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自主创新 不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

AI摘要

欧美的技术垄断,新兴国家的激烈竞争,“中国制造”何去何从 全球增长动力、产业形态、竞争方式均现变革,“中国制造”如何勇立潮头 时代在呼唤,“中国制造”以行动作答:自主创新,不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 自主创新,比拼技术,中国企业初尝战果 从以勤补拙,到以“智”取胜,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所处环境的变化。 加工,贴牌,微利,如日韩起步阶段一样,“中国制造”以勤奋示人,产品遍及世界。以量取胜,以勤补

欧美的技术垄断,新兴国家的激烈竞争,“中国制造”何去何从

全球增长动力、产业形态、竞争方式均现变革,“中国制造”如何勇立潮头

时代在呼唤,“中国制造”以行动作答:自主创新,不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

自主创新,比拼技术,中国企业初尝战果

从以勤补拙,到以“智”取胜,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所处环境的变化。

加工,贴牌,微利,如日韩起步阶段一样,“中国制造”以勤奋示人,产品遍及世界。以量取胜,以勤补拙,甚至以勤取胜一度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法宝。

面对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优势开始减弱的挑战,面对现代科技、管理、信息化等“智”的要素逐步确立的机遇,一批敢闯敢试的企业不被过去成绩束缚,不坐等机遇上门,誓以自主创新再创“中国制造”新形象。

2010年10月,智利矿难救援现场,一台红色超大起重机格外引人注目。中国三一重工制造的重型起重机,被救灾部门指定为救灾设备,为本次超级大营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今年4月,在工程机械制造强国日本,三一重工凭借62米臂长泵车,在福岛核泄漏救援中大展雄风,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中国制造”开始让世人刮目相看。凭借自主技术,南车集团获得大量海外火车订单,联想、海尔、华为、中兴敢与欧美业界巨头同台竞技。凭着一股“敢为天下先”的闯劲,一批大企业开始在印度、美国、法国、德国等投资建设研发和制造基地,思路眼界随之大开。

“虽然你不会在一天内看到变化,但却能看到中国前进的步伐。”就中国的竞争力问题,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扎卡里亚在去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中国这些年“大力鼓励科技创新,进行人力资源建设,各种产业也逐渐进入价值链上游”,扎卡里亚对此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作者之一穆荣平说,中国2006年就通过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鼓励自主创新。自此,中国政府的科技投入有了明显增长。“这些措施激发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在全球竞争背景下看,中国企业的奋力转型也是形势所逼。后危机时代,有规模、有抱负的企业必须对核心技术研发有所考虑,从而提升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否则会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

“有了核心技术研发和国内市场验证,海外拓展才更有底气。”中国南车(6.71,0.11,1.67%)总工程师张新宁对自主研发的好处深有感受。他认为,拥有核心技术是南车参与市场竞争的“硬通货”。

顺应时势,着力创新,“中国创造”方有机遇

把握机遇、顺应时势,方成大事。

区域经济圈浮现、西方技术水土不服、低碳经济争夺战逼近,各类趋势都能为中国企业利用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创造良机。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属于后发国家,铁路科技基础差,完全依靠引进先进技术,高昂的成本难以承受,但随着国内区域经济圈全面浮现,以及世界铁路复兴和全球高铁浪潮的推动,中国又面临急起直追的迫切需求。

历史机遇,不可任其擦肩而过。在如何调集自我积蓄以及引进外来技术上,中国高铁做了有效探求,并且在消化外来技术后,又进行了多方面创新,最终登上高铁技术巅峰。仅用4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就从零上升到世界第一,成为“后发先至”的当代样板。英国广播公司(BBC)日前发表题为《中国新工业革命》的文章,更将高速铁路建设看做是中国正在开展新工业革命的标志。

买技术,搞合资,此路不通。三一重工在起步阶段发现,工程机械的所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巨头手中,巨头们也不屑与当时的三一重工合作。不过,三一重工发现,西方的技术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市场,自主研发的产品更适合本土市场。于是,自主研发成了不二选择。

1994年以来,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机械产品相继在三一重工问世。三一重工在中国市场挑战国外品牌,捍卫民族工业,终于使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乾坤倒转,中国品牌与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由当初的1:9变为9:1。

国际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技术革命。一场低碳经济的争夺战逼近中国。

挑战也是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创新驱动特征,而发达国家在这个新领域的优势地位尚未完全确立。

绝不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作出了非凡努力。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称中国的“绿色大跃进”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时“最重要的事件”。近年来,中国在绿色能源生产和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超过了其他国家;2010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近一半的太阳能电池板;中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皇明、尚德、华能等一大批新能源企业抓住机遇,自主创新,实现了飞跃,产品具备了世界级竞争力。

正视差距,锐意进取,中国企业可后来居上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日新月异的中国,既要向先哲汲取智慧,也要放眼世界,勇于寻找差距,汲取成功经验。

我们的差距在哪美国惠普实验室资深科学家曾军博士认为,中国应用技术研发水平近年来有了显著提高,但中国应用技术科研整体布局侧重于点的突破,在通过系统整合创造商业化服务方面,中国国内企业与西方企业的差距较为明显,尤其是和惠普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以及施乐公司等老牌科技公司相比。

具体到一些已跻身国内行业翘楚的企业,它们也有成长的烦恼。

去年初,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参加了美国拉斯韦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他说,相比欧美日韩一些消费电子巨头,联想等中国厂商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确实略逊一筹。“我们的劣势就是品牌问题,这个要慢慢弥补,聪明地弥补。我们的策略就是创新,通过创新打动市场,打动客户,让它们帮助联想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样参加那次展览的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对记者说:“(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我们的积累时间短,我们的技术、人才等的积累时间都短,这在竞争中就处在劣势。”

差距或许无法一夜之间逾越,但对于中国自主创新的未来,从学者到企业家都有信心。

“我坚信,中国的科技将在未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无论是论文数量、企业研发,还是专利申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肯定要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早。”《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的另一位作者泽特说。他表示,中国科学家的研究领域以及国家资助的覆盖面十分广泛,这使得中国不仅在传统领域不断进步,而且在纳米和绿色技术等新兴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可以后来居上。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则认为,认识到差距后,中国企业更应该抓住时机,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同时,企业必须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建立企业在海外经销商和消费者中的信用,以此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周厚健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增多,未来10年,将有一大批中国企业由“中国名牌”跃升为“世界名牌”。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