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机2012:提升核心竞争力 做强做优企业
在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集团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科学发展,国机集团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以打造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国机集团始终把投入性内生增长作为发展主线,通过加大投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扩大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和优势,有力推动了集团整体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为中国机械工业的领军企业,国机集团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致力长远发展,注重在做强做优上下功夫,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在国
在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集团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科学发展,国机集团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以打造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国机集团始终把投入性内生增长作为发展主线,通过加大投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扩大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和优势,有力推动了集团整体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为中国机械工业的领军企业,国机集团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致力长远发展,注重在做强做优上下功夫,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在国机集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任洪斌董事长反复强调,国机集团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规模和效益、速度和质量的关系,要把“有机增长”和“有质量的增长”放在首位,实现做强做优。
围绕这一目标,国机集团在着力机制体制创新、产业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围绕“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制造服务业”两大领域,着力核心能力的打造,将高端装备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生产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以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强了集团的核心能力和致胜市场的竞争优势,使国机集团走上了一条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是国机集团着力发展的核心主业。为巩固和提升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优势,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国机集团持续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支持符合国家和集团发展方向的前瞻性、关键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有效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了集团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能力。
通过设立科技发展基金,建立科技奖励、专利奖励,实施标准资助,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等方式,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至2011年5年间,累计科技投入124亿元,年均科技投入增长30%左右。2011年集团科技投入达到35亿元,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投入达到或超过其主营业务收入的10%,总体水平处于中央企业前列。
近五年来,国机集团累计争取和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院所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火炬计划、标准规范、重大产业技术发展项目、重点产业振兴与技术改造、军品配套等国家项目518项,获得国家补助资金超过16亿元,有效推动重点科技项目的攻关。
通过持续的科技投入,国机集团在大型挤压机、连铸连轧成套设备、大型农机装备、大型石化装备、高智能工程机械、航空发动机轴承等众多机械装备领域,始终占据行业技术制高点,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一些技术和产品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装备工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如由基金资助建立的中国通用机械研究院“压缩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承担“973计划”课题4项,国家、省部级及其他科研开发项目30余项,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0余项,申请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该实验室现已发展成为压缩机行业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基础研究技术机构。
二是加大产业化投入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近五年,国机集团总投资100多亿元,新购置用于产业化基地和园区建设土地4650余亩,新增基地和园区建设建筑面积162.21万平米,使集团高科技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截至2011年底,国机集团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业化基地建设达60余项,涉及18家院所和设计院、6家制造企业及部分工贸公司。这些产业化项目已形成近百亿的产能,预计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年销售收入500多亿元。如总投资20多亿元、购置土地近1000亩建设的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和兰州产业化基地,将成为我国高效节能换热器、塔器、球罐、表面蒸发空冷器、石油钻采成套设等大型石化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基地,建成投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数十亿元。
众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有效提升了集团产品制造能力和生产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加快了业务的延伸和转型,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有力支撑了集团的快速发展。
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增强发展后劲。国机集团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改善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基础。逐步建立、健全、完善了人才培养和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人才培养和干部教育模式。截至2011年底,国机集团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855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749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才11298人;有各类技能人才(技术工人)33936人,其中:高级技师425人,技师2373人,高级工10129人,中级工8119人。
国机集团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在制度和体制上不断规范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选拔、激励和管理制度,通过各种途径,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其提供科研平台和个人发展空间。在高、尖端人才方面,国机集团拥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部级专家,其中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6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7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人,中组部直接管理的专家5人。此外,国机集团还拥有集团层面高层次科技专家78人,以及一大批国家级专业注册人员、高级项目经理、高级商务人员和专业带头人。这些优秀人才为国机集团做强做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科技投入和产业化投入的不断加大,带动了国机集团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装备制造主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深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国机集团连续多年保持了30%以上的快速增长。2011年资产总额达到1686.4亿元,同比增长28%;营业收入1929.6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利润78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进出口总额110亿美元,同比增长28%。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三项指标分别是五年前的2.7倍、2.8倍和2.3倍。
科技成就硕果累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机集团的授权专利数量由2007年的205项,增长到2011年的810项,其中发明专利由2007年的20项,增长到2011年的162项。累计授权专利量在中央企业排名中位居前10名;五年年均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项200项以上,五年累计省部级以上奖项125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五年累计制修订标准数3000多项,科技论文数量超过7000篇。中国首台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世界首台万吨铝挤压机、神舟、天宫专用高精尖轴承等一大批创新成果和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和国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创新的机制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五年内新增国家级研发机构近10家,新增省部级研发机构近30家。截至目前,集团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家;企业国家重点试验室4家;国家工程实验室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国际合作基地3家;博士后工作站14家;国家生产力促进中心6家;质检中心48个(其中国家级质检中心20个);全国标准化委员会40家;省部级(行业)重点实验室14家,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
国机集团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都获得大幅度提升,在众多国内外权威排名中的位次也稳步上升。2011年国机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连续多年位列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榜首;在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国机集团连续三年获评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2010年综合评价排名第9位,比2007年的第62位提升了53位;连续多年入选(ENR)“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前50强、“全球200强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前100强。2011年,国机集团名列(ENR)“全球225家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第26位、“国际工程设计企业200强”第77位。
按照国资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要求,在2012年初工作会议上,国机集团进一步提出,要着眼长远,把握当前,走有质量增长的发展道路,着力建设“价值国机、创新国机、绿色国机、责任国机、幸福国机”。这是国机集团站在新起点、谋求未来新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必将推动国机集团在做强做优的道路上实现更大的发展。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