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沿海强市,要有强大的产业作支撑。“十二五”期间,辽宁营口大力实施“以港兴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三大战略,“一带三轴”拉开了沿海强市发展的框架,为产业集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壮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全方位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取得新突破……
营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优势产业开拓发展空间
统计数字表明:今年1至5月,营口市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2.1亿元,同比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22.4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产业带动作用强,营口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48户,实现工业增加值63.9亿元,同比增长24.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9.8%。虽然部分企业生产有所下降,由于汽保装备产业拉动效果明显,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了较快增长。
营口素有 “中国汽车保修设备的摇篮”的美誉,在北部发展轴上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汽保特色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在原有的光明科技、大力汽保、中意泰达等领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在中国(营口)汽保工业园区的平台效应下,营口汽保实现快速发展。 176家汽保设备及配套企业展现出从设计到生产、从铸造到机加、从注塑到喷涂、从电器到化工等汽保设备生产及配套、附属配套的发展优势,依靠自主创新、创品牌、制定标准参与对接全球大市场。
另一组数据同样值得关注:今年1至5月,电熔镁行业用电量完成15.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12%。主要原因是受高耗能的初级镁制品市场的影响,仅行业外贸出口订单就比去年同期减少85%以上,行业库存量同比增长60%以上,导致部分电熔镁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但营口镁质材料产业的205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0.2亿元,增长15%,其中,镁制成品产量完成110万吨,增长11.5%,产销率达到98.2%。镁质材料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高附加值制成品的拉动,为营口丰富的镁资源拨云见日。
为加快镁质材料产业结构调整,营口提出着力引导镁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突出发展镁金属及合金、精细镁化工等高端镁产品的发展思路。
去年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如今已是厂房林立。在北部发展轴上的大石桥沿海新兴产业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的高端镁质产业园重点发展镁质高端产业,包括高端镁耐材、镁合金、镁化工、镁建材等;倾资5亿元为镁合金项目量身定做标准厂房,在高端镁行业产生 “梧桐”效应,引得“凤凰”纷至。德国科浦集团博尔凯特(辽宁)镁合金压铸件、中亿泰达大尺寸宽幅镁合金板材和组合件等项目相继入驻。从初级镁制品加工到终端产品生产,营口不断向镁行业高端领域发力,推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补齐“短板”壮大发展实力
根据产业布局规划,食品饮品是营口北部发展轴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食品饮品业一直是营口工业的短板,没有像样的品牌,没有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本地市场始终被域外产品挤占瓜分。经过近两三年的努力,营口实现无中生有、错位发展,迅速形成以 “可口可乐”饮料与“百威啤酒”等入驻项目为支撑的食品饮品产业集群。不久前,中国鑫盛源生物科技集团投资50亿元年产50万吨果葡糖浆项目正式签约。
营口打造食品饮品产业集群的力度还在逐步加大,娃哈哈瓶装饮用水、香飘飘瓶装奶茶项目有望签约,生产雀巢咖啡、生产巧克力等项目正在推进中。同时,在国际大品牌“龙头”企业强力牵动下,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食品、饮品产业吸附外来资本的“磁场”。
中部发展轴上的北海新区处于营口沿海产业带的中间地带,连接南北,是盖州市面向大海的重要通道,区位禀赋不可替代。电机产业园位于北海新区北部,是营口围绕打造“中国电机产业之都”目标、支撑新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机产业及其配套产业,打造立足全国、面向东北亚乃至全世界的集各系列门类电机研发、制造、检测、销售、集散于一体的电机产业基地,形成年产值千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电机产业园共引进电机项目291个,总投资392亿元,其中91个项目开工建设。
把目光锁定营口南部发展轴,营口开发区的光伏输变电、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新增项目、扩大投资。新东北电气集团、北钢管业等重点工业项目达产,并陆续追加投资,建设火热。今年3月,总投资273亿元的40个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汇聚了中船重工、中国新泰、香港李锦记、四川科伦等知名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业、输变电光伏、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新型工业类别。时隔20天,熊岳输变电产业园揭牌,1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输变电光伏产业真正体现了“支柱”作用。以北方重工为牵动的装备制造园、以新东北电气为牵动的输变电产业、以中航防务为牵动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一个个产业链条,发挥集群效应,成为营口开发区保增长的亮点。
南部发展轴定位的重点发展的产业还有临港重化工业和石化等产业。正值盛夏,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在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工地上电弧光闪、机声轰鸣。
由中国500强企业恒力集团投资的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聚酯项目,分期建成年总产80万吨的新型聚酯产品生产基地,包括60万吨聚酯膜片、新型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及20万吨PBT聚酯工程塑料,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超160亿元。继中海油重交沥青项目之后,总投资180亿元的中海油LNG接收终端、总投资100亿元的恒力集团80万吨聚酯、总投资1080亿元的正威集团新材料等项目相继成功签约落户:千亿元石化产业集群正在形成。2011年末,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的财税收入已从2008年的1680万元猛增到8.1亿元,仅中海油项目就贡献税收5.2亿元。
营口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d1cm#page#
新兴产业构筑发展高地
今年3月19日,东旭集团年产165万片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开工,项目填补了辽宁空白。时间转入夏日,东旭(营口)光电显示有限公司建设工地现场如火如荼,脚手架、塔吊林立。该项目三期投资90亿元,核心产品液晶玻璃基板是TFT-LCD显示器的核心部件,年底投产,明年3月达产,打破美国、日本企业的垄断,并与当地组装、加工、制作企业形成相关配套,衍生出一个全新的产业链条。东旭项目的背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营口蓬勃的发展态势和美好前景。按照营口“一带三轴”的发展布局,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作为“一带”中的重要支点,发展新兴产业集群,绝非偶然。
7月8日,投资60亿元的辽宁海塑(营口)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奠基,将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新材料制造基地,也是产业基地二期开发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开工项目。在产业基地的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中,特种钢、镁钛合金、镁铝合金等高端材料的研发制造大项目纷纷入驻,做大了产业规模,做长了产业链条:辽宁特钢年产100万吨不锈钢产品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并牵动不锈钢制品产业链,70万吨高精铝材深加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受国家部委关注的阿斯创钛业公司的锆钛硅材料加工项目正在安装设备,清华大学研制的固相凝固多孔金属项目将在散热领域和生物再造领域填补国际空白。
不仅是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及精深加工产业,沿海产业基地面向新兴产业发力的还有电子元器件产业。富士康的汽车电子、中大超导曲面显示器、沿海卫星应用与制造、辽宁科旺光电光纤宽带设备制造、赛特津仪器流式细胞仪产业化、北京大方科技公司激光气体检测仪产业化等项目在营口入驻,在新一代显示器、物联网、传感器、北斗地面站配套以及LED光源、太阳能电池制造等各个领域延长产业链。
新材料产业是营口北部发展轴定位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进入“二次创业”阶段的营口高新区,发展新材料产业首当其冲。以中科院金属所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工大、大连理工(营口)新材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北京联合大学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院所为技术支撑,以辽宁卓异、中微光电、洪源玻璃、辽宁金氟龙等企业为骨干,增加产业厚度,拉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扩张。正在形成以碳化硅六个延伸产业链,LED节能及光通讯系列,硅藻土系列,微米超细纤维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新”面孔多了,且个个表现不俗,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总量的提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推动营口产业结构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
高端金属材料项目研发。
现代服务业激活发展动力
产业包括工业,但不局限于工业。过去营口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拉动,“产业立市”战略的提出,突出了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营口不断扩大服务业规模,增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实现工业、服务业和其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拉动。
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头戏”,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3月末,锦冠(营口)现代物流产业园奠基,建成后将配套形成10万平方米仓储面积、20万吨年加工能力、600万吨年吞吐能力,可供300家企业入驻;5月27日,营口港现代物流服务中心项目开工奠基,项目包括综合服务楼、物流中心、汽修库等,拥有机动车停车位502个,标志着营口物流业集聚区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7月7日,投资30亿元的中船重工物资贸易集团鲅鱼圈钢材物流园项目奠基,丰富“钢厂——钢材物流园区——船厂”的产业链条,构建辽南地区最大的钢材物流及商贸中心。中部发展轴上的盖州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由三年前的不足50家发展到现如今的近150家,年营业收入由不足5亿元发展到近15亿元,现代物流业已成为盖州市服务业中的支柱性产业。
2011年,鲅鱼圈海关入库税款超百亿元,5年内增长了10倍,今年前5个月,鲅鱼圈海关税收累计入库52.22亿元。营口市正在成为东北、环渤海乃至东北亚重要的物流节点。
以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型服务业逐步走强,只是营口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速”的缩影,随着结构调整深化,商贸流通业随着先进企业、业态的大量进入步入提高期,以信息科技服务、金融、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进入扩张期。
作为营口市主城区的站前区,服务业提升经济总量的成绩单令人惊羡。到5月末,站前区公共财政收入已超额完成半年计划,其中服务业贡献率达62.7%,涵括20余家银行、30余家金融保险机构和20余家小额贷款公司及期货公司的金融业聚集区在站前区形成,与商业中心聚集区、汽车4S店专业聚集区、家居装饰装潢业聚集区、北部物流园聚集区齐头并进,万达商业广场、中国台湾地区百脑汇、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顺利推进。
营口以温泉为主打,用温泉整合其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发挥整体牵动作用,已成为省内温泉旅游建成和在建项目形象最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和档次最高的城市。与温泉旅游发展同步,辽河老街、渡口、西大庙、西炮台、辽河入海口等数十处人文景观形成组团,逐步有机融入到全市旅游体系当中。
营口高端酒店业发展同样迅猛,目前拥有挂牌五星级酒店3家,在建9家。未来3年内,营口将建成东三省除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之外36个同类城市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高端酒店群。
继2011年鲅鱼圈海滨温泉旅游集聚区、营东新城现代物流集聚区、渤海科技城科技服务集聚区评为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后,今年6月营口(站前)中央商贸商务集聚区、营口(双台)生态温泉旅游集聚区、营口盖州——北海商贸商务集聚区三大服务业集聚区被评为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营口市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达到6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载体功能作用正在增强。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