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调整中图强

AI摘要

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销售弱势开局。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1月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和压路机销量同比分别下降53.1%、49.8%、66.6%和53.3%,环比数据分别下降38.5%、64.3%、18.7%和35.0%。工程机械分产品2012年1月份出口也是涨跌互现。与市场弱势相对应的,则是中国工程机械的迅速扩张。 过去十来年中国国内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工程机械的规模化扩张,在今天欧

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销售弱势开局。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1月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和压路机销量同比分别下降53.1%、49.8%、66.6%和53.3%,环比数据分别下降38.5%、64.3%、18.7%和35.0%。工程机械分产品2012年1月份出口也是涨跌互现。与市场弱势相对应的,则是中国工程机械的迅速扩张。

过去十来年中国国内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工程机械的规模化扩张,在今天欧美经济陷入重围的时候,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中国工程机械不仅以国内市场为支撑,不断扩大海外市场,还借以欧美特别是欧洲经济危机之际,发起了对全球工程机械巨头的“扫货”行动。这种扫货不同于之前中国所奉行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事实证明,并不是中国给了外资市场,于是就可以获得其技术。相反,中国只有给予自己的企业以适当市场支撑,在外资竞争对手处于危机时,通过各种方式如兼并来获得外资的技术,这才是货真价实的。正如前苏联的崩溃,迫使前苏联的技术向全世界扩散一样。

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虽然面临市场的波动,但是中国工程机械的整体实力将空前强大,这个实力不仅仅指规模实力,还包括技术实力。正是在资本兼并的过程中,中国工程机械的技术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开辟了一条道路,那就是资本对外扩张优于产品进口和技术引进。近5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达2200亿美元,全球排名从第18位跃居至第5位。

2012年新年伊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海外并购就连下两城。可以料见,中国工程机械在未来几年内,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将有迅速的提高。

中国对外投资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必须紧密关注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正确估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或者紧密依托大型银行的支持,或者保证有相对较为充裕的现金流,稳健地吸收消化并购的技术,确保不会因为扩张速度过快而导致消化不良。

在2012年开局不利的情况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仍然信心十足,力争实现高集约性的发展,这既是过去十年来中国工程机械的厚积薄发,也是对既有成果的消化吸收,为行业“十二五”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应是中国工程机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关键一年。2011年,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前凸后凹”之痛,从总体上告别持续10年之久的超高速增长阶段,即便是以往的“明星产品”,如挖掘机、起重机等也未能幸免。

通过解读相关国家政策和产业规划,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中长期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依旧不失“积极发展的推动力”,但行业前行却由之前的“突飞猛进”变为“稳健上升”。

吃惯了多年“大香饽饽”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战略、布局、构架、管理运营等方面,都还处于高增长期时形成的惯性之下。

随着市场形势发生变化,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积极调整,使自身能够迅速适应稳健增长的需要,同时借助战略上的重新规划和定位,借助管理、运营模式上的变革,从“稳健的市场”中,寻找新的突破点和发力点。#d1cm#page#

徐工:奋力突破千亿元大关

在徐工集团刚刚结束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发表讲话,对徐工的2011年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12年进行了整体规划。

据记者了解,2011年,徐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70亿元,同比增长32%以上,连续23年位居中国工程机械第一,跻身全球行业第7位,被国家授予行业惟一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利润、利税等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出口创汇突破性地迈入10亿美元大门,同比翻番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在会上,王民一再强调徐工的两大亮点——自主创新加强和全球化提速。

徐工自主创新成绩斐然。2011年共获得授权专利396项,是2010年的1.5倍,连夺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大奖,成为工信部授予江苏省惟一也是首批中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12吨装载机等“三高一大”产品完成鉴定并批量销售,3000吨级履带起重机投产并被国家科技部纳入863计划项目,打破国外企业垄断。

全球化布局提速,总投资200亿元以上的19项重大国际项目正在推进实施,顺利完成了对德国、荷兰两家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公司的跨国并购,目前正在寻求更大规模的海外并购。

对于已经到来的2012年,王民认为,徐工集团将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市场形势,但是,“不管环境形势如何严峻,不管行业竞争如何惨烈,徐工将实现‘三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和永保行业第一位置的战略目标;二是坚定不移地冲击2015年营业收入3000亿元和成为全球行业前3强的产业抱负;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变革、推动布局调整、推行国际化战略,成就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世界顶级企业。

王民认为,实现目标最关键的因素归根到底还是四个字——技术创新。

对此,一方面,公司将持续性地加大研发投入,集中投向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的重大研发项目,投向智能化、轻量化、节能环保等关键核心技术,投向核心零部件批量配套技术的创新拥有上。

另一方面,公司将加紧全球研发布局和平台升级,重点推进徐工欧洲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的建设运行,吸引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建立更多的海外研发机构,实现对全球高端技术、高端智力资源的充分嫁接。

柳工:5大举措实现“二十五”字大目标

采访中,柳工集团股份公司总裁曾光安把刚刚过去的2011年归纳为“非常难忘的一年”。

2011年,柳工集团营业收入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16%;通过兼并收购,快速进入了矿山机械重矿卡车行业;其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台欧Ⅳ排放装载机及领先行业技术水平的E系列挖掘机成功发布。

去年,柳工国际业务突飞猛进,整机销售突破8600台,实现了国际市场销量增长51%,出口金额增长67%的业绩。

亚太、中东、南非3家海外子公司相继开业,成功构建了拥有10家海外子公司,覆盖全球94个国家的海外营销服务体系。

通过与康明斯公司合作,双方开启合资生产发动机序幕,核心零部件体系进一步完善;并购波兰HSW公司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柳工国际化制造开拓了新领域。

曾光安曾公开表示,2012年对柳工来说至关重要。

它既是柳工集团全力打造广西千亿元企业集团的关键一年,也是柳工实施“十二五”战略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

柳工集团总裁杨一川则明确提出了企业2012年的“二十五字目标方针”,即:“收入超百亿、利润上台阶、布局成框架、搭建新平台、管理提水平”,并进一步指出,柳工集团要始终坚持以“制造引领,服务推动,德广行远,顺势超越”的核心发展思路为动力,全力冲击2012年300亿元、2015年1000亿元的战略目标。

为实现“二十五字目标方针”,柳工集团提出了2012年的五大举措:

1.搭建集团化资源服务平台,将重点完成市场营销创新服务平台、融资平台、采购平台、技术平台等搭建工作。

2.完善产业布局,围绕“制造引领,服务推动”策略,完成以主机产品为核、以生产服务业务和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务为两翼的重点项目实施。

3.以“产品技术进步及品质提升、成本、费用的控制、经营性现金流的改善、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为重点促进各子公司提升管理水平。

4.优化集团管控体系。围绕“合理高效,张弛有度”的管控策略,为集团公司协调发展和有效管控提供制度保障。

5.加快海外拓展步伐,打造第二本土市场,完善海外市场布局。努力把国内的制造体系优秀经验推进到海外制造基地。#d1cm#page#

山推:品牌服务年

2011年,山推跃居全球建筑机械50强第22位,成为提升最快的国内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落实了“三大平台建设”,在人力资源、ERP信息化提升、供应链精益管理等方面重点突破,夯实了管理基础。

技术创新进步明显。2011年,山推共完成新产品研发28种、新型主机10项,申请专利237项,承担的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高性能全液压推土机研制》项目通过验收。

海外收入翻番增长,产品出口目的地国增加至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装载机等销量增长,改变了推土机出口一支独大的局面。

目前,山推已形成中亚和独联体、非洲、西亚、东南亚、拉美及大洋洲几个市场板块。

山推董事长张秀文将2012定义为“品牌服务年”。2012年,随着呼叫中心上线、“一年不限工作小时”质保承诺、道路机械“上路”等计划的实施,山推将通过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服务策略,加强以“技能提升”为重点的代理商服务能力培训,提高顾客满意度。

海外市场方面,山推将继续深化业务结构调整,用“10+1”模式将业务拓展推进到市场第一线;成立四大产品中心,提高全系列产品国际竞争力;强化信息管理工作,建立海外进销存管理平台,为海外分(子)机构提供统一信息系统支持和管理;通过VI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将山推品牌、标准及规范向海外落地,全力打造山推国际化品牌。

中联重科:管理模式创新

2012年1月30日,以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80米泵车为首的工程机械车队驶出中联重科总部大门。

总价值逾8亿元的中联重科全系列工程机械将批量发往海内外,交付全球用户。

根据最新业绩预告公告显示,中联重科公司2011年盈利近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75%。

技术创新亮点频闪:全球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的研制成功,展现了工程机械和前沿材料科学的完美结合;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全球最大吨位单钢轮振动压路机、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成套设备等领先产品,表明了中联重科在多个领域的研发制造实力和技术话语权。

与此同时,中联重科资源整合、海外销售同样取得重要进展。

其与CIFA在技术上实现了中欧合璧,在采购上实现了全球一体,在市场上实现了网络有机叠加,全方位发展提升了中联重科的国际化指数。

2012年,中联重科将重点推行“以客户为一个中心,以人才和技术为二个根本,推行三维矩阵式管理”的管理模式。

企业将变革组织机构,实现管理的前移;变革营销模式,实现无缝覆盖;变革研发体系,实现市场理念的全程贯通;变革激励机制,实现市场挂钩、业绩导向。

而谈到日益重要的国际化道路,中联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中联重科将以资本为纽带,持续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完善全球网络体系;复制、推广与CIFA协同融合的成功经验,运用资本优势,积极争取在海外资源整合上有更大的突破,拓宽走出去广度,加大跨国运营深度。

安徽叉车:“十二五”末挤进世界工业车辆前5强

作为目前国内叉车行业惟一的上市公司。自1991年以来,安徽叉车集团公司已连续21年稳居行业龙头地位。

2011年,安徽叉车集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叉车总销量突破7万台,同比增长33%;实现利税7.99亿元。

其中,出口叉车、出口创汇同比分别增长49.29%、66.78%。

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德进在采访中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2011年安徽合力的巨大进步,一方面得益于行业本身的快速崛起,另一方面与公司自身不断加快外延式资本运作力度、加强内涵技术改造、加强自主创新息息相关。

2011年,公司技改和创新类项目共计获得政府资金支持约4500万元。

12~46吨重装技术研究与运用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G系列CPD10-50交流平衡重式蓄电池叉车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全年新产品产值率达56.1%,获得授权专利66项。

对于新一年公司的目标,张德进充满信心:“我们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结构、增效益,今年的市场销售将从7万台增长到9万台,增长将近30%,力争到‘十二五’末进入世界工业车辆前5强。”

以上目标并不是“空口无凭”,而是有具体措施作为其强有力的支撑。

最关键的就是企业将坚持转型升级,围绕整机能力提升与布局规划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点围绕精品新品工程实施,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依靠持续创新与成果转化持续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除此之外,2012年,公司还将重点围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用户满意度,重点围绕精益生产推进和深化,提高管理水平,强化企业内质。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