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梁稳根:新首富的代表“中国制造”
最近一年来,在各大报纸的版面上,三一重工似乎突然之间变得很红。 从2010年10月,有着“神州第一吊”之称的三一重工SCC4000型履带起重机参与举世瞩目的智利矿难大救援,到今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三一重工一台价值百万美元的62米臂架泵车第一时间驰援灾区助力抢险,三一重工这个中国企业的名字,让“中国制造”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 与此同时,伴随着三一重工股价在A股市场
最近一年来,在各大报纸的版面上,三一重工似乎突然之间变得很红。
从2010年10月,有着“神州第一吊”之称的三一重工SCC4000型履带起重机参与举世瞩目的智利矿难大救援,到今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三一重工一台价值百万美元的62米臂架泵车第一时间驰援灾区助力抢险,三一重工这个中国企业的名字,让“中国制造”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
与此同时,伴随着三一重工股价在A股市场的逆势狂飙,梁稳根这位三一重工的领头人,则以500亿元的身家,在这个5月登顶大型财经杂志《新财富》发布的“2011新财富500富人榜”,成为新一届“中国首富”。
屡败屡试成就行业第一
重型机械领域的企业很少能够引起大众关注,三一重工算是一个例外。
今年3月福岛核泄漏发生后,日本想尽办法为核电站机组注水降温。他们借鉴切尔诺贝利的救灾经验,考虑采用泵车向机组内注水。于是东京电力公司向三一重工发出了购买意向。
也正是这台62米的泵车使三一重工受到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类似的“偶然”还发生在去年的智利矿难现场。去年10月,智利铜矿发生矿难,当时三一重工的一款履带起重机被救灾部门指定为救灾设备。
在“被关注”之后,人们很自然地要问,为什么他们都选择了三一重工?
据了解,目前能生产56米以上臂架泵车的,全世界只有三家公司,分别是德国大象、上海施维英以及三一重工。而三一重工自主研发的66米泵车在2007年就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2009年三一刷新自己的纪录,将泵车的臂架增至72米。
而国际行业顾问Yengst于4月18日发布的2010年世界混凝土机械行业统计数据,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解释为何东京电力公司选择了三一重工:2010年,三一重工以27.2亿美元的混凝土机械年销售额位列世界第一位,蝉联冠军。
将这个普通民企,做成行业第一的,正是出生在湖南娄底一个普通山村的梁稳根和他的伙伴们。5月10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两国元首代表共见企业家活动”中,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唯一一名企业家代表、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的一席话掷地有声:“中国产品并不像美国有些舆论所说的那样——品质差、成本低,‘中国制造’正在赢得世界的尊敬。”
1956年出生的梁稳根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材料学专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分配的,在老家的一家国营机械厂。不过仅仅干了2年,他便决定辞职“下海”。那一年,是1985年,梁稳根29岁。
关于最初的下海故事,梁稳根总会提到贩羊。刚辞职时,他得到消息,市场上一头羊可以赚20多元,于是便和好友袁金华、毛中吾、唐修国一起,直奔湘西、常德,甚至贵州这些产羊较多的地方。但等他们买回了一大批羊才得知,看涨的行情是由于外贸部门取消了一个大合同,过了元旦羊价就会跌。于是,他赶紧收兵,创业尝试以失败告终。
后来,他做过酒,做过玻璃纤维,但都是失败。直到1986年下半年,他们用东拼西凑来的6万元钱,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梁稳根和伙伴们的创业梦才算真正走上轨道。
18年后,这家当年的区域性民营企业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更是成了中国重工制造业的领军企业,梁稳根也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
要做一家有梦想的公司
梁稳根的焊接材料厂的第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也是屡败屡试的产物。它从开发到生产经历了100多次调整配方,几十次改变工艺,甚至曾经因质量不过关而被退货。但在一次次失败,和一次次改进之后,梁稳根和他的伙伴们正是靠它掘到了第一桶金——8000元货款。
仅仅6年,涟源茅塘焊料厂便成长为娄底地区最大的民营企业,产值过亿。但这与梁稳根的梦想仍然相去甚远。经过一番考察和调研,他制定了革命性的“双进”战略:进入中心城市——长沙;进入大行业——装备制造业,首先进入工程机械制造业。
1993年,梁稳根将企业更名为“三一集团”,将涟源的材料基地改造为“三一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并将总部搬到了长沙。这一年是梁稳根个人创业史上的奠基之年,也是今天的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奠基之年。
对于梁稳根的团队而言,“三一”是他们理想的体现:“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这是梁稳根在创业之初就写在墙上的理念,“三一”也正是由此得名。
这些年的发展历程,三一经常被媒体关注,屡屡成为舆论焦点。无论是2005年的股改,还是2006年质疑美国凯雷集团收购徐工,乃至此后的高管零年薪,三一都会被质疑过于“锋芒毕露”。就算是最近两次的参与智利和日本救灾,都有人质疑,三一有“打广告”之嫌。
而梁稳根说,一切都是外界的误会,三一之所以屡屡站上潮头,因为它是一家有产业梦想的公司。三一的产业梦想,就是当年“梁袁毛唐”的滴血盟誓:振兴民族工业。
梁稳根、袁金华、毛中吾、唐修国四人辞职创业那年,曾在一个山头上焚香、磕头,刺破中指写下誓书:“今生今世,肝胆相照,患难与共,誓为民族工业的振兴而奋斗……”
如今,三一正在实现他们的梦想。
在机械与电气设备行业景气度高企的2010年,三一重工净利润暴增186%。去年以来,“国际化”更是成为了三一重工的关键词。从智利矿难救援到福岛核事故抢险,三一重工的国际形象不断提升。今年2月底,三一重工美国公司一期工程在美国亚特兰大完工,5月即将投产。
今年1月28日,欧洲最负盛名的管理大师之一、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与绝大多数靠低成本取胜的中国制造企业截然不同,他在三一身上发现了一种“相反方向的变化”:凭着一流的抱负、一流的设备与技术,成为全球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
九兄弟共同决策共享成果
众所周知,三一集团的成功离不开整个核心团队18年来的共同打拼,与其他民营企业主不同,梁稳根并没有紧紧攥着股权,他懂得将企业成果与“功臣”共享,将股权分给能为公司带来更多收益的人才,这也是这些年来公司核心团队得以壮大、公司规模不断扩张的原因。
九人董事会是现在三一集团的最高决策层。除了最早的“梁袁毛唐”组合,在三一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陆续加入了王佐春、向文波、周福贵、易小刚、赵想章等五人。今年45岁的唐修国因为注重细节、柔和内敛,不论是在三一发家地涟源还是在后来三一总部长沙都扮演“内当家”的角色。他与有着大气魄、大思路的向文波年龄相仿,性格互补,分列三一集团的二号、三号人物。王佐春、毛中吾、袁金华则逐渐在上海、昆山、沈阳找到了新战场,从集团里分管一摊的董事成长为能带兵打硬仗的将军。
早餐会是颇有水泊梁山聚义堂氛围的议事场所。梁稳根在岳麓山脚下的爱晚亭附近租了一幢白色的房子,里面既是他的书房,也是他和董事商量重大事情的地方,比如三一要做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家就是在那儿拍板决定的。中证万融投资公司董事长赵炳贤曾经受邀参加过这样的会议,梁稳根说赵去了之后很震惊,说从来没见过哪家企业这么开会的,董事们以各种方式争吵、质疑,每个人都冒汗,谁都可以打断梁稳根的讲话。
对于钱财,梁稳根很慷慨。1994年,梁稳根召集驻守在涟源和长沙两处的兄弟在长沙的潇湘城宾馆开了个会,明晰两个公司的产权,这也是他们创业近十年来第一次讨论“分家产”的问题。当时易小刚、赵想章还没有加盟,据向文波、唐修国、王佐春回忆,从梁稳根宣布方案到通过,10分钟都没用。梁稳根的方案是,涟源材料厂的股权,梁、唐各21%,毛、袁各20%,翟登科11%,王佐春5%,向文波、周福贵各1%;长沙三一当时还是负资产,梁稳根占56%,唐、袁、毛分别占8%,向文波7%,周福贵12%,王佐春1%。“没人提出异议,大家觉得梁总即使在涟源材料厂占50%都不为过。他不计较涟源厂的利益,长沙这块就更没人计较了。”唐修国、王佐春均如此说道。后来,易小刚加盟,梁稳根从自己的股份中拿出了2%给易。2007年,负责财务与投资的三一集团副总裁赵想章,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为三一集团贡献了近20个亿的利润,被提拔为董事,也握有集团的部分股权。
在《福布斯》上月发布的2011全球亿万富豪榜上,三一集团除了梁稳根,核心团队中,唐修国、向文波、毛中吾也都成为了新上榜的中国富豪。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