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会大幕拉开之时,一个气氛热烈的“舆论场”,必然将围绕着大会堂内的建言议政而层层推展、辐射能量。来自不同地方、各个界别的代表委员,从不同角度提出议案提案,探讨激辩;而在会场之外,更多的人期待着国家最高议事殿堂内的讨论能让自己的梦想和诉求更多地变成现实。
两会前传
当两会大幕拉开之时,一个气氛热烈的“舆论场”,必然将围绕着大会堂内的建言议政而层层推展、辐射能量。来自不同地方、各个界别的代表委员,从不同角度提出议案提案,探讨激辩;而在会场之外,更多的人期待着国家最高议事殿堂内的讨论能让自己的梦想和诉求更多地变成现实。
本刊追踪了几份议案提案的酝酿过程,涉及西部省份争取区域发展政策、医药行业合纵连横,民营油企通过商会发出诉求之声。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各方对于议案提案的精心准备,犹如一场紧张精彩而又意味深长的“前传”。
当代表委员们怀揣建言踏上人民大会堂东门外那宽阔的台阶,千万颗充满期待的心都在随着他们的脚步砰然跳动。
“西三角”构想
省委书记批示说,这一建议作为长期战略构想,可先通过政协和民主党派中央向中央反映,以待条件成熟时能够纳入国家规划。
从青海来到北京的张周平信心十足。
和一年前参加全国两会时一样,他手里有一份区域发展提案,一样有地方省级领导的支持,一样期望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
在2010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青海省委主委、青海省政协副秘书长张周平提交了《关于规划建设兰州西宁经济区的建议》,即后来被称为“西三角”的区域发展规划。
当年7月,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子,中央同意建立兰州、西宁、格尔木经济区,并要求以重要经济区为发展引擎,提高西部大开发的综合效益。
“‘兰西格’得到了中央的肯定,我非常高兴。这个建议实现以后,作为参政议政的一员,我也增加了信心,就想到了更大范围的黄河上游经济带。”张周平对记者说,黄河上游经济带包括黄河上游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快、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青海东、西部地区,甘肃中部地区,宁夏中北部地区。
从2008年开始,区域发展就成为全国两会的重要话题,其背景是国家性区域经济规划连番出台。根据记者粗略统计,2009年以来有超过25个区域性规划及类似计划得到国务院批复。这些区域规划或由一省自发,或覆盖数省,虽然名称各异,类型不同,但一般由地方发动、再进入相关国家部委的规划,最终纳入国家布局。
而随着2010年“十二五”规划最后定调以及2011年“十二五”开局,区域规划能否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关系着地方未来5年的发展前景。
“全国的发展形势就是搞区域经济,各种经济区、经济带。”张周平认为,全国“两会”为地方提供了这样一个公开竞争的平台。
而他自己,再次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瞄准国家战略
按照张周平的说法,“西三角”运作了9个月。
其实最早的“西三角”并非指青海、甘肃和宁夏三地。早在2004年,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学者刘斌夫在其著作《中国城市走向》中就提到“西三角”这个概念。他设想,以西部三个中心城市成都、重庆、西安为支撑点,形成连接大西部南北的经济合作区域,并预言那里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经济重心。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