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中国唯一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在海上漂泊了近一个月之后,柳工两位技术服务专家李传洪、廖焕敏于北京时间12月1日20:30、当地时间12月1日17:30到达中国驻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山站。技术专家李传洪从南极发来了前方报道:
资料图:2012年10月,柳工捐赠产品在“雪龙号”科考船前
由于每年的11-12月份是南极的初夏时期,海面上的浮冰很多,且距离中山站越近海面上的浮冰越厚。雪龙号在距中山站约15海里的地方时,因无法再进行破冰而停止了前进。船上的工作人员开始了紧张的物资转运工作,将今年中山站、昆仑站所需的生活、科考和建筑物资从船上运送到中山站区。运输的方式是以直升飞机吊运和雪地车拉着大型雪橇在海冰上运送,燃油则是以铺设管道加三级增压泵站的方式进行。不论是雪地车运送还是管道输送,都是在海冰上进行的。
身为机械师的廖焕敏和我在到达南极中山站后,经过一个晚上的短暂休整,第二天便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我们用半天时间将站上有故障的挖掘机进行修复,并使用挖掘机将站区码头清理出一块便于卸货的场地。根据站区卸货领导小组的安排,廖焕敏参加海冰探路队,进行海冰探路,同时,负责雪地摩托车和全地形摩托车的维护保养,协助输油管道的安装和维护。我则负责进站物资的疏散和海冰运输,以及站内车辆机械的维护保养和维修。
此时的南极处于极昼时期,站区时间7:00-19:00最高温度能达到4°C,19:00—7:00则降至零下4°C。海冰运输都选择在气温较冷的时间段进行,以保证车辆和物质的安全,加上海冰面的情况比较复杂,给卸货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因此,我只能利用所谓的“白天”时间在站内用装载机、叉车和挖掘机等车辆机械,协助队员们对到站物资进行疏散转移,并对一台推土机和一台25吨的起重机进行了维护和保养,使得这两台机械能够参与到卸货工作中。此外,我还利用空闲时间熟悉和掌握了雪地车和雪地摩托车的操作和驾驶。晚上则跟随海冰运输队,轮班驾驶雪地车,在中山站区和雪龙号之间运输物资。廖焕敏则是全天候跟随探冰队驾驶着雪地摩托车在茫茫的海冰面上进行海冰运输道路的选择与更改,为夜间的海冰运输和输油管线的铺设提供安全保障和输油管路的安装与维护。
南极中山站极昼时期的太阳在23:30左右回落至地平线,凌晨00:30又冉冉升起,而且每天都是艳阳高照。南极空气纯净,紫外线格外强,加上四周环境都被洁白的冰雪覆盖,日光折射很强烈,如不在外露皮肤上搽防晒霜,很容易灼伤皮肤。卸货十几天下来,我和廖焕敏每天只睡4—5个小时,除了吃饭时间外,几乎都奔忙在各自的岗位上。我和廖焕敏无一幸免,都被晒黑了。队员们开玩笑说:“传洪,到晚上黑夜来临时,如果关着灯,你闭着眼睛和嘴巴,大家可能都找不见你呢!哈哈……”
目前,卸货阶段圆满完成,而廖焕敏和我在工作中的表现,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赞赏。他们都竖起大拇指说:“你们柳工人,都是好样的!”最后,随队的央视记者还对我们进行了采访,让我们俩的虚荣心小小地满足了一把!
遗憾的是,由于担心海冰承载不住机器的重量,出于安全考虑,柳工的装载机和挖掘机没能在此次卸货中进入南极中山站。领导协商决定在明年2月份的二次卸货中,利用驳船把柳工设备运送到站。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