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近十年年均增10.7%
金秋时节,十八大在中国人民的期盼中日益临近。同时,国际舆论对十八大的评述也显著增加,因为这是其他国家观察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契机。 从深层次看,国际社会重视十八大,是因为历史可以告诉未来,中国共产党过往取得的巨大成功让世界对中国的执政党有了更多信心和期待。 世界看到了,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取得了巨大进步; 建国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繁荣富
金秋时节,党的十八大在中国人民的期盼中日益临近。同时,国际舆论对党的十八大的评述也显著增加,因为这是其他国家观察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契机。
从深层次看,国际社会重视党的十八大,是因为历史可以告诉未来,中国共产党过往取得的巨大成功让世界对中国的执政党有了更多信心和期待。
世界看到了,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取得了巨大进步;
建国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硕果累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施政10年来,中国在实现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外国观察家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这些历史坐标上取得的骄人业绩构成了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重要背景,而党的十八大是中国的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标志性时刻。尽管未来充满挑战,但中国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国际舆论认为,世界见证了中国不平凡的10年,党的十八大将是对这10年的一个总结。
“从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是中国发展、壮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历史将会记住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 美国投资家库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法国地缘政治学博士皮卡尔说,过去十年,中国不少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家城市化成果显著,中国企业开始对外投资,中国从一个全球消费品的生产者,正开始变成一个世界设计和创意中心。
十年来,中国取得的标志性成就令世界瞩目:
2003年,中国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6年,中国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2008年和2010年,中国先后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2010年,中国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份额贡献国,在两大机构中获得更多话语权;
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外国观察家们认为:
——这是中国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快速发展的十年。
——这是中国民主建设取得更大进步的十年。
——这是中国发展道路获得更大认可,中国影响力得到更大提升的十年。
国际舆论认为,中国面临的内外挑战依然存在,甚至还在不断增加,但中国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
——从国际上看,中国当前面临着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治理上的挑战。
——中国也面临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内部挑战。
国际舆论认为,党的十八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重大。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
——中国崛起重要原因在于领导层高瞻远瞩。
——虽然面临种种挑战,但中国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十年·数说
50万亿元
初步测算,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而在十年前,全国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达到10万亿元。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2006年超过20万亿元,2008年超过30万亿元,2010年超过40万亿元,今年预计超过50万亿元。
10.7%
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10.7%的平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其中有6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
10万亿元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财政收入在2003年突破2万亿元后连创历史新高。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7年突破5万亿元,2010年突破8万亿元,2011年突破10万亿元。
同时,外汇储备增速加快,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跃居全球首位。之后不到三年就达到2万亿美元,又不到两年增至3万亿美元。
3.6万亿美元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十年来,进出口贸易总额从6200亿美元增长到3.6万亿美元,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出口跃居世界第一;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居世界第五。
51.2%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我国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十年·述评
科学发展:经济跨越背后的理念跨越
党的十六大以来,最显著的成就是经济建设领域的发展和进步。经济实现跨越的背后,是发展理念的跨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从“总量”到“人均”……不比GDP增速,比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减速”,比发展质量和民生改善的“增速”,已成为共识。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改革攻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并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此后几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系列特大自然灾害……重大挑战接踵而至。
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贯彻和落实,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的原因,也是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经验所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消除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避免了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使得我们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书写了精彩的中国答卷: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如今,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已超过20%。
科学发展观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当前,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