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AI摘要

近年来,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引进、培养技术领军人才、项目带头人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保障激励等关键环节,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使企业走上了以高端人才攻克高端技术、“专精特新”的科学发展之路,率先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机械500强,被中组部、人社部分别确定为全国人才工

近年来,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引进、培养技术领军人才、项目带头人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保障激励等关键环节,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使企业走上了以高端人才攻克高端技术、“专精特新”的科学发展之路,率先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机械500强,被中组部、人社部分别确定为全国人才工作联系点、全国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一、适应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立足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公司、系统、基层单位三级培训体系,大力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一是采取“走出去”方式培养人才。先后派出600余名优秀技术、管理人才和生产一线骨干人员到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外知名公司学习,培养了一批具有开放眼光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二是采取“请进来”方式培养人才。先后聘请5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院士、教授来企业讲学和技术指导。三是采取岗位轮换、挂职锻炼、横向交流等方式,提升各类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四是采取“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联合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先后与6所专科院校签订了培养协议,开设针对企业需要的专业课,企业派出内部培训师到院校授课,联合打造专业化高技能人才队伍。5年来,先后举办150余个培训班,培训5万余人次;“双元制”培养人才600余人。目前,集团拥有工程技术专家561人,高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368人,中高级管理人员221人,技师以上技能人员378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254人,享受国家、省市特贴10人,涌现出宋甲晶、王亮等一批企业经营管理和高技能领军人才。

二、立足企业战略发展定位,集聚引领企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紧紧围绕“十一五”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坚持引才与引智、引进项目与引进创新团队相结合,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以高层次人才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一是针对新拓展产业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集团针对大型船用曲轴、盾构机、“日式企业”管理、3兆瓦风力发电设备等项目,先后引进日本、韩国、德国等7家国外专家团队,进行联合设计、工艺指导、人才培养。二是针对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提升,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人才。按照人才本土化战略在国外设置研发中心,使当地人才、优势人力资源为集团所用。今年投入3000万元,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纵向研发、横向拓展9种国产化核心零部件产品。三是针对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引进急需人才。集团先后引进产品设计、热处理等创新人才61名,发挥了强劲的引领作用,使企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构筑人才发展平台,用好用活企业各类人才

坚持“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的原则,科学配置使用人才,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坚持集中统筹、科学配置。集团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后备队伍建设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按类别分级建立了各类人才数据库,动态管理人才资源。根据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要求,优先向新组建单位、发展型单位及各急需专业、岗位配置人才资源。二是坚持量才适用、分级管理。根据各类人才特长划分为创新层、三化层、操作层三个层次。

创新层人才就是能够结合企业发展要求提出问题,并从运行体系、组织机构、人员配置、规章制度和工具手段五个方面分析问题,按“四定”原则解决问题的人才;三化层人才就是利用知识经验对未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业务设计出规范的工作流程,最终实现信息化的人才;操作层人才就是对已实现流程化、固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业务按程序执行的人才。从而使不同层次的人才从事不同层面的工作,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坚持不为所有、但求所用。充分用好外部高层次人才资源。集团与英国、德国相关风电设备研发公司合作,利用其人才优势,开发了3兆瓦以上风电设备,充分发挥了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的辐射作用,破解企业承担的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或科研课题,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合,同步掌握了翻车机、大型焦炉产品等最先进的外部技术。目前,集团累计完成科研项目320项,拥有260项国家专利、15个国家和省市名牌产品,获得59项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

四、着眼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注重人才激励保障工作,完善激励政策体系,为敬业者搭建平台,为成才者培植沃土,让集团各类人才有价值、有荣誉、有地位、有发展空间。一是建立健全创新奖惩制度。先后出台了10余项奖励制度。设立了新产业拓展、新产品研发、传统产品技术奖励基金,对完成研发项目的给予重奖,团队最高奖励达200余万元,个人一次性奖金最高达到50万元。先后奖励参加省、市技能大赛获奖者、员工培训成绩优异者1000余人次。二是积极改善人才福利条件。完善企业内部专家评聘、福利待遇、教育培训、职位晋升等各项制度。推行股权分配,激发创造热情和奉献精神。2008年,集团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改善人才工作环境。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储备工程。制定“三年成才规划”,通过搭建新员工考聘、才能展示、岗位自助、自发型学习四大人才考聘储备系统,每年培养和储备各类人才800名以上。四是不断加大人才发展投入。近5年集团共投入27.7亿元用于人才培养和新产品研发。目前,集团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4个研究所、3个实验室,为人才创造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良好条件,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

买卖新机、二手机
行业展会
学习交流
设备最低价
行业前沿信息
挖掘机
养车维护
扫码加群
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评论(0)
nothing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