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的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机遇篇

AI摘要

横亘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与世界领先者之间的,不是产能,不是技术,而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今天,这个中国人苦苦等待了几十年的时代可能正在到来 恐怕连雄心勃勃的中国本土工程机械企业也没有想到,海外市场的价值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显现出来。由于银根紧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国内火热了1年的工程机械市场从今年4月开始逐步冷却,一些企业甚至因为资金短缺而面临生存困境。 尽管雄心依旧,但更多中国企业还是开始

横亘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与世界领先者之间的,不是产能,不是技术,而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今天,这个中国人苦苦等待了几十年的时代可能正在到来

恐怕连雄心勃勃的中国本土工程机械企业也没有想到,海外市场的价值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显现出来。由于银根紧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国内火热了1年的工程机械市场从今年4月开始逐步冷却,一些企业甚至因为资金短缺而面临生存困境。

尽管雄心依旧,但更多中国企业还是开始冷静思考企业未来和行业走势,开始精心准备“一个可能漫长的行业寒冬。”国内市场热度的降低使海外市场再度引起关注,人们希望,遍及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浪潮能够为可能的行业寒冬带来一抹绿意。

新的基础建设浪潮因为美国的加入而备受关注。2009年12月8日,奥巴马针对就业和经济增长问题发表讲话,呼吁加大用于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实现美国交通运输和通信网络的现代化。这距离他宣布经济刺激计划间隔不远,但却引起了人们更广泛的注意和赞同。

奥巴马的提议反映了经济学家的一项共识: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利用政府支出改善经济活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穆迪旗下 Economy.com 的首席经济学家 Mark Zandi曾通过估算得出了一个获得广泛认可的结论:在基础设施上每投资1美元,将产生1.59美元的乘数效应。

200多年的历史积淀,使人们常常忽略现实经济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需求。在这次危机前,仅是交通拥堵造成的物流成本上升,已经对美国经济增长造成了约10%的损失。这一切早有征兆:早在2003年,交通成本的上升就已经造成了美国GDP 8.6%的损失。

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正投入大量资源,努力建造世界一流的交通运输和信息基础设施。除金融外,美国的商业和实业几乎都受到了来自这些国家的挑战。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今后5年内,美国需要花费至少2.2万亿美元用于现有基础设施的延期维护以及投资建造新的基础设施,才能缓解落后的基础设施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美国的长期繁荣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密不可分,不断涌现的伟大工程使许多社区和行业得以出现和成长,也为美国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提供了持续进步的机遇,卡特彼勒公司(NYSE: CAT)执行业权杖,多年来从未易主。过去1年,卡特彼勒实现销售收入277.67亿美元,继续稳居全球第一。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全球第二小松制作所和全球第三日立建工销售收入之和。

与每次泡沫经济中的劫后余生一样,正在面对高失业率的美国人相信,只有建成21世纪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才能为经济的复苏奠定基础。因为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将资源和劳动力从住房和金融等泡沫行业转移到有可能大幅提高美国经济长期增长率的领域。

美国的例子并非孤案。不论是在超级大国,还是在发达国家,抑或是新兴经济体和更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发展路径和政策选择,在经济危机余波未尽的时代,正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基础设施建设的全球浪潮

相比于鼓励创新、放活金融、发展教育与提升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总是很少被人提起。但事实上,基础设施正在现代商业社会扮演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要角色。

在巴西与美国的生产率差距中,仅有三分之一源自经济结构的不同。而在非结构性因素中,竟有多达8%源自基础设施不足。过去30年,巴西政府将每年对基础设施投资占GDP 的比重从3.6%下降到1%,这导致该国的基础设施远远无法承载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由于电力领域得不到足够投资,巴西国内存在着持续不断的停电现象。而由于落后的公路、仓储以及港口基础设施,巴西3%至12%的粮食在到达国内消费者手中之前就已经变质。

世界银行预测,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在20年内赶上韩国和中国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巴西必须将基础设施建设占GDP的比例从现在的每年2.4%增加到5%至7%。这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200亿至360亿美元。

而与巴西相比,非洲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可能更为高涨。

从1998年到2007年,非洲基础设施投资从30亿美元一路上涨至12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这一数字,远远超过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的平均增长幅度。1999年,非洲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在全球的比例还只有11%,但到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提升到17%。近年来,这一数字依然持续攀升。2009到2011年,仅南非就在运输、燃料、供水和能源基础设施上投资440亿美元,这比2007〜2008的年度支出增加73%。

尽管增长显著,但距离实现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非洲大陆需要弥补的投资缺口却依然巨大,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就需要18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而对于试图在2020年跻身世界20大经济体的尼日利亚来说,即便要达到巴西目前的基础设施水平,其所需要的投资也将超过1900亿美元,这占尼日利亚现有GDP的60%,或是未来20年新增GDP的3%。

非洲开发银行与其非洲基础设施国别诊断合作伙伴所作的研究显示,非洲必须在未来10年保持每年930亿美元的投资,才能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差距。而由于整体水平太过落后,某些国家甚至需要支付相当于其他地区两倍的价格才能获取同样的基础设施。

而未来10年,亚洲依旧是最令人兴奋的投资区域。

从2007到2011年,仅印度就在基础设施项目上花费了超过5000亿美元。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占印度GDP的比例已经上升至8%。而仅仅4年前,这一数字还只有4%。其中,仅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印度的投资就从2003年的约10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约300亿美元。但即便如此,印度的交通网络依然无法满足未来10年货物流动的需求,这意味着印度几乎必然将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潮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亚非拉的基础设施建设浪潮引人注目,这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正处于相对贫困的环境,正面临着相对艰巨的发展任务,还因为这里资金和技术实力相对薄弱,市场也蕴藏着更多的变数。而凡此种种,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对其都极具诱惑。#d1cm#page#

中国企业衔枚疾进

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与中国的汽车行业颇为相似,二者都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市场,都面临着数十年难得一遇的发展良机,却也都面临着技术储备不足的尴尬。但在成长的道路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国际化水平却远在中国汽车行业之上。

在新近公布的“2011年全球工程机械行业50强”榜单上,有10家中国企业入围,徐工集团、中联重科(000157)(000157.SZ)和三一重工(600031)(600031.SH)更是历史性地同时杀入十强行列。这与同期成为中国首富的梁稳根,共同构成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崛起与繁荣的标志。

现状足够喜人,但创新与创富的传奇却并不仅限于此。

从2000年上市到2008年,中联重科仅仅依靠IPO所募得的6亿元资金就将营业收入从2.45亿元提高到了135亿。中联重科首创的事业部制对此功不可没,它让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005年的30亿增加到2010年的300亿,净利润从3亿增加到46亿。

徐工集团同样值得称道。迄今为止,徐工已经拥有101家国际经销商,并且正在建设25项国际客服体系。未来几年,徐工在海外的制造基地将遍布伊朗、波兰、巴西、印尼、南非、东欧和印度等地。而这些地区,几乎都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争夺全球市场的主战区。

与这些交相辉映的,是中国企业成功的国际并购行动。

从进入新千年开始,中联重科已经成功收购了9家企业。2008年,中联重科成功收购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从而一跃成为该细分领域里的世界第一。2011年1月,为表彰中联重科在收购过程中对该国经济所做出的贡献,意大利工商科技界杰出团体莱昂纳多委员会将2010年度“莱昂纳多国际奖”授予了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

今年5月,徐工集团几乎同时收购了两家总部分别位于德国与荷兰的液压件生产企业,这两家世界级的零配件厂商将成为徐工集团德国研发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液压件技术一直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发展的最大掣肘。而液压件和发动机恰是工程机械成本构成中最大的两项,其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甚至可能高达30%~50%。

渠道、市场和技术的培育,意味着两家企业制定的近乎“天方夜谭”般的规划正逐渐趋于现实。

2009年10月,徐工首次提出“十二五”规划时,其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从而进入全球前5名。但短短2年后,徐工就调整了规划,将发展目标调整到2012年实现收入1000亿元,并将2015年的收入目标上调至3000亿元,从而进入世界前三。这意味着未来5年,徐工销售收入的年均增幅将高达35%,这几乎相当于行业平均增速的2倍。

中联重科的目标同样不小,它计划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这意味着这家企业需要在未来几年保持年均超过20%的增速。2010年12月23日,中联重科在H股挂牌上市并募得资金150亿港币。这是全球工程机械行业自1998年以来最大的一笔融资,中联重科显然已经开始为未来谋划全局。

企业敢于在市场低迷期衔枚疾进,新的市场机遇当然功不可没,但新的产业规划和更强劲的政策动力同样值得注意。

政策推手新时代

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为2.2万亿美元,美国则由2万亿美元下降至1.5万亿美元,日本为1.23万亿美元。三一重工已经在美国、德国投资建设产业园,直接在欧美市场与国际巨头展开正面交锋。

而到今年6月,我国工程机械出口66.2亿美元,同比增长48.1%,实现顺差14.29亿美元。其中,整机出口42.6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47.8%;零部件出口额则达到2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67%。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徐工集团分别实现海外销售10.02亿元、11.81亿元和25.88亿元,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4.15%、3.89%和13.26%。

而对于中国而言,这样的成绩单还另有深意。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领域,工程机械行业寄托着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期望。

备受市场期待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尚未正式出炉,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就在“2011年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上提前公开了行业“十年目标”,即截至2020年,力争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至25%。

这并非中国政府第一次为工程机械行业制定发展规划。2010年6月,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曾受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的委托,主持编制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2011年7月31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规划》从行业现状及“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预测、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政策性建议和措施意见七个方面对行业发展状况和前景进行了阐述和规划。

《规划》明确了推进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发展战略。提出通过5年努力,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主机产品、基础技术、功能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体系,实现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粗放型、模仿型、数量型向科技创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同时《规划》指出,按照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发展思路,预测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长率17%,其中出口260亿美元左右,并实现全行业2015年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已经很久没有为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此频繁地推出政策主张。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而言,一个崭新而伟大的时代也许已经到来。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