,其中外资品牌约占40%~50%。

掘进机械分会成立,行业能否进入快车道?

盾构机的结构及工艺非常复杂,其研制和使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制造水平。因此,盾构机成了国务院确定的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16项重点扶持的重大项目之一。盾构机企业需要行业归属的呼声也随之越来越高。

算下来,盾构机械真正划归到工程机械领域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但早在2009年,在工信部的部署和指导下,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就已经针对隧道掘进机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始了摸底和调研工作。

2010年9月,工信部委托该协会在沈阳召开了“全国盾构机产业发展座谈会”,其中很多代表特别提到应尽快成立全国性的掘进机械行业组织,加强行业管理和标准、信息等工作,规范市场行为。2012年7月,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掘进机械分会应运而生。

据统计,截至2011年8月,我国盾构机总销售台数在200台以上,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其中,本土企业销售100台左右,销售额超过40亿元。让人欣慰的是,短短几年,本土盾构机企业夺得了国内近40%左右的市场份额。然而看似华丽的数据背后,却难掩我国盾构机行业的“孱弱身躯”。

相关调研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盾构机产业的问题层出不穷:核心配套件制造技术及核心技术被少数外资巨头垄断、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标准缺失、行业管理失序……严重困扰着我国盾构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刚刚成立的掘进机械分会会长,俞琚一上任,就开始抓紧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他说:“我们将以盾构机基础标准和安全环保标准制定为突破口规范行业,加强行业统计工作,把盾构机生产企业经营数据逐步纳入工程机械行业现有统计渠道中,定期向行业发布。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在全国开展盾构机行业摸底调研工作,摸清产业基础和未来市场情况。”

对于盾构机械来说,由于其产品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使用中涉及大量的环境和安全问题,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愈加突出。俞琚认为,行业标准的作用应该有4个:保证使用者和产品的安全,规范产品符合相关环保要求;引导产品技术发展;作为行业管理043的技术支持和依据;作为促进产品出口和进口管理的依据。

盾构机产业,装得下多少企业?

僧多粥少,是盾构装备行业长期以来面对的现状。

反观市场格局,鼎盛时期,中国的盾构装备制造企业将近40家主机,另有专业配套企业和租赁服务企业近百家,中国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盾构机市场和生产制造基地。

目前行业企业数量将近20家,即使以同一品牌下每一个独立法人企业都独立计算得话,也不足30家。与此同时,一些曾经风光的企业已经悄无声息;另一方面,仍有一些企业在尝试进入这一领域。

盾构机制造企业达到这一数量级并非偶然,这与市场预期有极大的关系。仅在2012年,就有36个城市上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其中28个城市得到了批复。96条轨道交通线路、2500多km建设线路、超过1万亿元投资——这些项目陆续上马对企业进军该领域诱惑很大。

市场需求量持续而稳健,同时,由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往往长达数年,在不少人看来,相关企业若是搭上了轨道交通这列快车,就可以几年“吃喝不愁”了。但是,尽管需求强劲,但修建桥梁总归会有完结的一天,修建地铁终会结束,况且我国很多建设项目几乎是同时上马,一旦建设高峰期过去,生产企业将如何存活?而目前已投入市场的盾构机产品无疑将出现大量闲置,如果找不到出路必然产生巨大的浪费。

那么,这一行业,究竟需要多少数量的企业呢?

“根据目前市场的实际需求量,如果有5家具有一定实力的盾构装备制造企业,产能已经能够满足所需”,俞琚说,“虽然中国盾构机行业发展时间不长,但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这正是行业企业资质评定工作开展的一个原因,俞琚说,由于所生产的产品都是非标产品,这使得这一产业有别于其他工程机械子行业,行业内目前的产能规模已经超过了市场所需,所以,行业未来仍有较大的一个优胜劣汰期。

神秘地下,究竟谁能玩转盾构机?

盾构机行业归属于工程机械行业,但是从市场及产品使用特点上来讲,这个行业无论如何都有点特殊。相较于挖掘机、起重机、压路机等产品而言,盾构机的一个最大特点,它是一种非标产品。

盾构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现代盾构机集光、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具有开挖切削土体、输送土碴、拼装隧道衬砌、测量导向纠偏等功能,涉及地质、土木、机械、力学、液压、电气、控制及测量等多门学科技术,而且要按照不同的地质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造,对可靠性要求极高。

每一台盾构机都需要根据具体施工地质环境进行设计和生产,可以说,每一台盾构机都堪称“独一无二”,这也为中国本土制造商和建设单位带来了格外的压力。正因为如此,想要进入盾构机产业,可以说其自然屏障已经重重。这也正解释了早年的中国的地铁隧道掘进工程,一直被美国、日本、德国等外资盾构机制造公司所垄断的原因。

而且,盾构机产品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它对产品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大多数工程机械产品,一旦出现故障,有充足的空间可以对产品进行修理,实在修不好还可以换一台来继续使用。但盾构机并非如此,一旦进入地下,盾构机便只能一路向前,而在刀盘前方,便已经紧密贴着土壤和岩石。产品一旦发生故障,维修起来非常困难。

“在当前的施工项目中,盾构机完全不经过维修便完成隧道施工的案例很少”,俞琚这样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施工方对土壤结构的判断误差。目前,在隧道施工之前,每隔50m进行一次土壤抽样检查已是最为严格的检测手段,但是在两个检查点之间的50m之内的土壤结构会不会有突然变化,比如会不会有大石块、木材等,都难以考察。特别是木材,它就像空中飞行的小鸟之于飞机,看似轻巧却对产品威胁非常大。因此,如何使产品与施工工艺密切结合是盾构机产品面对的最大问题。

市场竞争,是否给了所有人机会?

一个统一、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在目前的盾构机市场上,条块分割、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的情况仍然较为严重。事实上,这是大型装备行业都难以避免的状况。

在目前中国盾构机行业中,70%的企业是由施工企业发展而来,或者隶属于施工建设单位。因此,在工程施工企业承接隧道工程后,是对外统一招标采购盾构机,还是采购自身体系内企业自行制造的盾构机,是盾构机制造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目前实行的招投标管理办法中,有“采购人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提供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的规定,对于那30%没有施工企业背景的盾构机制造企业而言,他们担心的正是自己“没有机会”。但俞琚表示,这并不绝对,施工企业看重的仍是能够给自身带来最大经济利益的产品,虽然可能在这家施工企业所属的集团体系内有盾构机制造企业,但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或者采购成本过高,施工企业并不会盲目从其处采购。一个最好的例证就是海瑞克,它非但没有施工企业背景,同时还是外资企业,但其这些年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确实令人瞩目。

此外,盾构机制造企业还非常担心045的一点是地方保护主义。这一点在企业的扩张方面催生了一个有些怪异的现象,那就是在招投标之前,盾构机制造企业先在施工项目所在地注册成立公司并投资生产设备、招募员工,设立组装工厂,以本地企业的名义参与招投标。而这也确实得到了某些地方政府的青睐。

施工企业衍生设备提供商,好还是不好?

在目前的盾构机制造企业中,有70%的企业是由施工企业转变而成,或者在集团体系的框架内设立的。这种设备制造者和施工企业“一体”的状况好吗?

这一问题看似答案比较确定,这似乎使得只从事设备制造的企业失去很多市场机会。而且,拥有隧道及轨道交通施工资质的企业数量实则非常有限,这些企业中已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盾构机制造企业。因此,规范招投标,让大家拥有平等机遇,是没有施工企业背景的盾构机制造企业这些年一直的呼声。

对于这种产业结构,俞琚并不认为不好,他说,之所以形成当前的产业结构与盾构机的产品及施工特点密不可分,在行业发展成熟之前形成如此产业结构是一种必然。施工企业拥有大量的施工经验,能够将这些经验快速转变为盾构机的研制生产上,具有纯粹的制造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作为一种大型高端复杂的施工设备,盾构机的研发制造对企业的厂房、设备、资金、技术、人才的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产业集中度,形成规模化生产才能有较快的发展和较好的效益。但现在的情况是企业众多、规模偏小、重复引进、力量分散、多而不强。

由于盾构机械的设计与施工工艺关系紧密,要按照不同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和制造,这意味着盾构机的研制与施工工艺必须密切结合。对于施工经验丰富的建设单位来说,自行生产盾构产品何乐而不为?中铁隧道集团自己设计制造的我国第一台复合式盾构——“中国中铁一号”在天津地铁3号线某标段的施工完美收官,这次的成功实践让中铁隧道一下子拿到了8台盾构机的新订单。此后不久,这家国家隧道施工的“大佬”开始孵化出了独立的盾构机制造企业,专门设计制造盾构设备。

也有人称,施工企业转型为制造企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没有施工经验的企业对施工工艺的了解非常有限,对于施工企业来讲确实也担心这会带来产品的使用风险。而且,目前的盾构机行业尚没有完善的进入门槛及资质评定制度。俞琚表示,这正是协会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资质评定,为何这么难出炉?

前文已经有所叙述,目前盾构机行业的发展已经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协会的成立,首要工作就是规范行业的发展。这其中,资质评定及准入门槛的设置工作,更是首当其冲。

由于盾构机行业发展的特殊性,行业资质评定标准体系的建设非常难。俞琚在谈及行业资质评定及准入门槛的设立时,竟显得有些为难。因为按照资质评定的一些基础条件来看,一些实力非常强的企业不能够得到与之相应的资质。

比如有的外资企业,其在中国的机构设置只是办事处,不是法人单位,而这正是参与资质评定的硬条件。但假如其旗下在中国的好几家制造企业又都是法人单位。这就非常难办,不可能给每一家企业一个资质认证,否则如果各家的资质评定不一,但大家生产的盾构机贴的都是同样的标识,这势必引起混乱。

还有一类企业也面临着资质评定难的问题。他们的盾构机生产并没有固定厂房,而是租赁其他企业的车间进行组装生产,但这已经可以满足企业的供应所需,某种意义上还有产能扩大的余地。

俞琚也说,毕竟协会成立还不足一年,社会影响力还有待考验,协会资质的评定需要具有公信力,接受市场考验。他认为,国外许多权威的评级机构都是民间机构,但是这并不阻碍其社会公信力的树立,因此他们也有信心,通过对行业专业性的把握,制定真正符合行业需要、市场需求的资质评定制度。

盾构机租赁,究竟是否可行?

在日本的隧道施工中,盾构机完成相应的隧道施工后,往往采取的处理方式是向侧边继续掘进一定距离,将盾构机留在地下。而这种理念也是中国盾构机企业较早接触的理念。但是,在中国的隧道施工中,往往最后是将盾构机从隧道中吊出来。

俞琚说,之所以日本会形成这样的产业特点,与其产品的设计理念大有关系。日本产品的设计理念往往遵循一条——在使用寿命之内最经济,因此,日本国内施工中,盾构机使用寿命往往与其工程完成周期同步,所以这些产品废弃也不可惜。但在中国,设计理念并非如此,所以如果只作为一次性使用,确实有些过于浪费。

那么,这些被吊出的盾构机将如何处置?俞琚说,这些产品往往会经过必要的检测和维修之后,再次投入市场。但是,之前已经提到,盾构机是一种非标产品,每一次的工况都不一致,如何保证产品进行二次利用?

俞琚说,实际上,虽说是非标产品,但有些尺寸的产品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可观的。比如在地铁施工中,刀盘直径为6m左右的盾构机使用非常普遍。因此,这些产品经过必要的维护保养,并更换适用下次工况的刀具之后,投入到再次的地铁施工中,问题不大。即使产品尺寸略有出入,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调节。

盾构机价值非常高,最普通的产品也是千万级的。施工企业也不想因此而导致巨额资金被占用,因此也逐渐开始采用租赁而非采购的方式使用盾构机,这也为盾构机租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通用性比较好的尺寸的产品市场比较好预测,从事盾构机租赁的风险可以控制,但是对于一些刀盘直径或工艺特殊的产品,企业就必须三思而后行,毕竟这些产品在使用之后能否进行第二次使用尚不得而知。因此,今后盾构机产品的尺寸、动力等部件的可调整性有望加强,从而为设备的重复利用奠定基础。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卡特挖掘机
今日头条
相关资讯
小松节油大赛
评论
登陆
发布

应用推荐

第一工程机械
第一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