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崛起

AI摘要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陷入发展的困境,有的产品几乎全军覆没,到如今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日益崛起,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绝大部分国内市场,同时产品大量出口到海外,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这十几年看似短暂,却见证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来自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表明,2007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收入突破了2100亿元,在我国机械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陷入发展的困境,有的产品几乎全军覆没,到如今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日益崛起,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绝大部分国内市场,同时产品大量出口到海外,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这十几年看似短暂,却见证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来自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表明,2007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收入突破了2100亿元,在我国机械工业中位居第四,在世界工程机械行业中,销售收入仅次于美国。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成功之路给中国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启示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走保护发展民族品牌的道路,在与外资品牌的竞争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科技:创新之源

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有人说“从挖掘机、装载机到推土机,每一台工程机械设备就是一台超精密的仪器”,因此掌握先进的制造技术便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原始创新的出发点。

“十几年前我就提出了‘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的概念,我们已经为之奋斗了十来年。”谈到科技创新,中联集团董事长詹纯新深有感触。“像混凝土泵车和输送泵技术,过去中国人可以说不敢问津。那时候,一辆混凝土泵车的制造成本大约在三万美元,而外商则以二三十万美金的高价卖给我们,他们从中国赚了多少钱可想而知。”正是怀着这样一种朴素的民族情感,中联集团选择混凝土泵车产品作为突破口,并在1993年推出了我国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泵车产品。在中联集团的带动下,国内生产混凝土机械的厂家已达上百家,我国自主品牌产品不仅夺回95%以上的国内市场,而且实现了15%的产品销往海外。

像中联研究混凝土泵车一样,中国的很多工程机械企业都在技术创新领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安徽叉车集团公司从最初引进日本TCB公司的叉车技术,到完全自主制造512个品种叉车产品,靠的是“以我为主,自主开发”;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从引进日本小松220马力的推土机制造技术,到自主研发出80多种规格和型号的推土机产品,目前山推公司的推土机产销量已位居世界第三;柳工集团引进卡特彼勒公司装载机技术,通过自主研发推出了第二代、第三代装载机产品,2007年中国装载机出口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

“自主创新必须过基础研究这一关,在自己的原创性产品上如果没有很好的投入,没有长期不懈的坚持,这个企业就很难成功。”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安国说,“尤其是企业快速发展,走向国际化的阶段,更会发现欧美社会对环保和能耗的‘软性标准’要求在日益提高,没有现成的能达到这些标准的技术可供你使用,只有自己研究。”

体制:创新之基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自主创新的龙头和源泉,那么体制和机制创新则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支撑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部分国企体制与管理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观念陈旧,很多企业被淘汰出局,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工程机械企业开始了体制创新的历程。

徐工集团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中的排头兵,也是一个老国企。谈到这些年改革发展的过程,董事长王民说:“徐工集团是在承担历史重任和负担的前提下在爬坡,在发展。”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徐工集团通过简单合并企业和低成本扩张的方式,实现了企业规模的扩张,但是企业呈现出“虚胖”状态,效益和生产效率上不去。2002年,徐工集团走上改革的道路,近几年,徐工集团已经完成56家中小企业的改革改制,涉及资产20亿元,注销了100多家“三无”小公司,企业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的核心业务得到明显的强化和提升。

与徐工集团老国企的身份不同,中联集团自创建之始就贯穿了体制改革的思路。作为一家从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过程中孵化出来的企业,中联集团在创建之初就经历了改革的新奇和痛苦。“在那个时候,我们通过技术转让每年能获得300万元的收入,加上国家课题拨款,每年总体收入约在700万元,用这些收入养活500人,可以说生活‘紧巴巴’的。”于是,1992年,詹纯新带领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大胆进行了科研体制改革,创办了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以自主研发的混凝土输送设备作为主导产品开拓市场,企业获得高速发展。

杭州叉车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老国企通过二次改制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杭叉的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在叉车行业内创造了新的快速发展的模式。“这源于杭叉进行了三次改制。”董事长戴东辉说。“2000年,杭叉开始第一次改制。当时政府提出了几种改制的模式,要么合资,或者卖给民企,或者破产倒闭,最终我们通过领导带头,把企业整体改制为职工控股、经营者持大股,国家参股的公司制企业。谁出资谁负责,通过改制,杭叉完善了企业经营和管理机制,提高了资本运作的效率。”从2000年年销售叉车2128台,到2007年年生产销售叉车26000多台,从当地的亏损大户到利税大户,从原来不出口叉车到全球叉车出口排名十几位,杭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通过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内已有22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后使其中80%以上的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上市业绩。

文化:创新之本

从某种层面上说,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当自主创新成为一个行业的主推力时,这个行业的发展便拥有了持续不竭的动力。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发展至今,整个行业已经渗透着浓郁的创新文化,创新作为一种力量已经在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中崭露头角。

在柳工,国家级技术中心已拥有8个产品研究所及4个与高校共同建立的联合研发中心;2007年,三一重工的研发投入达到8亿元,目前三一的研发力量可以支持每年200亿元的销售规模。在徐工集团,国内首个先进的企业试验研究中心,成为企业内重要的试验、研发平台……在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在提自主创新,但是自主创新有五个关键,”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艾丰说:“一是领导是否亲自抓自主创新;二是要有组织措施,企业要在可能的范围建立研发机构;三是要有好的机制;四是要发挥我们国家的优势,把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用于研发;五是要对自主创新有准确的理解,它是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国外已有的成果我们可以拿来用,把它消化、吸收、再创新。”

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清华把企业的自主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和持续创新四个组成元素,他指出:“自主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而不是立竿见影的过程,需要一批主要靠事业驱动、兴趣驱动、能够沉下心来干事的人才队伍,特别对于装备制造业,中国还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尤其需要适应这个时期的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长计议、崇尚实业的人文精神和企业精神。”

“最终企业乃至行业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围绕自主创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对于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和对知识产品的尊重。”艾丰强调,“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坚持自主品牌的道路上做得十分出色,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坚定了民族自信心,他们的探索应该成为我国很多行业的榜样。”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