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跨越式腾飞之路:人才为本 技术为王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日,柳工总裁曾光安及助理罗维、柳工首席科学家初长祥等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学院季振林教授颁发“柳工科学家”聘书。至此,柳工已先后聘请了四位科学家助其技术跨越升级,之前三位分别是:吉林大学赵丁选及马文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迟永斌教授。 柳工首席科学家初长祥正带领着柳工科研团队工作 正如柳工首席科学家初长祥所言:中国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的落后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其中很重要的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日,柳工总裁曾光安及助理罗维、柳工首席科学家初长祥等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学院季振林教授颁发“柳工科学家”聘书。至此,柳工已先后聘请了四位科学家助其技术跨越升级,之前三位分别是:吉林大学赵丁选及马文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迟永斌教授。
柳工首席科学家初长祥正带领着柳工科研团队工作
正如柳工首席科学家初长祥所言:中国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的落后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专业、高端人才的欠缺。
因此,为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带动内部人才队伍发展进而支持其实现“走向世界级企业”的宏伟目标,柳工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并充分利用外部人才资源。近年来,柳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方式,加大对外部人才特别是高校人才的引进,让他们参与到柳工乃至地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优势,带动柳工各产品关键技术攻关的有效开展。
而这四位科学家便是柳工引进的高端专业人才,他们先后在柳工技术跨越升级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在柳工工作30余年、参与柳工发展最为快速时期的首席科学家初长祥,他对柳工技术创新及发展而言更是一位创造者和见证者。
术业有专攻 柳工打造黄金科学家战队
初长祥告诉记者,柳工聘请科学家的目的在于引进外部专业人才,指导柳工研发人员攻克尖端的技术难题,并运用他们的特长给柳工指引一些发展方向并带来新的思想和血液。
在季振林之前的三位柳工科学家分别在混合动力技术、变矩器技术、整机研发及结构件设计等方面有较高造诣。他们分别结合柳工产品特点,在各领域关键技术进行方向引导和技术攻关,成功为柳工装载机、挖掘机等重点产品的关键技术提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外部专家对关键技术提升的支持和推动下,柳工先后在混合动力、液力传动技术和整机研发、等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各主要产品技术开发项目分别摘取了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及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产品优秀成果奖等重大奖项。
柳工509摊铺机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而新加入柳工科学家团队的季振林教授作为发动机及噪音控制方面研究的专家,主要从事发动机进排气噪声、管道声学噪音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和国际上享有盛誉。自2009年与柳工合作指导柳工CLG922Ⅲ挖掘机消声器开发项目以来,季振林为柳工在消声器和整机噪音控制方面的技术提升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首席科学家初长祥见证了柳工发展最为快速的30年,他负责柳工整个产品线的技术提升,参与过柳工几乎所有产品线的研发,近年来尤其在工程机械共性技术研发如噪音控制、热平衡、CAE和机电液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据记者了解,初长祥先后主持研发了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摊铺机、旋挖钻机、稳定土拌合机、铣刨机、起重机和叉车等新产品,荣获过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重奖科技人员一等奖,有多项国家专利。其主持研究开发了多个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省级重点新产品项目等并在每个项目开发中都有突出的创新技术应用,而且都能迅速将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为效益,为柳工保持在行业技术领先的地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初长祥老师在接受第一工程机械网记者专访时流露出对柳工无与伦比的感情。他说,我非常感谢柳工,我也很幸运,因为我从小就喜欢钻研并对技术有着很高的追求,而柳工需要这样的人,也给予了我很多机会。“柳工是一家很包容的企业,我们也有过失败,我们失败了,公司替我们承担。”同时,他很认同柳工的企业文化中的包容,因为不管你来自哪里,柳工都能够敞开胸怀欢迎你的加盟。
“所以,不管我们个人多有才能,也都需要企业提供的舞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企业,我们在柳工得到的认可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初长祥面对记者如是说。可以说初长祥在柳工的培养下与柳工共同成长,他的人生早与柳工紧密结合成为一个共同体。
本文为第一工程机械网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d1cm#page#
柳工CLG920C挖掘机获得广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两条产品线窥探柳工技术腾飞史
柳工经过近55年的发展,特别是通过最近几年的并购重组,目前已成为具备包括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压路机、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等工程机械全线产品的领军企业,柳工的技术发展腾飞史正是其各个产品线的成长史。
以挖掘机和装载机两大核心产品线为例…
柳工挖掘机业务最早开始于1992年,2002年至2004年间,柳工开发了C系列挖掘机,将最初的柳工旧型号挖掘机进行彻底的技术改进,这种升级不是一般的更新和完善,而是本质上的改变并获得用户的普遍认可。2011年底,柳工挖掘机已经升级至最新一代的E系列挖掘机并向市场发布。“柳工挖掘机的每一次升级,都是产品的可靠性、维修保养的便利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初长祥对记者表示。
而对柳工最早的产品线——装载机,是柳工最为核心的产品线。事实上,柳工是世界最大的装载机制造商之一,连续多年稳居销量全球第一的宝座。柳工装载机最初是ZL系列,现在改成了全新的8系列装载机。
资料显示,全新的8系列装载机是在原有ZL系列的基础上对包括产品整体结构、适应性、操作舒适性、安全性等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升级。在8系列后期,柳工技术团队在节能减排、热平衡等方面对产品进行升级,使其满足各个阶段的排放要求。
据初长祥介绍,柳工正在开发最新一代装载机,新产品最大的特色就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进步,除此之外,维修将会更加便利,结构件会更加坚固,各个系统、部件的可靠性会更高新一代装载机将适应各种工况,包括各种采矿、原生土、建筑、煤炭、农牧业和沙漠恶劣工况。为此,柳工针对各个工况进行配置和技术参数的变化,采用平台化和模块化设计,使新型装载机更加高效地在各个不同工况下作业。#d1cm#page#
初长祥获得“广西特聘专家”称号
攻克噪音控制难关 是腾飞史也是励志史
对于噪音控制,我国已有新的标准,但相对欧洲的CE标准而言还存在差距,虽然柳工的8系列装载机早已满足欧洲的CE标准,“但因为欧洲市场对于噪音控制尤为严格,当地用户对柳工8系列装载机的噪音水平并不认可,他们宁愿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噪音更低的机器,而经销商也对柳工的噪音控制技术一直存有误解,认为大多是抄袭别人的技术。因此,柳工装载机在欧洲的销售遇到了一些阻碍,也卖不出一个好价钱。”初长祥回忆起这段经历,万分惆怅。
在得知这件事之后,初长祥特派两位NVH工程师去欧洲市场进行调研,发现柳工装载机到欧洲市场以后,当地经销商都要先聘请当地的噪音治理工程师对其改装后再销售,每台机器的改装费要一千多欧元。如此一来,柳工在欧洲的销售成本直接增加了,此事让初长祥等技术专家倍感压力。柳工高层当时下令:“一定要把噪音控制的难关攻克下来,不仅是为柳工争口气,也是为中国企业争口气。”
随即,柳工聘请了科学家季振林教授,对整个装载机产品线,特别856III装载机展开全面的噪音治理技术攻关。然而,要攻克噪音治理并非难事,期间经历了多次失败。“我曾经跟柳工欧洲公司的一位产品经理开玩笑说,噪音降低2个分贝需付出1万人民币,降4个分贝需2万,但越往下降就越困难” ,初长祥介绍说,“但当地市场提出要求,当地经销商提出要求,再难我们都必须努力降低噪音。”
经过系统性的技术改造,8系列装载机噪音排放终于降低到符合欧洲用户的“购买标准”了。
“当时正好是法国巴黎展会期间,我在瑞典走访用户,向柳工瑞典经销商Peter介绍我们的856III低噪音装载机,当时他抱着怀疑的态度,问我这是不是抄袭别人的。”初长祥非常自豪地说,“这些全部是柳工的自主知识产权,都是柳工的工程师自己设计的!”Peter听了非常高兴。随后几天柳工856III低噪音装载机运抵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展,噪音测试结果为机外辐射噪音降低到了104分贝,司机耳边噪音降低到了72分贝,经销商和用户非常满意,并专门发来邮件表示祝贺。
回忆此处,初长祥仍然激情满怀,他说:“我们为柳工争了一口气,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争了一口气,也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d1cm#page#
技术升级路上 柳工硕果累累
近年来,柳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工程机械产品和服务,不断完善和发展产品品种。在产品发展的同时,柳工加大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建设完成了企业SAP系统、PLM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平台,同时完善了三维设计平台、计算机仿真平台、实验平台等技术开发平台的建设。通过持续的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从2003年开始,柳工启动国家863项目《装载机远程服务系统与智能化挖掘机》,通过研发智能挖掘机、装载机,把产品智能控制、GIS、GPS定位、产品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售后服务集成起来,搭建面向客户、经销商、维修商、融资租赁商等用户的工程机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管家服务,构建服务制胜的核心竞争力。2007年,柳工就开展了工程机械振动噪声控制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陆续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并首先在装载机上应用, 并在2011年研制成功856III低噪音装载机。
据悉,柳工还成功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挖掘机全功率智能控制系统”并替代进口,不仅摆脱了国产挖掘机控制器被垄断的局面,也为公司全面开展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液压系统等核心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节能减排”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重要目标及关键词的背景下,柳工开展了前瞻性混合动力装载机和混合动力挖掘机的研发。据初长祥介绍,“柳工混合动力综合实验台融合了自动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总线通讯技术和超级电容能量存储技术,是开发出混合动力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有力工具。能实现轻度混合、中度混合及串、并混联等各种混合动力系统;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作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效率可达到95%;采用超级电容作为作为能量储存元件,充放电可达到上百万次;采用溢流阀模拟液压负载,负载电机模拟行驶负载。”
截至目前,柳工不断在原有的装载机及挖掘机基础上进行升级换代,已成功研制了中国最大轮式装载机CLG899III、最小滑移装载机CLG325和第三代45吨级智能挖掘机。其中CLG899III是目前国内最大吨位装载机,打破了国外10吨以上大型装载机的垄断,它集成了柳工40多年专业设计制造装载机的丰富经验、先进的设计手段及设计理念,如计算机优化理论、有限元分析、可靠性理论、用户成本分析理论和人机工程学理论。
如今,在产品设计方面,柳工大力推广TOP-DOWN全三维设计方法,并开展模块化设计,极大的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成功率,设计变更率可降至传统二维设计得5%以内。在技术管理方面,建立了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和企业技术标准及知识产权管理平台,高效利用研发资源,共享信息、经验与教训,形成规范。#d1cm#page#
初长祥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
节能减排 未来技术升级战略目标
对于产品及技术发展的未来,柳工有一整套规划和路线,其中,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基础。初长祥提出“技术研发”的概念,因为在他看来,当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停留在产品研发,即新型号产品的研发,而真正具备深层次的技术含量就是技术研发。
在未来的技术升级方面,柳工将节能减排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事实上,国家已将节能减排列入“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支持项目,这给工程机械行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柳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用户需求也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为此,柳工将在工程机械节能和排放控制方面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成果尽快地应用到整机产品,继续深入研究工程机械节能减排技术并使之产生良好的商业价值。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并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柳工提出了企业十二五规划期间的产品技术发展指导思想:以技术创新作为柳工价值创造的核心源泉,打造技术创新平台,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和共性技术,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在产品的性能、能耗和排放、可靠性、耐久性,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形成柳工的技术领先优势。
柳工针对“节能减排”提出了宏大的发展目标: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节能减排”为重点,明确提出柳工全系列产品将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发展方向,全方位、多角度研究节能减排技术,在部件研发、系统研发和整机开发时都必须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目标和要求;依托国家土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技术创新项目;建成以柳工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