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装备制造两化融合 迈向“云制造”时代

AI摘要

工业机器人能够成为全厂的大管家,一个软件平台使数十亿产值的“离散”型的集团深度融合,技术人员通过“上网”管理地球另一面的机床……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云计算作为第三次IT浪潮方兴未艾。沈阳市各装备制造企业各具特色地利用云计算技术,迈向代表全球装备制造业未来的“云制造”时代。 今年4月26日,工信部正式批复沈阳为第二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简称“两化融合”试验区)。11月1日,沈阳市

工业机器人能够成为全厂的大管家,一个软件平台使数十亿产值的“离散”型的集团深度融合,技术人员通过“上网”管理地球另一面的机床……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云计算作为第三次IT浪潮方兴未艾。沈阳市各装备制造企业各具特色地利用云计算技术,迈向代表全球装备制造业未来的“云制造”时代。

今年4月26日,工信部正式批复沈阳为第二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简称“两化融合”试验区)。11月1日,沈阳市市长陈海波从国家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手里接过“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牌匾,标志着沈阳市“两化融合”试验区正式启动。这既是对沈阳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老工业基地升级改造的宝贵机遇。

11月24日,全国两化融合深度行在沈阳启动,“沈阳云计算产业联盟”和“沈阳物联网产业联盟”宣布正式成立。“沈阳制造”于“十二五”迈向“云制造”时代的大幕已然拉开。

11月26日,记者走进特变电工沈变的各个车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些装载各类软件的“机器人”。员工们只要轻轻触摸屏幕,便可以看到图纸、生产计划、工艺资料、安全生产文档、精益生产、星级员工名录、奖惩办法等一系列生产所需的资料。原来几天的统计工作量,现在经过几秒钟的运算就可以完成,提高了万倍工作效率;集团搭建的PRO/E参数化三维设计平台,实现了产品参数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成为各类产品的设计“大脑”,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周期。

在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永强感慨地对记者说,沈鼓集团的一件主导产品产值动辄几千万元,而且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技术准备周期长、数控加工量大,涉及国内外众多厂商,物料准备周期长,属于典型的“离散式制造”。面对此种情况,沈鼓集团积极进行信息化改造,搭建起统一的ERP运行平台,实现重组、改造后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全覆盖,全部产品从订单开始,到设计、工艺、生产制造、产品发运,直至售后服务全过程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产品供货周期从最早的24个月,缩短为现在的6个月,能够迅速地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而改变。

为了加速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沈阳市积极建设两化融合的平台。

“两化融合,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客观需求。我们联合沈阳机床、特变电工、三一重装、新松机器人、用友软件、北方电脑、辽宁省嵌入式软件工程中心、沈阳创新设计服务中心及辽宁大学等10家企业及相关机构率先共同发起建立了沈阳市‘两化融合企业联盟’。”沈阳国际软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久宏说。作为“两化融合企业联盟”、“沈阳云计算产业联盟”和“沈阳物联网产业联盟”的秘书长单位,沈阳国际软件园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园区平台的服务、集聚和支撑作用,引进一批优势企业,整合产业资源要素,提升联盟成员的竞争力,促进沈阳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4月沈阳市被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准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以来,沈阳市云计算、物联网发展迅捷。仅沈阳国际软件园就聚集了包括EMC等14家云计算企业,以及中国移动位置服务基地等12家物联网企业,分别占全市云计算、物联网企业的近35%和22%,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上下游衔接产业链,云计算、物联网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2010年是沈阳工业信息化的元年,沈阳市实现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近80亿元,是上年的18倍。“今年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工业生产要素全面趋紧,同时又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节能降耗,具有十分现实而重要的意义。”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说。沈阳升级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为沈阳工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沈阳市装备制造业正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全面拓进。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