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厦工》之大美无形第二节:向历史致敬

AI摘要

1951年到2011年,贯穿20世纪下半叶,及至21世纪头十年,前后60年。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一个沧海桑田的时代,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一个千回百转的时代,一个大时代。 60年里,成长出一个厦工。这个企业在最不能出现的地方出现了,在最不易生长的时间生长了,在最不可能成功的领域成功了。不简单的企业,非同寻常的厦工,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多少意气风发的人物,多少曲折的经历,多少感人的奋斗!

1951年到2011年,贯穿20世纪下半叶,及至21世纪头十年,前后60年。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一个沧海桑田的时代,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一个千回百转的时代,一个大时代。

60年里,成长出一个厦工。

这个企业在最不能出现的地方出现了,在最不易生长的时间生长了,在最不可能成功的领域成功了。不简单的企业,非同寻常的厦工,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多少意气风发的人物,多少曲折的经历,多少感人的奋斗!

以下为厦工60周年专辑《大美厦工》,华丽呈现厦工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导语:天地有大美。美在无疆无形,美在难以名状。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企业,就应当了解这个企业的历史,了解它生长的环境,以此明了它为什么会生长,并且长成如今的模样;了解它的个性、气质和能力、知道它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其实,每个企业都像是有生命的人,而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企业亦然。

鹭岛传说

厦门有个传说:很早以前,这个岛上荒无人烟,一群白鹭飞到这里,领头的大白鹭,发现水里鱼虾成群,而且环境平和安静,于是它们定居下来。白鹭随之着手打扮自己的家园。它们用嘴啄爪挖开凿了泉眼,还从大陆上衔来各种花草籽,播撒在岛上,岛上便百花齐放,绿草葱葱。此番景象引来东海蛇王,肆意兴风作浪。领头的白鹭与蛇妖殊死搏斗,重创蛇王,赶走了蛇妖,但它自己也身受重伤,躺在血泊之中。后来,在大鹭洒过鲜血的那一片土地上,长出一棵挺拔的大树,就是凤凰木。

据可考据的历史记载,数千年前,当人类第一次来到岛上时,看见大群白鹭漂游在水面上,遂有“鹭江”和“鹭岛”之称。厦门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从唐朝开始,至今也有千余年了。

岛上原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厦门天然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其商业氛围古已有之。

厦门还是兵家必争之地,“处泉、漳之交,扼中国台湾地区之要,为东南门户。”郑成功曾以此为根据地,完成驱除荷夷、收复宝岛的壮举;鸦片战争时,英军倾其坚船利炮进犯厦门,并强令满清政府开辟“五口通商”;抗日战争时,日军复以海陆军精锐来袭金厦,可不及其余……

1949年夏末,国民党军从福州溃退至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最近的厦门,准备死守。但解放军三野十兵团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蒋军,厦门于1949年10月16日解放,比全国解放晚了半个月。

上述关于厦门的文学传说与历史际遇,给人留下几点印象:

一是厦门人有极强的乡土意识。他们代代相传的是自己对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建设和保卫厦门英雄们的敬意。

二是厦门人有经商的禀赋。他们天生就会做生意,头脑灵活,眼光开阔。

三是厦门人曾真切地感受过我们民族遭外来侵略的切肤之痛,也见识过保家卫国大英雄的豪迈气象。

四是由于更多地承受了台海之间的尖锐对立,并长期身处局势紧张的前线,厦门人有着一种大局观,关键时刻能迸发出凛然的牺牲精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厦门的气质,深深地嵌入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厦工生命基因中。】

厦工步履

1951年末厦工在厦门出生。

但它最初的底子,来自于三家岛外的小作坊式的私企,由公私合营而成。那时,企业以修造为主,因此很逮着什么做什么,没有现代企业大规模生产的样子,但有万金油的技能。

厦工的第一个重要节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前期。企业进入国家一机部管理序列,那时在计划经济语境下,成为部属企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收益,就是他们选择并开始在国家支持和指导下研制装载机,这是工程机械中土方作业的主力机型,当时在国内施工领域,简直就是一个华丽的梦。从此,厦工完成了对于主导产品的定位,跻身于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之列,并且率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装载机。

厦工的第二个重要节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是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厦工做为先知先觉者,于机制上大胆搞活,在管理上坚持从严,重视技术研发和工艺设计,终于实现了装载机的批量制造,并且同时建立了以外协合作为特征的影响极其深远的厦工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厦工参与了国家组织的行业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引进工作,历时数年,先后有多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赴国外培训,对厦工之后的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1993年末厦工完成股份制改造,成功登陆A股市场,此举对建设具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意义颇深。

此后厦工在市场化的环境中,努力适应,积极发展,比如在内部大胆使用年轻干部,又如在配套管理及采购机制等方面探索并健全了自己的模式,还有在国内市场上试行代理商制,并且向全国公开招聘企业高管等等。

进入2000年,应该是厦工发展的第三个重要节点。经过一系列风雨的洗礼,迎来了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的爆发,为此厦工开始了对万台大批量的冲击,在不过5万平米的场地生产,他们创造了奇迹。

接着,厦工便经历了向岛外基地的搬迁,以一年不到的极短时间,在灌南工业园区打造出年产2万台装载机能力,并且重塑产业链,开始对以外协扩散为特征的厦工模式进行转型升级。

近两年厦工在战略上加快布局,除装载机已有数万台产销量,挖掘机业以有数千台的产能,此外筑路机械、建筑机械及物流装备也都具有规模,2010年厦工已站在百亿企业的台阶上了。这应该是厦工发展的第四个重要节点。

一步一个脚印,厦工走过了一个甲子。

【其实,一个企业的成长经历,就像我们常用的干部履历一样,有一些关键节点,把这些节点整明白了,这个企业的模样就大致清晰了;而把同样时间节点上的不同企业了解分析清楚了,就把这个行业搞清楚了。】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